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泳者裸露的四肢被水母蜇傷後,感到刺痛、灼痛或瘙癢,然後出現成串排列的紅斑和丘疹,還可能出現水皰、大皰、瘀點和瘀斑。皮疹可在1-2天消退,大多數患者在1-2周結痂。如果全身多處被蟄或被毒性較強的大型水母、水母蜇傷,1-4小時內常出現寒戰、發熱、腹痛、倦怠、冷汗,少數人出現胸悶、口吐白沫、血壓下降、呼吸困難、肺水腫,嚴重者可導致死亡。
壹旦被水母蜇傷,不要用淡水沖洗,因為淡水能促進蟄細胞釋放毒液。盡快用毛巾、衣服、泥巴擦掉附著在皮膚上的觸角或毒液,或者用海水沖洗。有條件者可用酒精或堿性洗液沖洗或噴灑患處,如10%碳酸氫鈉。皮損較大、全身反應嚴重者,應及時去醫院治療。
人被水母蜇傷後,由於水母種類不同,個人敏感程度不同,反應也大相徑庭。大多數人會立即感到觸電般的刺痛、麻木、瘙癢和燒灼感,但並不嚴重。數小時後,局部會出現線狀紅斑、丘疹,甚至瘀斑、水皰。部分嚴重患者可伴有全身癥狀,如乏力、肌肉疼痛、胸悶氣短、氣短、心慌、低熱、口渴、出冷汗等。少數對毒素敏感的患者可出現嘔吐、腹痛、腹瀉、呼吸困難、煩躁不安、血壓下降、咯血泡沫痰等。如果搶救不及時,他甚至可能死於肺水腫和過敏性休克。"
水母傷人後千萬不要用淡水清洗。
記者致電遼寧省營口市熊嶽第二醫院急診科搶救兩名被沙子蜇傷的遊客時,接電話的劉醫生證實,事情發生在10天左右。劉醫生說,沙毒刺也叫紅毒刺,是壹種水母,能分泌肽類毒素,被蟄後毒性可直擊心臟。多見於遼寧營口,但不清楚其他地區是否也有。
劉醫生說:“被沙蟄後,千萬不要用淡水沖洗,因為淡水可以促使蟄細胞釋放毒液。”盡快用毛巾、衣服、泥巴擦掉附著在皮膚上的觸角或毒液,或者用海水沖洗。壹般老漁民的治療方法是用明礬擦拭,但我建議大家壹定要及時去醫院治療。"
水母蜇人了怎麽辦?
水母的學名是水母,在中國沿海省份都可以看到。水母屬於腔腸動物,全身透明或半透明。傘蓋下有無數的觸角,上面有密密麻麻的刺束,裏面含有毒液。當壹個人用皮膚接觸水母的觸角時,他膠囊中盤繞的管狀毒刺就會彈出,刺穿人體皮膚並註入毒液,從而引起過敏反應。
壹旦被水母蜇傷,可按以下方法處理:
(1)可以局部使用堿性溶液來中和水母毒素。最好用1%氨水,或10%碳酸氫鈉溶液或明礬水冷敷患處。
(2)如有全身癥狀,應盡早去醫院治療。出發前可口服抗過敏藥物(如酚胺25 mg、撲爾敏4 mg或1片)並緩慢靜脈註射10%葡萄糖酸鈣溶液10 ml。
(3)如出現呼吸困難和咯血泡沫痰,說明情況危急。將傷者取半臥位或直立位,雙腳下垂,清除口鼻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暢,有條件吸氧,肌肉註射呋塞米20 ~ 40 mg:對癥治療的同時請醫生搶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