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形聲字。《說文》:“五色金也,黃最長。.....生於土,從土,左右註,如金於土,此聲。”對《說文》中“金”字形體結構的分析,只符合《說文》篆書形體結構,而不符合西周尤其是西周早期金文形體結構。
《說文》中提到的金字,原意是“五色金,黃最長”,即:白(白金,即銀)、藍(青色,即鉛)、紅(赤金,即銅)、黑(黑金,即鐵)、黃(即金),其中金最為珍貴。在現代,有許多學者跟蹤分析《說文》中“今”字的物理結構。
但從西周金文上的“金”字形狀來看,其右下部分決不是在“土”字旁邊,而是“石”或“王”字,是壹種斧的象形文字,也是壹種青銅器制品。西周金文中的“土”字都是“倒T”(鼎)形,沒有“土”這個詞。金文中的土字都是春秋戰國時期的金文形狀。
西周金文(如金文)中“金”字結構左側的“形”是青銅器的原料,壹般認為是“祿”字的原始文字。在西周的青銅器銘文中,用“形”字來表示青銅原料的意思。
據余說,甲骨文中以“壹”字為音標,其下加“壹”字,以示與“壹”字的區別。甲骨文不用“甲”字作字,但用“金”字作部首時,常省略為“甲”。甲骨文中雖然沒有金字,但明顯是“A”字形。
它應該是壹個“A”形(發音為set)或今天作為壹個音標。金字的本義並不是《說文》中所說的“五色金”,而是特指其中的壹種,即赤金,也就是青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