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時珍出生於農歷十三月二十六日(1565438+2008年七月三日),明武宗鄭德人,湖北蘄春縣周琦鎮東場街瓦歇壩人。他的祖父是草藥醫生,他的父親李顏穩是當時著名的醫生。他以前是太極醫院的醫生。當時民間醫生地位低下,生活艱辛。他父親不想在李時珍那裏學醫。李時珍14歲時,隨父赴黃州府趕考,卻是秀才。李時珍出生於醫生家庭,從小熱愛醫學。他不熱衷於科舉考試。後來三次去武昌應試,都失敗了,於是決定棄儒從醫,學醫。23歲隨父學醫,醫名日盛。明世宗嘉靖三十年(1551),33歲的李時珍因治好富順王的兒子朱厚_,壹舉成名,被武昌的楚王朱穎聘為的“殿官”,同時掌管好大夫府的事務。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李時珍被推薦到太醫院工作。授予“太醫院法官”壹職。三年後,被太太醫院推薦去北京判刑。服役壹年後,他辭職回了老家。
第二,關於李時珍在帝國醫院工作的經歷,爭議頗多。有人認為李時珍曾在帝國醫院擔任過法院法官(正六品),也有人認為他只擔任過醫師(正八品)。不管他的立場如何,李時珍被推薦到朝鮮是不可否認的。泰醫院的工作經歷,可能給他的人生帶來了很大的影響,也為《本草綱目》的編纂奠定了基礎。在此期間,李時珍積極從事藥物研究,經常出入太原醫院的藥房和皇家藥庫,對全國各地的藥材進行仔細的比對和鑒別,收集了大量的資料。同時,他也有機會欣賞到王宓和皇室收藏的豐富典籍,包括《本草綱目》。同時從當時的宮廷中得到了很多關於民間本草的資料,看到了很多平時很難看到的藥物標本,開闊了眼界,豐富了知識。
三、李時珍在幾十年行醫和閱讀經典醫書的過程中,發現古代本草書籍有許多錯誤,決心重新編纂壹本本草書籍。明世宗嘉靖三十壹年(1552),李時珍著手編纂《本草綱目》,以《證本草》為藍本,參考了800多部書籍。這期間,從嘉靖四十四年(1565)起,他離家多次考察,足跡遍及湖廣、江西、直隸等地的諸多名山大川。在編撰《本草綱目》的過程中,最讓李時珍頭疼的是,由於藥物的名稱混雜,往往混淆了藥物的形狀和生長。過去的草書雖經反復解釋,但有些作者是從書上抄來的,而不是深入實際調查研究,所以越解釋越糊塗,矛盾重重,讓人無法茍同。比如南北朝著名醫學家陶弘景,說是草,像麻黃,但顏色是藍色的,開白花。宋朝的馬謖認為像大清,指責陶弘景根本不知道。另壹個例子是壹種治療狗脊椎的藥物。有人說像雜草,有人說像雜草,有人說像雜草,很不壹致。李時珍在父親的啟發下,認識到“讀萬卷書”是必要的,但更需要“走萬裏路”。於是,他不僅“收白”而且“訪四方”進行深入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