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是指由於壹種或多種原因對肝臟造成長期或反復的損害,導致廣泛的肝實質損害,肝細胞壞死,纖維組織增生,肝臟正常結構紊亂,質地變硬。可並發脾腫大、腹水、水腫、黃疸、食管靜脈曲張、出血、肝昏迷等。
健康指南:
1.積極預防:肝硬化是由不同原因引起的肝實質逐漸退化的結果。
要重視各種原發病的防治,積極防治慢性肝炎、血吸蟲病和胃腸道感染,避免接觸和應用對肝臟有毒的物質,減少致病因素。
2.情緒穩定:肝與精神和情緒的關系非常密切。情緒不佳、抑郁和憤怒都會影響肝臟的功能,並加速疾病的發展。樹立堅強的意誌,愉悅的心情,精神振奮,消除思想負擔,將有利於病情的好轉。
3.動靜結合:肝硬化代償功能下降,腹水或感染患者肯定要臥床休息。在充分代償功能和病情穩定期間,可以做壹些輕松的工作或適當的活動,進行有益的體育鍛煉,如散步、做操、太極拳、氣功等。活動量就是感覺不到疲勞。
4.單純用藥:盲目濫用壹般藥物會增加肝臟負擔,不利於肝臟恢復。對肝臟有害的藥物,如異煙肼和巴比妥類藥物,應慎用或有禁忌癥。
5.戒煙忌酒:酒精可助火補血,長期飲用,尤其是烈性酒,可導致酒精性肝硬化。因此,飲酒會加重肝硬化患者的病情,容易引起出血。長期吸煙不利於肝病的穩定和恢復,可加速肝硬化進程,並有促發肝癌的危險。
6.飲食護理:以低脂肪、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的飲食為宜。要有規律,有數量,有節制。前期可以多吃豆制品、水果、新鮮蔬菜,適當吃糖、蛋、魚、瘦肉;當肝功能明顯下降,有肝昏迷跡象時,應適當控制蛋白質的攝入,提倡低鹽飲食或無鹽飲食。鹽的日攝入量不超過1 ~ 1.5g,飲水量在2000ml以內。嚴重腹水時,鹽的攝入量應控制在500mg以內,水的攝入量應在1000ml以內。應避免辛辣刺激性物品和硬冷食物,也不要吃過熱的食物,以防出血。
肝硬化是壹種慢性進行性肝病,由多種損害肝臟的因素引起,如慢性活動性肝炎和長期酒精中毒。主要表現為食欲不振、乏力、牙齦出血、肝掌、蜘蛛痣、黃疸、低白蛋白、脾腫大、腹部靜脈曲張、食管胃靜脈曲張、腹水等。晚期常出現消化道出血、肝昏迷、繼發感染等嚴重並發癥。肝硬化患者也是原發性肝癌的高危對象,應註意定期檢查。
肝硬化可以用中西藥治療,有壹定效果。
藥方
1.肝硬化患者要註意休息,避免劇烈運動;我們應該保持樂觀的情緒,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2.所用的食物應該是易消化和有營養的。高蛋白、高糖、高維生素、低脂肪是肝硬化患者選擇飲食的原則。
3.有腹水時,臥床休息,增加營養,限制鹽的攝入。最好采取無鹽或低鹽飲食,每天含鹽量不超過5克(1元)。
4.腹水明顯時,應限制水的攝入。壹般每天飲水量要控制在1000 ml(相當於醫院用的2瓶鹽水瓶)。嚴重的低鈉血癥應限制在500毫升。
5.食道靜脈曲張者應避免刺激性和硬的食物,以免損傷食道靜脈曲張,引起大出血。
6.有肝昏迷可能時,應限制蛋白質的攝入,三餐以蔬菜為主。
7.戒煙戒酒,不要濫用“護肝”藥物。
8.應該定期去醫院做肝功能、甲胎蛋白、超聲波檢查。
什麽是肝硬化?
肝硬化是由各種原因引起的肝臟慢性進行性彌漫性改變。其特點是壹種或幾種原因對肝細胞造成反復、長期的損害,導致肝細胞變性、壞死。肝細胞廣泛變性壞死後,肝內結締組織再生,出現纖維組織彌漫性增生。同時肝臟內肝細胞再生,形成再生結節,正常的肝小葉結構和血管形成被破壞,形成假小葉。經過很長壹段時間(幾年甚至幾十年),肝臟逐漸變形變硬,臨床上稱為肝硬化。
肝硬化在中國很常見,大部分是肝炎後肝硬化,少數是酒精性肝硬化和血吸蟲性肝硬化。由於肝硬化早期經過積極的預防和治療是可以逆轉或停止的,後期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甚至危及生命,所以肝硬化的預防和治療非常重要。
肝硬化的原因有哪些?
肝硬化的病因可分為以下八類:
(1)肝炎病毒:最常見的感染是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和丁型肝炎病毒。部分乙肝病毒感染者發展為慢性肝炎,小部分慢性乙肝發展為肝硬化。急性丙肝約有壹半發展為慢性肝炎,其中10% ~ 30%會發展為肝硬化。丁肝病毒依賴乙肝病毒產生肝炎,部分患者發展為肝硬化。
(2)酒精因素:長期大量飲酒導致肝細胞損傷、脂肪變性、壞死、肝纖維化,嚴重者肝硬化。
(3)膽汁淤積:長期慢性膽汁淤積導致肝細胞炎癥、膽管反應甚至壞死,導致膽汁性肝硬化。
(4)淤血因素:長期反復的慢性心功能不全、縮窄性心包炎、肝靜脈閉塞可引起肝臟淤血,會導致肝細胞因缺氧而壞死、變性,最終導致肝硬化。其中,由心臟引起的肝硬化稱為心源性肝硬化。
(5)藥物性或化學性毒物因素:長期使用某些藥物,如對乙酰氨基酚、辛可芬、甲基多巴等,可導致藥物性肝炎,最終發展為肝硬化。長期接觸某些化學毒物,如四氯化碳、砷、磷等,可引起中毒性肝炎,發展為肝硬化。
(6)代謝障礙:銅代謝障礙,見於肝豆狀核變性。鐵代謝障礙見於血友病、半乳糖血癥、纖維囊性疾病、α-抗胰蛋白酶缺乏癥、糖原累積病、酪氨酸代謝障礙和遺傳性出血性毛細血管擴張癥,這些疾病與遺傳代謝缺陷有關,均可導致肝硬化。
(7)寄生蟲感染:血吸蟲感染常見於我國南方,可導致血吸蟲病,並進壹步導致肝纖維化和肝硬化。如果人體感染了華支睪吸蟲,沒有得到及時治療,就會發生肝硬化。
(8)其他因素:高度營養不良可導致肝硬化,少數肝硬化原因不明。
如何診斷肝硬化?
肝硬化患者的典型癥狀很容易診斷,但有些患者可能沒有典型的臨床癥狀,處於隱性代償期,此時很難診斷。所以肝硬化的診斷是壹個綜合的診斷。
(1)有病毒性肝炎、慢性酒精中毒、慢性營養不良、血吸蟲病或化學藥物中毒史。
(2)癥狀:早期(代償期)出現食欲不振、腹水、惡心、腹瀉、輕度肝脾腫大及血管痣,晚期(失代償期)出現腹水、出血傾向、黃疸、肝掌脾腫大及肝臟體積縮小。
(3)肝功能檢查:代償期肝功能正常或輕度異常,失代償期肝功能明顯異常,血漿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升高,且比例顛倒,蛋白電泳γ球蛋白明顯升高。
(4)血液檢查:脾功能亢進者白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嚴重者全血細胞減少。
(5)食管鋇劑檢查或內鏡檢查,食管或胃靜脈曲張。
(6)B超檢查:肝臟大小、表面及形態改變,回聲,門靜脈、脾靜脈增粗,腹水,可見液體暗區,脾臟體積增大。
(7)肝臟組織學檢查:如有纖維間隔形成,小結節狀或混合結節狀增生,即可作出診斷。
肝硬化免疫學改變的臨床意義是什麽?
肝臟內的枯否細胞不能有效發揮吞噬和過濾的作用,使門靜脈血中的抗原無法清除,導致高敏血癥。已經證明這些抗原主要是腸桿菌。大量抗原刺激脾臟、淋巴結等免疫組織,引起特異性免疫反應,從而產生大量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的增加主要是由於腸桿菌刺激B細胞(漿細胞)產生的Ig增加,肝臟本身沒有產生Ig的能力。因此,Ig、γ球蛋白、總球蛋白的升高及其引起的肝功能檢查異常並不直接反映肝臟損害,不能作為評價肝功能的指標。而這些變化是肝間質細胞受累和白細胞合成減少的病理基礎,因此球蛋白升高伴白蛋白降低對判斷肝功能損害有重要價值。
肝硬化時球蛋白的升高與肝臟的器質性改變程度是平行的。增加越明顯,預後越差。
早期肝硬化怎麽治療?
(1)飲食療法:應給予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的混合飲食。每日蛋白質1g/kg體重,以及新鮮蔬菜和水果。壹般來說,食物熱量供應的來源分別是蛋白質20%,脂肪和碳水化合物40%。
(2)病因治療:根據早期肝硬化的特殊病因給予治療。血吸蟲病早期可用吡喹酮徹底治療血吸蟲病,可改善肝功能,縮小脾臟。動物實驗證明,吡喹酮早期治療可以逆轉或停止血吸蟲感染引起的肝纖維化。酒精性肝病和藥物性肝病應戒酒,停用毒性藥物。
(3)壹般用藥:多種維生素主要根據病情需要補充。此外,保肝藥物,如肌苷,是細胞激活劑,提高體內ATP水平,將其轉化為各種核苷酸,參與能量代謝和蛋白質合成。中藥如丹參、黃芪等,可以達到活血化瘀、理氣的功效。多數作者認為,早期肝硬化患者盲目用藥過多,會增加肝臟藥物代謝的負擔,同時藥物未知或已知的副作用會加重對機體的損害,因此不宜對早期肝硬化患者盲目用藥過久。
肝功能檢查對肝硬化有什麽意義?
肝功能檢查對肝硬化的診斷和治療具有重要意義。常用的肝功能檢查項目介紹如下。
(1)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肝臟是人體組織中含量最豐富的。任何原因引起的肝細胞損傷均可使血清ALT升高,這是檢測肝細胞最敏感的指標。ALT升高主要見於各型肝炎的急性期和活動期,肝硬化進展或肝細胞損害的肝炎活動期可升高。但必須排除膽道系統、胰腺、心肌炎、大葉性肺炎等各種疾病。
(2)天冬氨酸轉氨酶(AST):肝細胞中也含有AST。肝細胞受損時,AST可升高,但不如ALT敏感。肝細胞嚴重壞死時,AST活性高於ALT。如果沒有心臟病(如心梗),AST和ALT同時升高,則揭示肝細胞受損。
(3)血清膽紅素的測定:血清膽紅素不反映肝硬化的存在,但可提示黃疸的性質。肝細胞性黃疸時,血液中直接膽紅素和間接膽紅素均升高,以間接膽紅素為主。
(4)血清蛋白的測定:蛋白代謝是肝臟代償能力的重要表現,是慢性肝病的反映。肝硬化時,白蛋白合成常減少,血液中白球蛋白比例降低甚至倒置。比值越低,肝臟的代償能力越差。
(5)蛋白電泳:蛋白電泳中γ-球蛋白比例增高,提示慢性肝病。當肝炎後肝硬化失代償時,丙種球蛋白的升高最為顯著。
(6)凝血酶原時間的測定:當肝臟實質細胞受損時,肝臟合成的各種凝血因子可減少。當肝功能嚴重受損時,凝血酶原時間的測定是壹個敏感指標,肝硬化晚期凝血酶原時間延長。
(7)堿性磷酸酶(AKP):肝硬化無特異性,多見於梗阻性黃疸、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和肝內腫瘤。
(8)γ-轉肽酶:在淤膽型肝炎、慢性活動性肝炎、進行性肝硬化和原發性肝癌中明顯升高。
(9)免疫球蛋白的測定:肝炎後肝硬化常見IgG、IgA升高,以IgG升高為主。IgM在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中增加,IgA在酒精性肝炎硬化中增加。
肝硬化的b超檢查特點
b超可多方位、多角度檢測肝實質、肝動脈、肝靜脈、門靜脈、脾臟等臟器,對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癥有較高的診斷價值。
(1)肝臟大小及形態的回聲改變:肝硬化早期,肝臟增大,實質回聲致密,回聲增強、增厚。晚期肝臟萎縮,表現為不均勻、結節狀、鋸齒狀、階梯狀改變,不規則萎縮變形,彌漫性回聲增強,分布不均勻。
(2)門靜脈高壓癥特點:脾腫大,厚度5cm以上,長度12cm以上;門靜脈主幹內徑> 65438±03mm以上;脾靜脈內徑大於8mm右門靜脈10mm以上;左門靜脈超過11毫米..
(3)b超下,腹水為帶狀無回聲區,可顯示少量腹水,此時臨床難以發現。
肝硬化的肝活檢
(1)可以確定是否有肝硬化。
(2)區分肝硬化的臨床類型可以區分酒精性肝硬化、肝炎後肝硬化以及是否有活動性肝炎。
(3)確定肝纖維化和肝硬化的程度,為臨床藥物治療和預後判斷提供客觀依據。
(4)判斷藥物治療的效果和病情的變化。
(5)鑒別黃疸的性質和病因。臨床上難以確定黃疸原因時,可以做肝活檢。
(6)各種肝病的鑒別診斷,如肝腫瘤、脂肪肝、肝結核、肝膿腫等。
內鏡檢查對肝硬化有什麽價值?
(1)內鏡檢查可直接發現有無食管胃靜脈曲張,克服了鋇餐檢查漏診輕度靜脈曲張的缺點。
(2)內鏡檢查可清楚地發現食管、胃靜脈曲張的分布和病程,靜脈曲張的程度,以及靜脈表面有無紅征、糜爛、結痂和活動性出血的出血部位。
(3)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時,急診內鏡對判斷出血部位和原因有重要意義,內鏡止血治療也是可行的,如噴灑止血藥、註射硬化劑等。
(4)如發現靜脈曲張近期有出血跡象,可采取相關措施決定下壹步治療,防止靜脈曲張出血。
(5)同時可以診斷食管、胃、十二指腸是否有潰瘍、糜爛、炎癥、腫瘤。
肝硬化常見並發癥
(1)肝性腦病。是最常見的死因。
(2)上消化道大出血。其中門脈高壓的因素有6個(詳見問題215),其中食管靜脈曲張出血較為常見,其他出血原因有急性出血糜爛性胃炎和胃粘膜撕裂綜合征。
(3)感染。肝硬化易並發支氣管炎、肺炎、結核性腹膜炎、膽道感染、腸道感染、自發性腹膜炎、革蘭陰性桿菌敗血癥等各種感染。
(4)原發性肝癌。肝硬化和肝癌之間的關系是顯著的。推測其機制可能是乙肝病毒引起肝細胞損傷後增生或不典型增生,使其對致癌物(如黃曲黴毒素)敏感,在低劑量刺激下導致癌變。根據資料分析,肝癌與肝硬化合並率為84.6%,說明肝癌與肝硬化密切相關。
(5)肝腎綜合征:肝硬化合並頑固性腹水,治療不當可發生肝腎綜合征。以少尿或無尿、氮質血癥、低鈉血癥或低鈉血癥為特征,腎臟無器質性病變,故又稱功能性腎功能衰竭。這種並發癥的預後極差。
(6)門靜脈血栓形成:血栓形成與門靜脈阻塞時門靜脈血流緩慢、門靜脈硬化、門靜脈子宮內膜炎等因素有關。若血栓形成緩慢,局限於肝外門靜脈,且機化,或側支循環豐富,可無明顯臨床癥狀,如突然完全梗阻、劇烈腹痛、腹脹、便血、嘔血、休克等。
肝硬化的治療原則
目前肝硬化的治療主要是綜合治療。肝硬化早期,維持是防止病情惡化的主要途徑;在失代償期,除了保肝、恢復肝功能外,還應積極防治並發癥。壹般來說,治療的原則如下:
(1)合理的飲食和營養:肝硬化患者合理的飲食和營養,有利於恢復肝細胞的功能,穩定病情。優質高蛋白的飲食可以減少體內蛋白質的分解,促進肝臟蛋白質的合成,維持蛋白質的代謝平衡。肝功能明顯下降或有肝性腦病先兆者,應嚴格限制蛋白質食物。充足的糖分供應不僅能保護肝臟,還能增強機體抵抗力,減少蛋白質分解。肝功能下降,脂肪代謝紊亂,需要低脂飲食,否則容易形成脂肪肝。富含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飲食可以滿足身體的需要。
(2)改善肝功能:肝功能轉氨酶、膽紅素異常提示肝細胞損害,應按照肝炎的治療原則進行中西醫結合治療。合理使用維生素C、B族維生素、肌苷、益肝靈、甘利欣、茵梔黃、黃芪、丹參、冬蟲夏草、靈芝、豬苓多糖等藥物。
(3)抗肝纖維化治療:近年來國內研究應用黃芪、丹參、促肝細胞生長素等藥物治療肝纖維化和早期肝硬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青黴胺療效不確定,不良反應多,不建議使用。秋水仙堿對肝纖維化也有壹定的作用。
(4)積極防治並發癥:失代償期肝硬化並發癥多,可導致嚴重後果。對於食管靜脈曲張、腹水、肝性腦病、並發感染等並發癥,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有效的方法。
肝硬化患者飲食治療的原則
(1)飲食多樣化由於肝硬化患者的食欲和消化能力較差,飲食應盡可能多樣化,新鮮可口,以刺激食欲,改善消化。
(2)食用高價蛋白質食物在食物的選擇上,首先應盡量食用壹定量的含有人體必需氨基酸的高價蛋白質食物,如魚、瘦肉、蛋、奶等,以滿足康復的需要。
(3)保證有足夠的糖分和維生素。
(4)適當限制動物脂肪的攝入因為脂肪的消化依賴於肝臟對膽汁的分泌,攝入後脂肪的分解利用主要在肝臟進行。所以,脂肪吃多了,不僅增加了肝臟的負擔,還會因為進入肝細胞的脂肪來不及分解而造成肝臟的脂肪浸潤,從而加重肝損傷。建議每日脂肪供應量可控制在4。0~5。0g左右,限制太嚴會影響食欲。
(5)嚴格戒酒。
(6)謹慎食用某些食物。辛辣食物(包括蔥、蒜)、鈍性食物和含植物纖維素較多的蔬菜也要慎用,因為刺激性或藥渣過多的食物會引起食管靜脈曲張破裂出血。
(7)低蛋白飲食肝硬化晚期,有肝昏迷傾向時,應改為低蛋白飲食。因為蛋白質是含氨的物質,在體內代謝時會產生氨,氨對人體是有毒的。肝功能嚴重受損時,肝臟的脫氨作用下降,血氨升高是肝昏迷的主要原因之壹。
(8)低鹽飲食的腹水或水腫患者應給予低鹽或無鹽飲食。因為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鈉可以保持體內的水分。壹般需要在限鹽的同時適當限制飲水量。但肝硬化腹水的主要原因之壹是肝功能下降,肝臟產生白蛋白的能力差,使血漿中白蛋白濃度降低,導致血漿膠體滲透壓降低。所以對於肝硬化患者來說,限水限鈉是壹種消極的方式。食療最重要的壹步是增加食欲,加強消化吸收能力,增加蛋白質的攝入和吸收。
肝硬化患者的合理飲食
(1)糖食:糖供應充足。壹般來說,糖在飲食中占40%。糖不僅能保護肝臟,增強身體抵抗力,還能減少蛋白質分解。因為患者肝功能受損,過量用糖導致肥胖,甚至脂肪肝,加重肝臟負擔。
(2)蛋白質食物:對於肝硬化患者,應根據蛋白質的缺乏程度和病情決定蛋白質的補充。能吃的患者要口服,消化不良嚴重、吸收功能差的患者要考慮進口氨基酸、蛋白質、血漿。日常飲食中60g高效蛋白質即可滿足需要,魚、瘦肉、蛋、奶、豆制品可交替食用。有肝損害傾向時,每日不宜超過20g。
(3)脂質食物:肝硬化時,脂質代謝受到影響,同時脂質代謝可引起肝損傷。因此,當肝功能明顯受損時,應采取嚴格的低脂飲食,減輕肝臟負擔,並補充蛋白質和糖類,預防脂肪肝。
(4)補充維生素和微量元素:肝硬化可能由於各種因素導致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新鮮的蔬菜和水果富含維生素、礦物質和微量元素,是最好的食物。註意補充維生素B1、B2、C、E、K,微量元素鋅、硒等,有維生素缺乏癥狀者應口服、肌註或皮下註射。
(5)限水限鹽:對於腹水或水腫患者,必須控制鈉鹽和水的攝入。
(6)食管胃底靜脈曲張者應忌食硬物、油炸食品和粗纖維食品,以防損傷食管粘膜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