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溫而不傷元,健脾開胃,消食化積,調理中氣下焦,是健脾溫中之聖藥。《本草經註》說:“此為稻蘗,非稻名。”《新修本草》說:“耕者,不應以理之名而生,而應以能生之物而生。陶說水稻是分蘗的,那麽它的水稻怎麽能生呢?不要把磨從舵柄上拿下來。據《食經》記載,用稻蘗。米是擴谷之名,非米也。”《本草綱目》說:“有黍、粟、黍、麥、豆蘗,皆水脹,待芽露幹去須,取米煎碾。其功主要是消除。”《本草綱目》說,“壹蘗稻壹芽。”根據上面本草提到的考證,古代有稻、粟、黍等幾種植物的果實作為人藥,但應該是以米芽為主。《本草伊彥》說:“分蘗稻,此亦粟分蘗,用在今固腎散。”目前我國北方使用的小米是發芽後作為谷芽使用。
米芽性溫,味苦無毒,主寒降氣,除熱,賦春生之木氣,入厥陰肝經,得南方之火味,而入心經則氣味升多降少,陽也是中年人的脾胃,糧食入土 且溫能散寒,故治寒,味苦而肅,故下氣除熱。
我把聖賢對谷芽的作用總結如下;谷芽可以健脾開胃,降氣和中,幫助消化,消除積食。宜生用運,炒用悟,熟時宜減胃氣不足而收,亦可助胃消化食物。麥芽若善斬,尚可破瘀導濁。得到的白術。能讓人吃,大量用在100g以上,炒麥芽的女人斷奶。用炙甘草、砂仁和白術將谷芽制成丸劑。補氣健脾吃,用山藥、白茯苓、白芍、白術、陳皮治療脾虛。谷芽有消食健胃的作用,作用較麥芽、山楂、六曲溫和,既能消食又不傷胃氣。還能幫助發育斑疹,斑疹性質中性,無禁忌。
我經常用谷芽配雞內金,以利胃氣,健脾消食;兩藥合用,健脾之力倍增,以生胃氣,疏肝理氣,開胃增進食欲;也可與陳皮同用,用於厭食、胸悶;吳白竹健脾益氣,能健脾和胃,幫助消化,但又有消食補虛之意,用於脾虛食滯,消化不良;與枳殼同用消食化滯,用於氣滯食滯所致的脘腹脹滿;
加入檳榔能破氣消脹,消化不良,小兒營養不良或飽脹腹脹。與木香同用,能和中健脾,行氣消積,止痛,對消化不良、腹痛也有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