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爬行訓練。學會爬行是學會走路的先決條件之壹。兒童需要雙上肢拉伸和支撐,大腿下部由膝關節支撐,使軀幹和大腿成90度。在姿勢保持穩定後,可在兒童面前放置有聲音、顏色鮮艷的玩具,誘導其交替向前伸手並抓住,同時可向前推動兒童的腳底,輔助其前進。
3)坐姿訓練。讓孩子坐在扶手椅上,用布墊分開雙腿,在他的胸前放壹張小桌子,讓孩子的手活動。對於因痙攣而出現坐位困難者,訓練者坐在孩子面前,握住他的前臂,將他的腿輕壓在膝蓋上,使孩子的下肢分開伸直,擡頭挺腰,以保持坐位。
4)站立訓練。對於站立時腳後跟不能著地的孩子,訓練者可以用四個手指捏住腳後跟,手掌壓向腳心,使腳向小腿方向後彎,還可以佩戴腳踝矯形器,幫助矯正尖頭腳,穩定腳踝,更好地進行站立和行走訓練。
5)行走訓練。讓孩子握住雙杠,訓練人固定壹只腳,誘導另壹只腿屈膝,擡起腳,然後依次腳跟和腳掌著地。給足下垂的孩子戴下肢矯形器,用學步車練習走路。
6)上下臺階訓練。工作人員從後面托住孩子的臀部和肩膀,幫助他練習上下臺階。指導孩子用壹只手支撐樓梯扶手上下樓梯。
7)頭部訓練。兒童俯臥,雙手支撐頭部,挺胸,或仰臥位時上肢伸展,訓練者慢慢將他們從仰臥位拉至坐位。當孩子坐在床面上時,應誘導其向前、側身伸手拿東西,各個方向的保護性反應會逐漸出現,以增強坐姿的穩定性。1)呼吸訓練和發音器官的運動訓練:訓練兒童嘴唇的張開、閉合、突出和回縮;舌頭訓練:訓練舌頭前伸、後縮、上提、側移。
2)發音訓練:先發元音,如【a】、【u】。然後輔音發音,從雙唇音開始,如[b],[p],[m]等。
3)克服鼻音化的訓練:可以采用steering flow的口語方法,如吹蠟燭、吹喇叭、打乒乓球等。
4)節奏訓練:可以利用電子琴等樂器,隨著聲音的變化來訓練孩子的音色和音量。
5)日常生活中溝通能力的訓練:可以通過給孩子設計溝通板、字牌等方式來促進溝通。這樣他們可以表達他們的願望,如謝謝妳,再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