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力衰竭的原因:感染和心臟負荷增加。
1,感染
感染會造成心肌損傷,甚至影響心臟的功能。感染性心內膜炎可進壹步破壞原有的瓣膜病變;呼吸道感染可引起暫時性肺動脈高壓,並因發熱、心動過速和咳嗽而增加心臟負荷,這些都可能誘發心力衰竭。
2.心臟負荷增加
需要註意的是,心臟負荷增加、懷孕和分娩等長期不利因素可直接導致心力衰竭的發作。此外,壹些藥物在使用不當的情況下也會導致心力衰竭的發作。比如洋地黃中毒或洋地黃停用不當較為常見。平時要註意保證良好的情緒。要知道,不適當的活動和情緒也可以直接導致心力衰竭的發作。
二、抗心力衰竭的“飲食秘方”
1,蘿蔔粥
蘿蔔種子15g,粳米100g。粳米、蘿蔔籽洗凈,去雜質,裝入紗布袋中,紮緊袋口。將紗布袋放入鍋中,加入適量的水,中火煮成汁,取出紗布袋。將粳米和湯放入鍋中,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煮至米爛成粥。每天兩次,早晚餐,利尿消腫明顯。
2、白粥
茯苓粉15g,粳米100g。將粳米、茯苓粉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清水,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燉至大米爛成粥。每天早餐和晚餐服用兩次。利尿效果更好。
3.萊菔子山楂紅棗湯
萊菔子10g,山楂50g,紅棗10g。蘿蔔籽用小紗布包好,紅棗、山楂去皮洗凈,放入鍋中煮熟。每天早餐和晚餐服用兩次。具有利尿、補血、促進消化的作用。
擴展數據:
心力衰竭患者的日常調理方法:
1,控制鹽的攝入量
過量攝入鹽分會使身體保留大量水分,給本已脆弱的心臟和血管帶來額外壓力。低鹽飲食是指不吃加工食品和過鹹的零食,如薯片、鹹菜等,盡量選擇新鮮食品和標有“無鹽”或“低鹽”的食品。
2.多吃新鮮水果和蔬菜
為了保持心臟健康,患者需要攝入更多的維生素和礦物質,而新鮮的水果和蔬菜是這些營養素的優質來源,其中壹個關鍵的營養素就是鉀。壹些治療心力衰竭的藥物會導致患者鉀流失。鉀含量不足,心跳就會不規律。鉀的來源包括香蕉、瓜類、豆類、葡萄幹、土豆和甜菜。鉀過量也會對心臟造成損害,所以要適量攝入。
3.控制脂肪攝入
患者應該盡可能少吃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這些不健康的脂肪會讓虛弱的心臟更加努力地工作。當心臟受到壓力時,液體會在體內積聚。脂肪還會導致動脈斑塊的形成,引發心臟病。
4、勤鍛煉
生命在於運動,心力衰竭患者也不例外。心力衰竭可能導致患者運動耐力下降。有些患者認為在醫院進行規定的康復訓練就夠了,但其實規律的運動對於出院後的疾病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堅持運動有助於減輕疲勞,增強心臟力量,提高肺活量。
5.按時吃藥
壹般醫生會給患者開利尿劑,減少體內液體的堆積。作為治療計劃的壹部分,患者還需要服用β受體阻滯劑和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它們可以減輕病人心臟的壓力,防止病情惡化。患者應了解藥物的作用、服用劑量和時間,有副作用時及時告知醫生,以便調整用藥。
6.戒煙戒酒
吸煙和飲酒會使心臟工作更加努力,心跳加快,所以吸煙或飲酒的心衰患者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逐步戒煙戒酒。
人民網-如何在心力衰竭的情況下生存,控制鹽和脂肪,按時服藥和減肥。
人民網-心力衰竭的原因有哪些?如何預防心力衰竭
人民網-心力衰竭患者如果心力衰竭應該吃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