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脫垂是這種綜合征的主要癥狀。輕者排便時出現直腸黏膜脫垂,排便後可自行返流;日積月累,逐漸發展為全層直腸脫垂,除排便時,甚至咳嗽、行走、下蹲時,都要用手推回或臥床休息後才能恢復。如果脫垂沒有立即返回,直腸粘膜充血和水腫,出血或糜爛。可伴有肛門周圍皮膚濕癢,腰部及骶腹部腫痛。脫垂時間稍長,‘不及時復位可引起嵌頓,粘膜由粉紅色變為暗紫色,甚至糜爛壞死,腫脹疼痛,體溫上升,排尿困難,內急,肛門沈重。
3.該病常分為I、II、III度。
I度:直腸黏膜脫垂,淡紅色,長2 ~ 5厘米。柔軟,不易出血,排便後可自然恢復。
ⅱ度:直腸完全脫垂,長度5-9 cm,呈圓錐形,淡紅色。表面為環狀、層狀粘膜皺襞,厚而有彈性,排便後需用手復原,常伴有肛門松弛。
ⅲ度:直腸及部分S型的結腸脫垂,長10 cm以上,呈圓柱形,呈淺環狀皺襞,括約肌無力。
4.此病需與內痔相鑒別。雖然中晚期也可出現內痔,但痔核明顯突出,表面多為暗紅色或藍紫色,容易出血。
-
直腸癥狀
該病是由於小兒氣血不足,發育不全,或老年人氣血下降,或因分娩而氣血兩虛,或慢性腹瀉、痢疾、咳嗽,導致中氣不足,氣機郁滯,不能吸收升降,肛門松弛,直腸移位。如果肛門因手術或外傷受損,肛門失去固定,也會導致此病。
病位大腸,病因復雜,但根本原因是中氣不足。虛證在臨床直腸脫垂中較為常見。中氣不足,氣虛下陷,五臟六腑不能上提,氣虛固肛無力,排便時脫肛或腹壓增高。脫出後若不及時回納,局部氣血凝滯,濕邪積聚,生熱,則脫出的腫痛合而為壹,內急而後重。這個時候就是精氣不足了。治療的基本原則是補中益氣,扶正舉本。
-
直腸脫垂的治療
中氣不足型
癥狀為直腸粘膜脫垂或全層脫垂,輕重不壹,有的排便時脫垂,有的腹壓增高時脫垂,粘膜微紅,粘液不多,腹脹疼痛不明顯,伴有進食不暢。舌淡,苔薄白,脈沈細。
治療方法可以補中益氣,強身健體。
藥方上的草藥
1.主方補中益氣湯(高力《東原十書》)加減。
處方:黨參30克,黃芪30克,升麻9克,柴胡6克,當歸9克,白術12克,炙甘草3克,大棗9克,金櫻子12克,續斷9克,五倍子12克。水煎服,每日1劑。
虛寒患者,加肉桂(範)3克,熟姜9克,熟附子9克。發熱者,加黃連6克,黃芩9克,槐花9克。慢性腹瀉、痢疾患者,加訶子12g,碎紙9g。
2.中成藥
(1)補中益氣丸,每次9g,每日2次,溫開水沖服。
(2)人參楊蓉丸,每次9克,每日2次,溫開水送服。
3.片面的處方
(1)人參蘆(顧伯華中醫外科臨床手冊)
處方:人參蘆1(地)。1片壹天,溫開水送服。
②烏龜的頭(朱仁康的中醫外科學)
處方:龜頭3克(曬幹研末),口服,每日3次。適合脫肛兒童。
(3)直腸脫垂處方(柯澤春處方)
藥方:將壹定量的君子肉搗碎,加入適量的麥芽糖制成藥丸。每粒3克,每次1粒。燉100-150g瘦豬肉,取肉湯。每3天服用藥丸和肉湯1次,3次為1個療程。適用於I、II度脫肛兒童。
(4)菝葜金英湯(曹會清證)
處方:菝葜90 ~ 120g,金櫻子(根)60.90g。加水煎煮3次;孩子要減少。
(5)生仙回腸湯(王建業等證明。)
處方:黨參30克,升麻9克,甘草6克。加入400毫升水煎至200毫升,過濾取汁,加入300毫升水煎至150毫升。將藥液混合兩次,早晚各服壹次。外洗:用芒硝30克,甘草9克,加水2500-3000毫升,煮沸5分鐘;早晚坐浴1次。
濕熱型下焦
癥狀為直腸黏膜脫垂或全層脫垂,灼痛腫脹,黏液多血,內急,小便多,肛門擴張,疼痛劇烈。舌紅,苔黃膩,脈數。
治濕熱,解毒消腫。
藥方上的草藥
1.黃連解毒湯(王導《外臺秘方》)、地榆散(王懷印等《太平盛輝方》)加減
處方:黃連6克,黃芩9克,梔子9克,黃柏9克,地榆12克,赤芍9克,甘草3克,蒼術9克,澤瀉9克,槐花9克,鳳尾草15克。水煎服,每日1劑。
濕熱消腫止痛後,治療原則仍為益氣升舉,以中氣不足證為治法。
2.中成藥
(1)黃連解毒丸,每次10g,每日2次,溫開水送服。
(2)地榆槐花丸,每次9g,每日2次,溫開水沖服。
3.單方指中氣不足證的單方(1) ~ (4)。
-
直腸脫垂的外部治療
1.熏洗可選擇苦參湯、石榴皮、明礬、五倍子湯熏洗;或將蛇床子、明礬、烏梅、槐米、地榆、防風、洋蔥葉放入湯中煎煮,先熏後洗,每天兩次。
2.上藥可用馬勃、木賊,燒成灰,研成細粉,混勻。將粉末塗在患處,使其復原。
3.直腸脫垂恢復後,必須立即恢復;如果脫出時間長,局部充血腫脹,就很難恢復。手術時取側臥位,黏膜塗潤滑劑,脫垂部分緩慢推入;然後將食指伸入肛門,檢查是否推到括約肌上方。由於疼痛;如果難以回復,可以在局部麻醉下進行。病人術後要臥床2 ~ 3天,這樣就不會再下床了。
4.采用註射法將藥物註入直腸黏膜下層,使黏膜與肌層粘連;註入直腸周圍的空間,使直腸壁與周圍組織粘附固定。這種方法對孩子有很好的效果,對做了縮肛手術的成年人也可以治愈。如果劑量過大,濃度過高,可能引起直腸粘膜或直腸周圍組織壞死,甚至感染和膿腫形成。
(1)黏膜下註射:①適應癥:小兒直腸黏膜脫垂。禁忌癥:急性直腸炎癥、腹瀉和持續性腹壓增高。③醫學:脫肛。④操作方法:取側臥位或截石位,局部消毒後暴露肛門外直腸黏膜。用鼠牙鉗固定脫垂的黏膜,用細針在牙線以上1 cm處穿刺黏膜下層,進行點狀或柱狀註射。每穴註射0.1-0.3 ml,點距0.5-1 cm,每次總劑量約為12 ml。註射完畢消毒後,立即在肛門內外放置無菌紗布。術後酌情服用腸道消炎藥。
(2)雙層註射法:①適應癥:成人二、三度直腸脫垂。禁忌癥:痢疾、腹瀉、急性肛腸炎癥。③醫學:脫肛。④操作方法:常規備皮和清潔灌腸。取側臥位或截石位,舒窈麻醉,肛門常規消毒,鋪毛巾。要求病人排便,盡量讓直腸從肛門出來。用0.1%新潔爾滅消毒直腸黏膜後,用鼠牙鉗2-3固定脫垂黏膜頂層,用細肌註射針向上註射黏膜下層,再向外註射黏膜下層,劑量約10 ml。脫垂的直腸全部註射完畢後,消毒後再回到肛門。換6號針(8 cm長),分別在3點鐘和9點鐘位置,距肛緣1.5 cm處進針。先將左側皮膚皮下和外括約肌刺入坐骨直腸間隙,約4-5 cm,針遇到輕微阻力時會到達肛提肌,穿過肛提肌針感覺受挫時再進入盆直腸間隙。此時左手食指伸入直腸,確定觸針位置在直腸壁外、盆直腸間隙內時,會深入2-3 cm。壹般針刺深度男性不超過7.5厘米,女性不超過5.5厘米。然後拔針慢慢註射藥物,呈扇形註射5-10 ml。換針,同樣方法註射對面;最後將針註入背部,並使針略呈弧形,刺人肛門與尾骨之間,沿骶骨彎曲針,將食指伸入直腸內引導針進入直腸後間隙,註入3 ~ 5 ml藥物。三點註射的藥物總量不能超過25ml。
手術
(1)疤痕支架固定:
適應癥:成人ⅱ、ⅲ度直腸脫垂。
禁忌癥:直腸脫垂後的嵌頓、水腫、壞死。
操作方法:常規備皮,清潔灌腸。舒窈麻醉,截石位,常規消毒,鋪毛巾。直腸用0.1%新潔爾滅消毒,分別取左右兩穴。在齒線以上1.5 cm位置,用鼠牙鉗垂直夾住直腸粘膜。然後用彎針和0 #羊腸線在鑷子下結紮1針,垂直間斷結紮4 ~ 5針,針距1 cm,對側同法結紮。手術後,在直腸內放置凡士林紗布,並用無菌敷料固定。
(2)肛門緊縮:
適應癥:直腸脫垂合並肛門松弛、不完全失禁。
禁忌癥:急性肛周炎癥、腹瀉、痢疾、排便頻繁。
操作方法:常規備皮,清潔灌腸。舒窈麻醉,截石位,常規消毒,鋪毛巾。在肛門後方2 cm處沿左右肛緣做壹個“V”形切口,切口的長度視肛門松弛程度而定。若肛門松弛,可用3指以上插入,可收縮1/2;3指以下,擰緊1/3。切開皮膚和皮下組織,遊離皮瓣至齒線處向上牽拉,露出肛尾韌帶、外括約肌皮下部分和肛管後三角;縫合外括約肌2針,閉合肛管後三角,縫合皮膚V形切口,再切∧形向上遊離皮瓣。止血後肛門內放置凡士林紗布引流,外覆無菌紗布。5-7天拆線,術後可服用抗感染藥物。
-
如何治療脫肛?
1.針灸療法
體針:取長強、百會、合谷、足三裏、成山、陰陵泉、三陰交、八休等穴。小兒取百會穴,用艾條灸。每次10分鐘,每天1次,7天為1個療程。
耳針:取直腸下端、神門、皮質下,撚轉1 ~ 3秒,留針30-60分鐘。
梅花針:刺破肛門周圍皮膚,增強括約肌和盆腔肌肉對直腸的支撐固定作用。
2.飲食療法
黃芪蒸雞:黃芪50g,母雞1只,鹽少許。母雞去內臟、毛、爪,將黃芪塞入雞腹,放入器皿蒸熟,加鹽調味,分餐吃肉喝湯,適用於中氣不足之證。
升麻大棗豬腸湯:升麻10g,大棗30g,豬腸500g,鹽少許。升麻用紗布包好,用大棗和豬腸燉至豬腸熟,加鹽調味。去升麻,吃棗,吃肥腸,吃三次湯。適用於中氣不足。
馬齒莧升麻粥:馬齒莧200g,升麻10g,粳米50g,鹽或糖適量。將馬齒莧和升麻加水煎煮去渣,然後放入粳米中煮成粥,用鹽或白糖調味。適用於下焦濕熱證。
梔子無花果膏:梔子10g,無花果500g,糖少許。將梔子研成細粉,將無花果搗碎,加入梔子粉和糖,隨意服用。適用於下焦濕熱證。
3.預防和護理
避免長時間增加腹壓的活動,改變蹲太久的壞習慣。
內痔、直腸息肉等經常脫垂的疾病患者應及時治療。
預防便秘或痢疾、腹瀉、頻繁排便等增加腹內壓的疾病。
對於氣虛體弱、胃下垂、子宮脫垂的老年人,補中法既能達到治療效果,又能防病治病。
脫肛後壹定要及時復位,三度脫肛者要用棉墊和“T”帶固定,防止嵌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