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線過敏壹般在暴露後幾小時內出現在暴露部位,多表現為皮膚紅腫,有時也會出現水皰或大皰。皮損處有燒灼感、瘙癢或刺痛。1-2天皮損會逐漸消退,只剩下不同程度的脫屑或色素沈著。嚴重者可伴有流感樣癥狀,如發熱、乏力、全身不適等,約1周後逐漸恢復。
紫外線過敏的發病機理是皮膚組織受到強光照射,形成抗原物質,從而使機體致敏,引起過敏反應。
紫外線過敏的易感人群為淺膚色,臨床病例多見於女性。
紫外線過敏患者的臨床治療主要是藥物的應用。包括口服藥物和外用藥物;既包括傳統醫學,也包括西醫。
毒品壹號
取1罐參附膏。
每次使用時,先清潔患處,然後將適量藥膏直接塗於患處,每日三次。
藥物2
取苦參30g,地榆30g,紫草30g,黃柏20g,五倍子15g。
將上述藥材全部放入鍋中,然後將適量的水倒入鍋中,用常規方法煎服。加水煎煮兩次,將所得藥液混合,冷卻後濕敷患處,每次15-20分鐘,每3小時1次。
藥物三
取生地15g,車前子10g,黃芩10g,赤芍10g,牡丹皮10g,柴胡10g,澤瀉10g,龍膽草6g,甘草6g,木通6g。
水皰潰爛糜爛者,在原方基礎上加馬齒莧10克,黃柏10克,蒼術10克;如燥熱口渴,在原方基礎上加飛機草8克,淡竹葉6克。
將上述藥材全部放入鍋中,然後將適量的水倒入鍋中,用常規方法煎服。加水煎煮三次,將所得藥液混合,分三次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