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銀花、菊花、葛花、木棉、雞蛋花
廣東祛濕湯
健脾祛濕湯(2~3人)
配料:山藥(幹品)10克,土茯苓10克,香茶菜10克,豬胰腺(豬的十字月)300克,清水適量。
做法:將山藥、土茯苓、香茶菜、豬肉洗凈,放入砂鍋中,加適量水煮沸,再轉小火1小時即可飲用。
●適合脾胃不好的人。
何忠化濕湯(3-4人)
材料:木棉30g,雞蛋花30g,槐花30g,薏苡仁30g,瘦肉100g,炒扁豆30g,陳皮或砂仁12g。
做法:將木棉、雞蛋花、槐花、薏苡仁、瘦肉、炒扁豆、陳皮或砂仁洗凈,壹起放入砂鍋中,加入適量清水,大火燒開,再轉小火1小時。
●適合濕熱脾虛者食用。
清熱祛濕湯(2-3人)
材料:茯苓250克,葛根250克,紅小豆50克,扁豆50克,陳皮半個,水8碗。
做法:土茯苓去皮切塊,葛根去皮切塊,將材料放入鍋中,小火燉3小時。
●適用於去骨火、祛濕、清熱解毒。
鵪鶉除濕湯(2~3人)
材料:鵪鶉4只,薏苡仁、百合各50克,生姜3片。
做法:將鵪鶉、薏苡仁、百合、生姜壹起放入砂鍋中,加入適量的水1.5小時。
●適用於清熱利濕、潤肺化痰。
衡月裏祛濕湯(2~3人)
材料:豬肉250克,夏枯草10克,青蒿10克,姜2片。
做法:把豬飛過月亮去腥備用;將夏枯草、茵陳、生姜、豬肉放入砂鍋中,加入適量清水,先用武火煮沸,再轉小火1.5小時即可食用。
●該湯不僅清熱利濕、清肝熱,對糖尿病患者還有食療作用。
甲魚祛濕湯(3-5人)
材料:烏龜500克、豬肉200克、鮮茯苓250克、紅棗6枚。
做法:將烏龜、豬肉、茯苓紅棗壹起放入砂鍋中,煮3到4個小時。
●具有清熱、祛濕、解毒的作用。
黃瓜除濕湯
材料:老黃瓜(去核)800克,陳皮25克,粳米25克,鴨腎2個,水適量。
練習:
1,老黃瓜去核切大塊,陳皮略泡,刮凈洗凈,鴨腎洗凈,濺水切片,粳米淘洗幹凈。
2、砂鍋加水,放入老黃瓜、陳皮、粳米、鴨腎,先燜,再燜2小時調味即可飲用。
●具有清熱解暑的功效,適用於心煩咽痛、小便赤熱等癥。
除濕成分
西洋參:寒性食物吃多了導致脾虛,可以喝西洋參茶,有健脾益胃的作用。
荷葉:新鮮的荷葉,曬幹後使用。除了祛濕利尿,還有開胃消食的功效。
白術:是菊科植物,它的根?& lt/SPAN>。郝紅星2009-10-28 09: 27: 32日常生活中,經常有人說:“這幾天天氣潮濕,要喝點涼茶調節壹下。看中醫的時候經常聽到醫生說“濕熱”。那麽,什麽是濕熱,濕熱的表現有哪些,需要註意哪些問題呢?
要了解濕熱,首先要了解什麽是濕,什麽是熱。
所謂濕,就是所謂的水濕,它有外濕和內濕之分。外濕是由於氣候潮濕、涉水淋雨或家中潮濕,使外水侵入人體所致;內濕是壹種病理產物,往往與消化功能有關。中醫認為脾有“運化水濕”的功能。如果脾虛弱,消化不良或暴飲暴食,吃了太多油膩和甜食,脾就不能正常“運化水濕”。而且脾虛的人也容易吸引外濕的侵襲,往往會阻礙脾胃使濕內生,所以兩者既獨立又有聯系。
所謂熱,是壹種熱像。但濕熱中的熱與濕共存,或因夏秋天氣較重,濕熱結合侵入人體,或因濕氣長期滯留,熱轉化為熱,或因“陽熱體質”,濕氣“由陽轉熱”。所以濕熱共存是很常見的。
濕熱壹般表現為:四肢沈重,午後發熱更明顯,出汗也不緩解;舌苔黃膩,脈數。具體表現因濕熱部位不同而不同:皮膚出現濕疹或水皰治療;在關節和肌腱,有局部腫脹和疼痛。但濕熱通常指濕熱入臟腑,尤其是脾胃濕熱,可見脘腹脹滿、惡心厭食、大便溏薄、小便短赤、脈數;其他如肝膽濕熱,表現為肝區脹痛,口中納差,或身目發黃,或寒熱交替,脈數;膀胱濕熱表現為尿頻、尿急、澀少、尿痛:色黃濁;大腸濕熱可見腹痛腹瀉,甚至急性腹瀉,大便膿性,肛門灼熱,口渴。
濕熱的治療壹般分為濕重或熱重。濕邪主要是由濕引起的,可選用六壹散、三仁湯、魏萍散。清熱以清熱為主,可選用連蒲飲、茵陳蒿湯甚至葛根芩連湯。在此原則下,根據濕疹、疔瘡等壹些特殊表現選擇相應的藥物,並加入野菊花、紫花地丁、苦參、白鮮皮;關節腫痛加桂枝、忍冬藤、桑枝;白頭翁、地榆、車前子等。被添加用於腹瀉甚至痢疾;陰囊濕疹、睪丸腫痛、白帶發黃者,可加龍膽草、苦參。血尿可加入大薊、白茅根、石韋、萹蓄等。
此外,由於熱往往依附於濕,所以要註意生活環境的改善和飲食調理,避免暴飲暴食,少吃油膩食物和甜食,以保持良好的消化功能,避免水濕滯留於內或由外入內,這是預防濕熱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