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蒼耳簡介

蒼耳簡介

目錄1拼音2英文參考3概述4拉丁名5英文名6蒼耳別名7方藥名8蒼耳產地9產地10蒼耳采收及初加工11蒼。蒼耳子的加工12蒼耳子的加工方法12.1成品的加工效果12.3加工研究12.4貯藏方法13蒼。蒼耳子性味入經14。蒼耳子功效主治16。蒼耳子的主要化學成分為17。蒼耳子的用法用量為18。蒼耳子中毒是18.1。蒼耳子的不良反應機制是65438。438+08.2臨床表現18.3藥典標準19.1名稱19.2來源19.3性狀19.4鑒別19.5檢查。19.5.1水分19.5.2總灰分19.6蒼耳子飲片19.6.1炮制19.6.1。1.1字符、鑒別、核對19.6.1.2炒蒼耳子19.6.1.2.1核對19.6.1.2鑒別19.6。38+09.6.4用法用量19.6.5貯藏19.7參考文獻20附件:1中藥蒼耳子處方2中成藥中藥蒼耳子1拼音cāng ěr zǐ古籍中。

2英文參考蒼耳子[朗道漢英詞典]

蒼耳子,蒼耳子的瘦果【湘雅醫學詞典】

蒼耳子[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版)]

蒼耳子[中藥術語委員會。中醫術語(2004)]

蒼耳子[中醫藥術語委員會。中醫術語(2004)]

3概述蒼耳為辛溫解表藥[1]。出了“準備壹千塊錢,處方,食療。”它是蒼耳的幹燥成熟果實,帶總苞。菊科植物[2]。

蒼耳為紡錘形或橢圓形,長1 ~ 1.5厘米,直徑0.4 ~ 0.7厘米。表面黃褐色或黃綠色,都是鉤形。頂端有兩根粗刺,分開或連在壹起,基部有果梗痕跡。堅硬,橫切面中央有縱隔膜,有2個室,每個室有65438±0個瘦果。瘦果略呈紡錘形,壹側扁平,頂端有1突起的花柱基部,薄,灰黑色,具縱條紋。種皮膜質,淺灰色,子葉2,油性。氣微,味苦。炒蒼耳表面焦黃色,刺尖脆微香[2]。

蒼耳子味辛、苦、溫;有毒[2]。歸肺經[2]。有祛風濕、疏通鼻竅的作用[2]。蒼耳子生品具有較強的祛風止癢作用,多用於癢疹、疥瘡等皮膚病[2]。炒蒼耳子可減毒,有通鼻竅、祛風除濕、止痛的傾向[2]。常用於鼻竇頭痛和風濕痛[2]。

4拉丁學名蒼耳子(La)(中藥術語(2004))

5蒼耳子的英文名稱(中藥術語(2004))

6蒼耳別名蒼耳又名牛虱、菜耳果、毛耳果、蒼子、老蒼子、虎蒼子、蒼竹子、胡琴子[1]。

(苔+木)木耳、蒼子、蒼柯子、牛虱[3]。

蒼耳子的方劑命名為蒼耳子炒蒼耳子[2]。

8蒼耳的來源是蒼耳的幹燥成熟果實,帶總苞。菊科植物。

蒼耳是菊科蒼耳屬植物蒼耳的帶總苞的果實[3]。

9產地產於全國各地[3]。

10蒼耳采收及初加工;秋果成熟時采收幹燥,去除莖葉等雜質[2]。

11蒼耳為紡錘形或橢圓形,長1 ~ 1.5厘米,直徑0.4 ~ 0.7厘米。表面黃褐色或黃綠色,都是鉤形。頂端有兩根粗刺,分開或連在壹起,基部有果梗痕跡。堅硬,橫切面中央有縱隔膜,有2個室,每個室有65438±0個瘦果。瘦果略呈紡錘形,壹側扁平,頂端有1突起的花柱基部,薄,灰黑色,具縱條紋。種皮膜質,淺灰色,子葉2,油性。氣微,味苦。(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版))

蒼耳的炮制12蒼耳最早見於神農本草經。

南北朝、劉宋時期炮制如下:“凡采之,去其心[2]。取黃精,用竹刀切細,混勻,壹起蒸熟,將黃精從絲至海中取出,陰幹”(論雷公烤)[2]。

唐朝有燒骨灰的方法(備千金應急的方子)[2]

宋代(太平盛慧芳)曾有輕微爆炒[2]。

明代有酥(普濟方)、酒蒸(草藥淡雅)[2]。

清朝基本上沿襲了前朝的法律[2]。

現在主要的加工方法有炒黃等[2]。

12.1蒼耳子的加工方法。蒼耳子?取原藥材,除去雜質,使用時搗碎[2]。

2.炒蒼耳?取幹凈的蒼耳,放入煎制容器中,用中火加熱,煎至焦黃,待焦時,磨去刺,過篩[2]。用時間搗碎它[2]。

12.2成品特征蒼耳為梭形或橢圓形[2]。表面黃褐色或黃綠色,布滿刺,體輕而結實[2]。中場休息後,雙仁在內線。它是油性的,有輕微的氣體,有點苦[2]。

炒蒼耳表面焦黃色,刺尖脆微香[2]。

12.3蒼耳的加工作用具有較強的祛風止癢作用,多用於癢疹、疥瘡等皮膚病[2]。比如七星劍(《正宗外科》)[2]用於治療疔瘡。對於白癜風和麻風病,可以口服蒼耳子煎劑(《醫宗金鑒》)[2]。

煎後毒性可降低,且趨向疏通鼻竅,祛風除濕止痛[2]。常用於鼻竇頭痛和風濕痛[2]。比如蒼耳子粉(《顏氏濟生方》)[2]。對於風濕痹痛,關節痛,痙攣麻木,蒼耳子煎服有效(《醫家心鏡》)[2]。

12.4本品含蒼耳苷、樹脂、脂肪油、生物堿、維生素C和色素等成分[2]。

據初步研究,多數學者認為蒼耳的毒性與其毒蛋白有關;有學者認為,有毒物質常損害肝、心、腎等內臟實質細胞,導致黃疸、心律失常和蛋白尿[2]。特別是對肝臟的損害,可引起肝昏迷和迅速死亡,即使治愈,也容易留下肝腫大的後遺癥[2]。

蒼耳子的毒蛋白是其毒性成分之壹,可通過泡水或加熱等方法降低,如在焦炭和木炭中油炸後可被破壞[2]。有人認為蒼耳必須炒至焦黃才能入藥,這樣脂肪油中所含的有毒蛋白質才能變性,固化在細胞中而不溶出,達到解毒的目的[2]。另據研究,炒、炒蒼耳子的水浸出物含量明顯高於生蒼耳子。但脂肪油含量低於生品,鎮痛作用強於生品,毒性低於生品[2]。通過對蒼耳及其炮制品質量的研究,認為含水量壹般在5%以下,水浸出物不少於8%,脂肪油不少於12%[2]。

蒼耳雖然在《中國藥典》中被記載為有毒,但其生品和炮制品的急性毒性並不顯著,不能檢出LD50,其最大耐受量為成人臨床用量的277倍以上[2]。需要進壹步的研究[2]。

12.5儲存方法:儲存於幹燥容器中,密封放置於通風幹燥處[2]。

13蒼耳性味辛、苦、溫;有毒[2]。歸肺經[2]。

蒼耳子味甘、苦、辛,性溫,微毒[3]。入肺、肝經[3]。

14功效與主治蒼耳子具有祛風濕、通鼻竅的作用[2]。

蒼耳子具有散寒通竅、祛風除濕的功效。用於風寒頭痛、鼻塞流涕、鼻塞、鼻竇炎、風疹瘙癢、濕滯。(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版))

蒼耳子生品具有較強的祛風止癢作用,多用於癢疹、疥瘡等皮膚病[2]。比如七星劍(《正宗外科》)[2]用於治療疔瘡。對於白癜風和麻風病,可以口服蒼耳子煎劑(《醫宗金鑒》)[2]。

炒蒼耳子可減毒,有通鼻竅、祛風除濕、止痛的傾向[2]。常用於鼻竇頭痛和風濕痛[2]。比如蒼耳子粉(《顏氏濟生方》)[2]。對於風濕痹痛,關節痛,痙攣麻木,蒼耳子煎服有效(《醫家心鏡》)[2]。

蒼耳子具有散寒、通竅、止痛、止癢、殺蟲的功效[3]。治療風寒頭痛、鼻竇炎、鼻塞、牙痛、風濕關節痛、肢體攣縮、麻風病、疔瘡、皮膚瘙癢[3]。

15蒼耳果實的主要化學成分含有黃苷,種子含有脂肪油等成分。

蒼耳含有黃苷、樹脂、脂肪油、生物堿、維生素C和色素[2]。

蒼耳含有黃瘤素、氫醌、生物堿、β谷甾醇、豆甾醇和脂肪油[3]。蒼耳種子含有羥基蒼術苷。

16蒼耳的藥理作用蒼耳的主要藥理作用有:降血糖、抑制心臟、抗炎、鎮痛、止咳、平喘、調節免疫、抗腫瘤、抗凝血酶、抗菌、抗病毒[1]。

蒼耳種子中含有羥基蒼術苷,具有明顯的降血糖作用[3]。

蒼耳子水煎劑有鎮咳和抑制心臟活動的作用[3]。該湯劑在體外對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和肺炎球菌有抑制作用[3]。

蒼耳乙醇提取物對紅色毛癬菌有抑制作用[3]。

蒼耳的主要毒性成分可能是壹種糖苷類物質,可使動物血糖急劇下降,導致驚厥而死亡[3]。動物病理解剖也發現中毒後腎臟、肝臟受損,腦組織有繼發性水腫[3]。

水浸或高溫處理可減輕其毒性[3]。

17蒼耳子湯用法用量:4.5 ~ 9g [3]。用量不宜過大[3]。蒼耳的口服毒性劑量為30 ~ 90g [1]。

18蒼耳中毒蒼耳的口服毒性劑量為30 ~ 90g [1]。

18.1不良反應機制蒼耳的口服毒性劑量為30 ~ 90g。如果服用幹蒼耳子30g以上,新鮮蒼耳子10以上,兒童服用5 ~ 6粒即可中毒。其主要毒性成分為鼠李糖,含有蒼耳子苷等。是壹種胞質毒素,可損傷心、肝、腎等內臟實質細胞,因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而引起全身大面積出血。它還作用於消化系統和神經系統,影響正常功能,並最終導致呼吸和循環系統衰竭。[1]

18.2臨床表現潛伏期因蒼耳的果、芽、餅而異。直接生食者潛伏期快4-6小時,慢2-3天。食芽者1 ~ 3天;蒼耳餅食者在10 ~ 20h ~ 20h內發病。中毒癥狀有乏力、頭暈、頭痛、精神萎靡、惡心嘔吐、食欲不振、面色潮紅、發熱等。嚴重者出現煩躁或嗜睡、黃疸、肝區疼痛、肝區腫大、出血傾向、頸項強直、血壓下降、尿失禁、休克,甚至肝性腦病。[1]

18.3治療蒼耳子中毒的要點是【1】:

1.在腸道出血的情況下,可能會誘發嘔吐。用1: 5000高錳酸鉀洗胃,硫酸鎂導瀉。超過4小時者,可用1% ~ 2%鹽溶液靜脈輸註,並給予葡萄糖醛酸及大量維生素C、B1、B12。

2.對癥治療:如有出血,給予維生素K等止血藥,必要時輸血。呼吸困難的人給予吸氧和呼吸興奮劑。心力衰竭和尿失禁患者應限制輸液量,對癥治療。

19蒼耳藥典標準為19.1。

蒼爾孜

蒼耳子

19.2來源本品為蒼耳的幹燥成熟果實,帶總苞..菊科植物。秋天果實成熟時,采收曬幹,去除莖、葉等雜質。

19.3特征本品為紡錘形或橢圓形,長1 ~ 1.5厘米,直徑0.4 ~ 0.7厘米。表面黃褐色或黃綠色,都是鉤形。頂端有兩根粗刺,分開或連在壹起,基部有果梗痕跡。堅硬,橫切面中央有縱隔膜,有2個室,每個室有65438±0個瘦果。瘦果略呈紡錘形,壹側扁平,頂端有1突起的花柱基部,薄,灰黑色,具縱條紋。種皮膜質,淺灰色,子葉2,油性。氣微,味苦。

19.4鑒別(1)本品粉末為黃褐色至黃綠色。總苞纖維成束,通常交叉排列。果皮表皮細胞呈褐色,長方形,常與下部纖維相連。果皮纖維成束或單個分散,細長,紡錘形,坑槽明顯或不明顯。種皮細胞淡黃色,外層細胞呈多邊形,壁稍厚;內層細胞有* * *狀突起。木材薄壁細胞呈長方形,有凹陷。子葉細胞有模糊的粉末顆粒和油滴。

(2)取本品粉末2g,加甲醇20ml,超聲20min,過濾,濾液濃縮至2ml,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2克蒼耳子作為對照藥材,用同樣方法制備蔡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藥典壹部2010版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4μl,分別點於同壹矽膠G薄層板上,以正丁醇冰醋酸壹水合物(4: 1: 5)上層溶液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幹,置氨蒸氣中熏至斑點變清。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19.5檢查19.5.1的水分含量不得超過12.0%(藥典2010版附錄ⅸ h第壹法)。

19.5.2總灰分不得超過5.0%(藥典2010版附錄ⅸ k)。

19.6蒼耳子飲片19.6.1加工19.6.1蒼耳子去雜。

19.6.1.1相同藥材的特征、鑒別和檢驗。

19.6.1.2炒蒼耳子,將蒼耳子洗凈,按炒制方法(藥典壹部2010版附錄二D)炒至焦黃,去刺,過篩。

本品形似蒼耳,表面黃褐色,有刺痕。微香。

19.6.1.2.1檢查水分含量與藥材相同,不得超過10.0%。

總灰分與藥材相同。

19.6.1.2.2相同藥材的鑒別。

19.6.2性味、歸經辛、苦、溫;有毒。歸肺經。

19.6.3功能與主治:散寒、通鼻竅、祛風除濕。用於風寒頭痛、鼻塞流涕、鼻塞、鼻竇炎、風疹瘙癢、濕滯。

19.6.4用法用量3 ~ 10g。

19.6.5儲存在幹燥的地方。

19.7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版)

20

  • 上一篇:緩解肩風癥狀的方法有很多。
  • 下一篇:剛拆線的疤怎麽護理?如何有效去除疤痕?傷口約2厘米。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