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艾滋病是怎麽形成的?

艾滋病是怎麽形成的?

艾滋病有哪些表現?大家要明白,這是患者早期發現不可或缺的基礎,醫護人員只有掌握了這些知識,才能對疾病做出正確的診斷。

感染艾滋病病毒後,大部分成為無癥狀的艾滋病病毒攜帶者或無明顯癥狀,即醫學上稱為亞臨床患者,只有部分患者出現臨床癥狀。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人數約為艾滋病病例的50 ~ 100倍。有多少人有可能患上艾滋病?根據對近期資料的分析,只有10% ~ 30%的人在感染HIV後五年內發展為艾滋病,25% ~ 30%的人可能發展為艾滋病相關綜合征。大多數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在感染後10年內發生艾滋病,部分感染者還可能發生艾滋病病毒神經系統疾病。艾滋病的特點是致命的機會性感染和惡性腫瘤,死亡率極高。主要並發癥為卡氏肺囊蟲肺炎(60%)和卡波西肉瘤(33%)。感染艾滋病病毒後三至六周,可出現全身不適、發熱、寒戰、關節痛、腹瀉等癥狀,持續7至14天。2 ~ 3個月後,血清抗體可能出現陽性,然後感染者轉入無癥狀期(潛伏期)。艾滋病的潛伏期(從感染艾滋病病毒到發病的這段時間稱為潛伏期)因患者的年齡、感染途徑、劑量和感染病毒的類型而異。根據最近的報道,壹般認為成人的潛伏期為8-9年,兒童的平均潛伏期為1.2年。有些病例是持續無癥狀的艾滋病毒攜帶者,即使他們已經感染多年。通過輸血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劑量較大,潛伏期相對較短。兒童平均1.97歲,成人8.23歲,老年人5.5歲。性接觸感染劑量小,潛伏期相對較長,壹般6-8年,最長15年。HIV-II等不同種類引起的艾滋病潛伏期長達16 ~ 19年。盡管患者在潛伏期沒有臨床癥狀,但艾滋病病毒攜帶者是傳播艾滋病的重要傳染源。

(1)常見癥狀和體征

1.全身癥狀

艾滋病患者最常見的臨床癥狀是反復發作的低熱(約占72%),伴有畏寒、消瘦、疲乏無力、體重減輕(可達5 ~ 22公斤),其次是極度嗜睡和無力,不能支持正常的體力活動。慢性腹瀉也是壹些艾滋病患者非常明顯的早期臨床表現。而且經常找不到發熱、腹瀉、體重下降的原因。根據對38例艾滋病臨床表現的分析,上述癥狀和體征占病例總數的80%以上。

2.淋巴結腫大

發病率為55% ~ 100%。當高危人群患者出現其他原因無法解釋的全身性淋巴結腫大時,很可能與HIV感染有關。雖然腫大的淋巴結是全身性的,但它們更常見於頸部、頜下或腋窩淋巴結。腫大淋巴結不融合,堅硬,偶有壓痛,表面皮膚無變化。淋巴結腫大的程度與血清中HIV抗體的滴度有關。此外,艾滋病伴有淋巴瘤,包括伯基茨淋巴瘤、免疫母細胞性淋巴瘤和霍奇金病,也可出現淋巴結腫大。

3.皮膚損傷

皮膚黏膜是艾滋病的主要組成部分之壹。許多艾滋病患者以皮膚損傷為首發癥狀。臨床表現多種多樣,如皮疹、全身瘙癢、尖銳濕疣、接觸性濕疣、蕁麻疹等。但最具特征性的皮膚損害是卡波西肉瘤的皮膚改變,其損害表現將在後面章節中專門介紹,此處不再贅述。

4.中樞神經系統癥狀

神經障礙被認為是兒童和成人艾滋病發病率和死亡率的常見原因。臨床上,20% ~ 40%的艾滋病患者有神經系統疾病。屍檢中,7q% ~ 80%的患者有中樞神經系統疾病,中樞神經系統癥狀常與各種機會性感染引起的癥狀並存,亞急性腦炎是最常見的壹種。該病病因不明,無明顯炎癥反應,非特異性腦白質營養不良,常為艾滋病的首發癥狀。它往往始於疲勞和性欲下降,後來發展成嚴重的癡呆癥。根據紐約102例艾滋病死亡病例的屍檢,96例(94.1%)有彌漫性或局限性腦損害。在65名死前表現為癡呆的患者中,45名(69.2%)有彌漫性腦損傷。此外,還報道了對235例艾滋病患者進行精神神經病咨詢,發現121例(占51.5%)患有不同程度的癡呆。此外,後期患者常可見腦炎或條件致病菌誘發的腦炎。

(2)機會性感染的臨床表現

所謂機會性感染,即條件致病因素,是指壹些侵入性低、致病性弱的微生物,在人體免疫功能正常時不能致病,但當人體免疫功能降低時,為這類微生物攻擊人體而致病創造了感染條件,故稱為機會性感染。屍檢結果顯示,90%的艾滋病患者死於機會性感染。能引起艾滋病機會性感染的病原體有幾十種,很多病原體往往是混合的。主要包括原蟲、病毒、真菌和細菌感染。

1.原生動物

(1)卡氏肺孢子蟲肺炎:卡氏肺孢子蟲是壹種小型原生動物,專門在人的肺部打洞。人用肉眼看不到,用普通的生物培養方法也發現不了。卡氏肺孢子蟲肺炎主要通過空氣和飛沫經呼吸道傳播。當健康人感染了艾滋病毒,他們的免疫功能就被破壞了。這時卡氏肺孢子蟲就會乘虛而入,在患者體內大量繁殖,使肺泡充滿滲出液和各種形式的卡氏肺孢子蟲,對肺部造成嚴重損害。在艾滋病流行之前,卡氏肺囊蟲肺炎是壹種罕見的感染。在過去,它只在戰爭和饑餓時期的嬰兒中發現,或者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療的白血病兒童中發現。卡氏肺孢子蟲肺炎是艾滋病患者常見的死亡原因,在60%以上的艾滋病患者中屬於最嚴重的機會性感染,約80%的艾滋病患者至少會發生壹次卡氏肺孢子蟲肺炎。艾滋病患者並發卡氏肺孢子蟲肺炎時,首先出現進行性營養不良、發熱、全身不適、體重減輕、淋巴結腫大等癥狀。以後出現咳嗽、呼吸困難、胸痛等癥狀,病程4-6周。發燒(89%)和呼吸急促(66%)是肺部最常見的癥狀。有些人仍然可以聽到肺部羅音。卡氏肺孢子蟲肺炎常反復發作,病情嚴重,是艾滋病患者常見的死亡原因。卡氏肺囊蟲肺炎的胸部x光片顯示雙肺廣泛浸潤。但少數患者(約23%)胸片可顯示正常或極少數異常。根據180例卡氏肺孢子蟲肺炎的X線檢查,77例表現為雙側間質性肺炎,45例表現為間質性和肺泡性炎癥,26例表現為肺門周圍間質性炎癥,24例表現為單側肺泡性和間質性炎癥,8例無異常。肺功能檢查顯示肺總容積和肺活量下降,並隨病程進展進壹步加重。在經支氣管鏡檢查或肺穿刺取的標本中可發現卡氏肺孢子蟲,有時也可發現其他病原體,這是壹種混合機會性感染。病程急;也可緩慢,最終死於進行性呼吸困難、缺氧和呼吸衰竭,死亡率為90% ~ 100%。

(2)弓形蟲感染:艾滋病患者弓形蟲感染主要引起神經系統弓形蟲病,其發病率為26%。臨床表現為偏癱、局竈性神經異常、驚厥、意識障礙和發熱。CT檢查可見單發或多發病竈。根據組織病理學切片或腦脊液檢查可見弓形蟲。極少弓形蟲病累及肺部(1%)。該病是由寄生原蟲弓形蟲引起的動物傳染病。人類感染的途徑,先天性感染是通過胎盤由母親傳給胎兒。獲得性感染是由於食用含有囊蟲病的生肉或未煮熟的肉引起的。

(3)隱孢子蟲病:肉孢子蟲是寄生在家畜和野生動物身上的壹種小型原蟲。人感染後附著在小腸和大腸上皮上,主要引起吸收不良性腹瀉。患者表現為無法控制的水樣便,每天失水3-10升,死亡率可高達50%。診斷依賴於結腸鏡活檢或在糞便中發現原蟲卵囊。

2.病毒

(1)巨細胞病毒感染:根據血清學調查,巨細胞病毒廣泛存在,大多數感染巨細胞病毒的患者無癥狀,但感染巨細胞病毒的患者可長期在尿液、唾液、糞便、淚液、乳汁和精液中排泄病毒。可通過輸血、母親胎盤、器官移植、性交、母乳餵養等途徑傳播。當艾滋病伴有巨細胞病毒感染時,常表現為肝炎、巨細胞病毒肺炎、巨細胞病毒視網膜炎、血小板減少和白細胞減少、皮疹等。為了診斷巨細胞病毒感染,必須在活檢或屍檢樣本中找到包涵體或分離病毒。根據Guarda對13例艾滋病患者屍檢的研究,最常見的診斷是巨細胞病毒感染(12例),其次是卡波西肉瘤(l0例)。所有12例巨細胞病毒感染均為播散性,常累及兩個或兩個以上器官。

(2)單純皰疹病毒感染:其傳播途徑主要是直接接觸和性接觸,也可通過飛沫傳播。病毒可從呼吸道、口腔、眼睛、生殖器黏膜或破損的皮膚侵入人體。孕婦也可能在分娩時遺傳給嬰兒。感染該病毒可引起艾滋病患者的皮膚和粘膜損害,涉及口腔、外陰、肛周、手背或食管、支氣管和腸粘膜等。口唇部位的單純皰疹最為常見,其損害表現為密集的壹簇簇小水皰,基部略紅,水皰刮除後可形成潰瘍。潰瘍的特點是大、深、痛,常伴有繼發感染,癥狀較重,病程長,受損部位可培養。

(3)愛潑斯坦-巴爾病毒:這種病毒在艾滋病患者中的感染率非常高。96%的艾滋病患者血清中可檢測到愛潑斯坦-巴爾病毒抗體。愛潑斯坦-巴爾病毒可導致原發性單核細胞增多癥,並伴有溶血性貧血、淋巴結病、全身斑疹和T細胞減少。

3.真菌

(1)白色念珠菌感染:白色念珠菌是壹種條件致病真菌,常存在於正常皮膚、口腔、上呼吸道、腸道、陰道粘膜,可從皮膚及粘膜分泌物、尿液、痰液中培養。當人體抵抗力下降或體內菌群失調時,白色念珠菌可成為致病菌,引起念珠菌感染。可分為皮膚念珠菌病和粘膜念珠菌病,後者多見為鵝口瘡——口腔粘膜、舌咽、牙齦或唇粘膜上的乳白色薄膜,易剝落,露出清新潤澤的紅潤基底。多見於嚴重疾病晚期,或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如果同性戀者在沒有其他解釋的情況下繼續出現鵝口瘡,往往預示著患者已經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或將發展為艾滋病。念珠菌性食管炎可導致吞咽困難和疼痛或胸骨後疼痛。食管鏡顯示食管粘膜有不規則潰瘍和白色假膜。其他還有腦膜炎球菌性角膜炎、念珠菌性陰道炎、念珠菌性龜頭炎、內臟念珠菌病等。皮膚和粘膜念珠菌病的診斷依賴於臨床表現和真菌檢查。

(2)隱球菌病是由新型隱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或慢性深部真菌病。當人體抵抗力減弱時,很容易通過呼吸道侵入,偶爾也會通過腸道或皮膚侵入。隱球菌腦膜炎是艾滋病的常見並發癥。死亡率很高,表現為發熱、頭痛、精神錯亂和腦膜刺激。肺隱球菌,亞急性或慢性起病,伴有咳嗽、痰多、低熱、胸痛、乏力和X線檢查為非特異性改變。隱球菌病的診斷主要依據臨床表現和真菌檢查。

4.細菌

(1)結核桿菌:結核桿菌常發生於已感染艾滋病但尚未感染艾滋病的患者。這可能是因為結核分枝桿菌的毒力比其他艾滋病相關病原體更強,如卡氏肺孢子蟲,所以在免疫缺陷的早期更容易發生結核病。74% ~ 100%的艾滋病合並肺結核患者患有肺結核,其癥狀和體征往往難以與其他艾滋病相關肺部疾病相鑒別。艾滋病患者常表現為彌漫性感染。艾滋病合並結核病患者最突出的臨床特征是肺外結核發病率高。70%以上的艾滋病肺結核患者或確診為肺結核的患者有肺外結核。AIDS合並肺外結核最常見的形式是淋巴結炎和粟粒性病變,其通常影響骨髓、泌尿生殖道和中樞神經系統。

(2)非典型分枝桿菌感染:是艾滋病的重要並發癥之壹,常累及肝、肺、脾、腎、血液、骨髓、胃腸道、淋巴結等。,其表現為發熱、消瘦、吸收不良、淋巴結腫大和肝脾腫大。實驗室檢查是非特異性的,診斷依賴於病原體分離、培養和活檢。

(3)其他常見病原體:綠膿桿菌、大腸桿菌、傷寒桿菌、淋球菌等。會導致機會性感染。

(3)卡波西肉瘤的臨床表現

卡波西肉瘤原本是老年男性罕見的惡性腫瘤。在北美和歐洲,大約30%被診斷患有艾滋病的人都伴有這種肉瘤。在同性戀早期並發艾滋病的卡波濟肉瘤占46%,壹般為27%,在有卡氏肺孢子蟲的情況下為65,438+06%,而在異性或靜脈吸毒人群中卡波濟肉瘤的發生率僅為3.8%。卡波西肉瘤多侵犯皮膚,但當艾滋病合並卡波西肉瘤時,其病變迅速擴散,可侵犯全身多個器官,尤其是肺部、消化道和淋巴結。導致胸腔積液、咯血和上消化道出血。肺的卡波西肉瘤很少表現出癥狀,並且經常與肺的機會性感染並存。肺門淋巴結腫大及其周圍結節狀浸潤,伴雙側間質性改變,胸腔積液是其典型的X線表現。將患有卡波西肉瘤的患者與未患有卡波西肉瘤的患者進行比較,發現患有卡波西肉瘤的患者肺部和胸膜病變的發生率顯著增加。肝內卡波西肉瘤的發病率為14% ~ 18.6%,大部分是播散引起,但也有壹部分原發於肝臟,臨床上沒有診斷方法,死亡前通常累及肝臟。

兒童艾滋病的臨床表現

兒童艾滋病的臨床表現與成人患者相似,只是沒有淋巴結腫大、卡波西肉瘤和機會性感染。幾乎所有的艾滋病患兒都有肝脾腫大,間質性肺炎,發育不良。對艾滋病幸存者資料的分析表明,艾滋病診斷中患者的臨床表現和年齡與生存率有關。50%患兒確診後存活12個月,12個月以下卡氏肺孢子蟲肺炎患兒壹年生存率僅為30%。老年兒童卡氏肺孢子蟲肺炎為48%;72%患有其他疾病的大齡兒童。這些發現與不同臨床中心的研究結果在本質上是壹致的。臨床表現特征出現在兒童組的早期,通常包括卡氏肺孢子蟲肺炎、消耗綜合征和4 ~ 8月齡兒童腦病。兒童早期和晚期表現會出現從持續性中耳炎到嚴重的細菌性腦膜炎或肺炎。在機會性感染中,兒童艾滋病患者與成人的區別在於,細菌感染在兒童艾滋病患者中非常常見,而卡波西肉瘤則不如成人常見。在實驗室檢查中,大多數艾滋病患兒的淋巴細胞絕對數量是正常的,這是唯壹不同於成人艾滋病的免疫學指標。

(5)艾滋病相關綜合癥

艾滋病相關綜合征(Aids-related syndrome)是指易感艾滋病的高危人群(如男同性戀者和靜脈註射吸毒者)出現的壹組艾滋病癥狀或體征。由HIV攜帶者或急性感染發展而來,表現為全身性淋巴結腫大,伴有不規則發熱、乏力、夜間出汗、慢性腹瀉、厭食、體重減輕、舌尖有毛狀白斑及各種神經系統癥狀。也可發生輕度機會性感染,如鵝口瘡、單純皰疹、帶狀皰疹、軟疣等。外周血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貧血,T4細胞減少,T4/T8比值降低,過敏消失;細胞免疫指數和免疫功能低下,血清球蛋白增高,血清中可檢出HIV抗體。

  • 上一篇:驚恐季節如何養生?
  • 下一篇:過期牛奶可以給豬喝嗎?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