?走在鄉間,不經意間會遇到野花野草。稍微探索壹下,很多還是有神奇功效的。現在不需要“嘗百草”,但是認識各種花草還是挺有意思的。
冬春時節,草木黃了,走在田間,壹陣清香撲鼻而來,又去尋香。是密蒙花,雲嶺的房前屋後、田埂上很常見的灌木。當地人壹般稱之為雞骨花和酒藥花。
查了資料才知道,密蒙花還是壹味中藥。還有其他名稱,如染米花、九裏香、小錦花、蒙古花、黃米花、疙瘩樹花,為馬錢科、醉魚草屬灌木,高1-4米。小枝稍四棱形,淡灰棕色;小枝、葉片、葉柄和花序上密被灰白色星狀短毛,為馬錢科密蒙花的幹花或花蕾。
中醫臨床上,密蒙花味甘涼,入肝經,有清熱養肝瀉火、明目退翳之功效。臨床證詞:目赤腫痛、淚多羞明、綠盲、風弦、爛眼等均可適用,是中醫治療眼病的常用藥。宋代畢《答王黃門送醉魚草花》有詩曰:“病重送書,煩君遠送醉魚草花。”
現代社會,手離不開機器,燈光明亮,暖光冷光相得益彰,輻射日夜肆虐。大人小孩視力越來越差,散光,弱視,近視常見,幹眼癥,風中淚越來越多。預防電話?正確。打電話?在乎嗎?出發點是註重用眼衛生,保健和治療同步進行。
密蒙花作為治療眼病的中藥在古代醫書中有記載,如:
?《醫宗金鑒·綠風還精丸》:密蒙花配菟絲子、山藥、肉蓯蓉,用於治療陰虛內熱所致的眼睛幹澀、視物模糊。
?和記舉方蜜夢花散:蜜夢花與木賊、石決明、羌活同用,治風火犯,令人汗顏,淚流滿面。
?《原機揭示微》博雲推丸:密蒙花、蟬蛻、蒺藜,治肝郁生火,蒙目。
?目前的研究表明,密蒙花的幹花或花蕾具有祛風涼血、潤肝明目的作用,可治療目赤腫痛、淚多羞明、綠盲、風弦、爛目等癥。密蒙花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有顯著療效,同時也有顯著的降血糖作用。密蒙花含有黃酮類、揮發油、黃色素、三萜類、環烯醚萜苷類等化學成分,具有抗炎、免疫調節、降血糖、抗氧化、抗血管內皮細胞增殖等作用。對幹眼癥、白內障、角膜軟化癥、失明有很好的臨床療效。密蒙花有保肝利膽的作用。對肝細胞誘導的細胞毒性有壹定的抑制作用。密蒙花因含有豐富的刺槐,能促進膽汁分泌,松弛膽管平滑肌。
現在人們采摘花朵和花蕾,用茶作為眼疾的食療。最簡單的方法是在冬春季節采摘,在陰涼處儲存。平時用幹花、花蕾適量,稍涼(85℃以上)煮沸泡茶,加適量蜂蜜調味。網上推薦的烹飪醉魚草茶更為講究:將醉魚草、枸杞、菊花用85℃左右的溫水浸泡壹小時,每日飲用,能清熱瀉火,養肝明目,對緩解眼睛模糊、幹澀、酸痛等視疲勞有很好的效果。我個人認為這個食譜不可取。加枸杞就可以了。加菊花太涼,拉肚子太多。喝多了會腸胃不舒服。
?也是經驗之談!孩子們的奶奶晚年眼睛幹澀,奶奶上半身輕微渾濁流淚。她經常用幹醉魚草花代替茶。老人們認為效果很好。每年,他們都會摘很多花,放在室內晾幹以備後用。我們也會習慣性的和老人們壹起喝密蒙花茶。味道很好,有療效。
?中醫告訴我們,喝密蒙花茶是禁忌,陽虛內寒者忌用,兒童和孕婦最好不要喝。
?當然,密蒙花也叫米染花,是羅平水族、德宏、西雙版納傣族人用來做黃米染米的。黃澄澄的米粒又亮又有光澤,也很吸引人,很健康。
看到村委會旁邊的田埂上含苞待放的花朵盛開,我也摘了壹些。周圍幹活的村民問我摘了什麽,我小心翼翼地告訴他們。其實農村有很多好東西,可惜都是“養在山裏,默默無聞”!
下午11,用佛骨梁子寫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