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是直腸壁部分或全部下移,稱為直腸脫垂。部分直腸壁下移,即直腸黏膜下移,稱為黏膜脫垂或不完全脫垂;直腸壁全層移位稱為完全脫垂。如果向下的直腸壁在肛門直腸腔內,稱為內脫垂;下移至肛門外側稱為外脫垂。直腸脫垂多發生在兒童和中老年女性。小兒直腸脫垂多為黏膜脫垂,壹般在5歲前自愈。成人完全直腸脫垂是罕見的。比如反復直腸脫垂會導致陰部神經損傷和肛門失禁,可能導致直腸潰瘍、出血、狹窄、壞死,需要手術治療。
第二,主要癥狀是肛門有腫瘤突出。腫瘤剛開始很小,排便的時候會出來,然後會自己復位。之後腫瘤脫出的頻率逐漸增加,體積增大。排便後需要用手抱回肛門,伴隨著沒完沒了的排便和下墜感。最後咳嗽,用力,甚至站著都可以擺脫。隨著脫垂的加重,引起不同程度的肛門失禁,經常流出粘液,導致肛周皮膚濕疹、瘙癢。因為直腸排空困難,經常出現便秘,大便次數增多,像羊糞壹樣。粘膜糜爛,破裂後血液流出。
三、內脫垂癥狀不明顯,主要表現為排便不盡、肛門梗阻等直腸排空障礙癥狀。將栓劑插入肛門輔助排便,可使排便通暢。部分患者排便時下腹及腰骶部脹痛。病程較長也會造成不同程度的肛門失禁。
第四,患者需要蹲下,用力屏氣,使直腸脫垂。部分脫垂可見圓形、紅色、表面光滑的腫瘤,粘膜皺襞呈放射狀;擠壓長度壹般不超過3厘米;手指檢查只摸到兩層折疊的黏膜;如果是完全性直腸脫垂,表面黏膜有“同心環”皺襞;脫垂長,脫垂部分由兩層腸壁折疊,觸診較厚;肛管未脫垂時,肛門與脫垂的腸道之間有壹環形深溝。
五、根據病史,讓患者蹲下模擬排便,這樣可以在肛門外觀察直腸或直腸粘膜,壹般可以作出診斷。觸診和雙指檢查有助於區分黏膜脫垂和全層脫垂,排糞造影有助於診斷內脫垂。
六、直腸脫垂的治療因年齡和嚴重程度而異,主要是消除直腸脫垂的誘發因素;保守治療是兒童直腸脫垂的主要治療方法;成人黏膜脫垂常采用硬化劑註射治療;成人完全性直腸脫垂主要通過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