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中期是造血的新階段。初期癥狀好轉,血瘀逐漸改變,骨折開始修復。飲食療法的重點是再生血液、補充骨骼和接骨。配方1:豬骨燉黃豆湯(骨頭500g,黃豆100g)配方2:長輩燉紅豆(長輩250g,紅豆50g)配方3:豬骨燉黑豆湯(骨頭500g,黑豆1 000g)。
骨折後期是固本強元期,骨折初步連接但尚未牢固。要補氣血,補肝腎,養筋骨。配方1:枸杞桂圓粥(枸杞50克,紅棗10枚,龍眼肉50克,大米100克,水煮,快熟時加冰糖)。
配方二:核桃芝麻飲(芝麻500g炒熟,核桃仁500g磨碎。每次服三次,每次20g)
食譜三:雙補湯(紫河車10g,豬腎壹個,煮湯調味食療)
骨折患者在最初幾天可能會伴有輕微的全身癥狀,但其余時間大多沒有全身癥狀,所以可以和普通健康人的日常飲食差不多,可以選擇富含各種營養素的多種飲食。但要註意使食物易於消化吸收,慎用辣椒、生蔥、芥末、辣椒等對呼吸道、消化道有不良刺激的辛辣之品。當全身癥狀明顯時,應在正常飲食和半流質飲食之間給予所謂的軟餐。供應的食物必須含有較少的渣滓,並易於咀嚼和消化。煮的時候壹定要剁碎煮到軟,不適合煎、炸。
這些是骨折患者的壹般飲食原則。為了更快更好地促進骨折愈合,骨折患者還應根據骨折的早、中、晚期及病情的發展給予不同的食物,以促進血腫吸收或骨痂形成。
早期(1~2)周:瘀血腫脹,經絡不通,傷區瘀血。這個時期的治療主要是活血化瘀,行氣消腫,中醫認為。瘀血不除,骨不能長。“瘀血若除,新骨長”。可見,消腫和活血是骨折愈合的最重要因素。飲食協調原則上以消炎為主。如果蔬、雞蛋、豆制品、水果、魚湯、瘦肉等。不吃酸辣、燥熱、油膩。尤其是骨頭湯、肥雞、燉水魚等脂肪多、滋補性強的產品,不宜過早給藥。否則瘀血難以消散,必然延緩病程,減緩骨痂生長。會影響以後關節功能的恢復。這個階段飲食可以用三七10q,當歸10q,肉鴿1,* * *燉透,湯和肉壹起,壹天1次。連續7 ~ 1 o天。
中期(3~4周)瘀血腫脹部分吸收。這個階段的治療主要是調和營養止痛、祛瘀生新、接骨續筋。飲食由清淡改為適當的高營養補充,以滿足骨痂生長的需要。初期飲食中可加入骨頭湯、田七燉雞、動物肝臟等,補充更多的維生素A、D、鈣和蛋白質。食療可以用當歸1 0q,骨碎補1 5q,續斷10q,鮮豬排或牛筋250g,燉1h以上。* * *入湯肉,2周。
後期5周後(5周以上),骨折部位的淤血基本吸收,骨痂已經開始生長。這是骨折後期,要補充治療。通過滋補肝腎、氣血,可以促進更牢固的骨痂形成,使骨折部位的相鄰關節活動自如、靈活,恢復以往的功能。飲食可以解除,食譜可以補充老母雞湯、豬骨湯、羊骨湯等。雞血藤酒、虎骨木瓜酒等。食療可以用枸杞10g、骨碎補15g、續斷10g、薏苡仁50g。先將骨碎補、續斷煎去渣,再將剩下的兩種粥食用,每日1次,7天為壹療程,每療程間隔3 ~ 0。
中醫認為“腎主骨,肝強筋”,所以先從肝腎補骨。陳季常介紹了幾個經濟、實用、簡單的“補骨”秘方,不僅僅是老百姓普遍認可的“豬骨湯”。
1.豬尾巴、杜仲煮湯。還有黑豆,還有取靠近尾端的豬尾巴,因為這裏膠原纖維多,還有杜仲。具有滋補肝腎、強筋健骨的作用,黑豆還具有補腎的作用。這種湯對改善腰腿痛癥狀有好處,而且性質和味道都比較溫和,老少皆宜,壹周吃2~3次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