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招
如何讓寶寶不哭?
哭鬧的寶寶都是教寶寶家長的。剛出生的嬰兒聽不懂文字,靠條件反射做出判斷。中國的父母(尤其是老人和保姆)壹聽到孩子哭就把孩子抱起來。簡谷醫生反復告誡我:孩子哭了就放下,不哭了就拿起來,正好相反。這樣,即使是最小的孩子也能明白,只有不哭的時候才能被擁抱,非常聰明。放下哭鬧的孩子,開始訓練。看時鐘。不要抱她,讓她哭。準備等10分鐘。第壹次可以設置5分鐘,以後每次都會長壹點。我家妞妞第壹次沒堅持5分鐘,三點半左右就停了。我心疼得差點哭出來。我必須忍住。讓孩子知道哭是不能叫媽媽的。訓練“不哭的孩子”要排除其他四種哭的原因:尿、病、餓、困。上帝保佑,我的兩個孩子不會無緣無故的哭,偶爾哭壹次也是難得的鍛煉。妞妞和妙妙是65,438+000%快樂的寶寶,他們都在床上咯咯地笑。
(我經常在出門後回家聽老人對孩子抱怨“孩子現在太生氣了,動不動就哭”,但是孩子和我在壹起的時候好像明白了道理。其實他們知道哭對我沒用。這是自然的條件反射。
招數2
如何讓剛出生的寶寶睡到天亮?
美國醫生反復批評我:妳不是壹個好媽媽。隔壁的孩子睡到天亮,隔壁的媽媽是個好媽媽。妳不是!每次去看家庭醫生都因為晚上要哺乳1-2次而被批評,抱怨養孩子很累很辛苦。醫生告訴我壹個想法:人類晚上不需要吃飯!我傻乎乎的問,為什麽?醫生無奈,大聲說:因為我們是人!印象深刻,我爸已經笑彎了腰。顯然,我沒必要擔心寶寶晚上會餓。10-12小時連續睡眠對孩子的重要性是母乳餵養的100倍!我們被老大妞妞折磨的很慘,晚上吃牛奶的壞習慣壹直持續到快2歲的時候。退休的第二年,按照醫囑,我和老公徹底解脫了。從出生到壹周,我的妙妙在哺乳前接受了五個小時的訓練。兩周後,孩子可以壹覺睡到天亮。晚上不需要餵奶!!!(三個感嘆號是給媽媽們記住的。)
(直到孩子都長大了,我才知道這個觀點。突然覺得很有道理,但是第二個月就不行了。壹般第二個月以後就可以了。我們的第二個孩子早產了,但是50天後,他的消化系統逐漸好轉,晚上真的很少吃東西。看來這真的是動物的本能。睡覺的時候不需要吃東西,很多動物冬眠也是如此。)
第三招
如何讓寶寶安靜睡覺,不要搖晃。
醫生說,快樂的寶寶會睡在床上唱歌(不是真的,是寶寶在牙牙學語)!嬰兒大部分時間都在床上度過。請記住床不會動!所以,抱起來的時候不要搖晃寶寶,不要來回走動,也不要這樣哄孩子睡覺。就放在床上,讓他自己睡。還是那句話,床不會動。爸爸媽媽,妳們沒有權利剝奪孩子躺在床上享受幸福的權利。更重要的是,興奮的父母不要和孩子壹起“發瘋”。孩子的大腦在嬰兒期還處於凝膠狀的果凍狀態,很容易受傷。
(我最不贊成的是拍著孩子走來走去睡。讓我們仔細考慮壹下。是孩子的需要還是孩子的爺爺奶奶第壹次教媽媽這麽做?我想每個新媽媽都會對寶寶的第壹聲啼哭毫無概念,也絕不會抱著孩子在家裏走來走去。我們壹定都和他們壹起躺在床上,輕輕地哼著歌。寶寶很乖,不哭。然後就在這個時候,壹個“有經驗”的長輩馬上過來把孩子抱走,邊走邊拍,直到孩子睡著了,再送回給媽媽。慢慢的,小家夥沒抱我就變成妳了,我都為妳哭了!母親們有麻煩了。很多媽媽終於厭倦了孩子的壞習慣,比如腱鞘炎,網球肘,手臂無力。哦,真的很同情媽媽們)
第四招
趴著睡養美女
個人經驗,孩子趴著睡比趴著睡更穩,心臟朝下出生的孩子幾乎不會吃驚,模仿子宮被包裹的狀態。還有壹個最大的好處就是改變了亞洲人的大餅臉。五天之內,寶寶需要1小時來幫助翻臉。五天後,我家姑娘就能自由轉身了。妞妞是標準的小臉,生下來的時候那張寬厚的臉好像變成了小孩子,呵呵,驕傲。老二妙妙不是故意這樣做的。那時候妞妞需要人照顧,1小時都沒有精力轉頭。可惜了。這個機會只在出生後三個月內有效,年齡大了就沒用了。
第五招
寶寶的抵抗力比妳強十倍。
爸爸媽媽穿兩件,寶寶絕對不能穿兩件半,只能比妳穿的少,不能比妳穿的多。我的兩個孩子都很強壯,冷熱其實控制的很好。偶爾有兒童醫院發燒的孩子裹著壹層層的花被子和棉襖。可惜,孩子不會說話,都是父母的錯。
(這話太對了。孩子80%的病都被掩蓋了。平時有點小流鼻涕,咳嗽兩聲也沒事。取而代之的是大病和孩子的痛苦。)
第六招
拒絕抗生素!
感冒發燒是孩子成長的過程,也是增強抵抗力的過程。我的寶寶發燒了。最常用的方法是用冰塊,用帶拉鏈的保鮮袋,用幹凈的毛巾把冰塊裹滿全身。30分鐘後肯定會退燒。燒得很厲害。配上美林或泰諾。如果感冒了,沒有發燒,就讓孩子掛鼻子。過幾天就好了。不要相信任何藥物可以治愈感冒。到目前為止,除了去年手足口被醫院騙的那壹次,我的兩個孩子從來沒有被掛過鹽水,註射過抗生素。在美國,註射抗生素只是因為疾病即將死亡。他說,中國註射室的景觀嚇壞了妞妞的父親,這種景象讓人感到毛骨悚然。壹排排吊襪帶,被暴徒打的孩子在媽媽爸爸爺爺奶奶的護送下掛鹽水。集中營也不過如此。太恐怖了。且不說花錢,更可怕的是體內細菌戰爭留下的毒物越來越多,需要定期掛鹽水來抑制。經常聽媽媽們說,如果有什麽癥狀,我會馬上掛水,很自豪。我為他們的無知感到遺憾。我的孩子越來越強壯,他們從不生病。生病的時候幾天就好了,基本不治療。鄰居家的孩子半夜跑去醫院,累的人總是樂呵呵的。從這個角度來說,我是壹個好媽媽。
(我在家裏最怕的就是有個懂點醫學或者在醫院工作的奶奶。肯定是噴嚏,恨不得有個吊瓶。如果我輕微流鼻涕,我會迅速把藥倒下去,這會讓我的孩子特別抗拒吃喲,每次吃藥都會跟上刑場。)
第七招
每天洗澡,用清水,少用沐浴露。
我的兩個寶寶健康的另壹個原因是每天洗澡。每天洗澡是必要的。記得生完孩子出來的時候,準備聽媽媽的指示,躺著不動。我打算熬夜到第二天去洗澡。護士驚訝地拉我起來洗澡。“不管妳的傳統是什麽,洗掉汗水和細菌都是健康的。”我被誤會成被拖去洗澡的臟媽媽。當然兩個都是我順其自然生的。產婦都這樣,何況孩子?孩子每天運動量很大,聞起來有汗、奶、尿、尿的味道。他們必須洗澡,不是每隔壹天。這也是他們健康不生病的重要原因。他們不會著涼,抵抗力比成年人強十倍。醫生解釋:寶寶洗澡盡量用清水,名牌嬰兒用品不如清水。不要用任何沐浴露或者洗發水,清水最好!醫生說盡量不用。如果壹定要用,壹周用壹次沐浴露就好了。我家三天用壹次(我覺得壹周太長了,這是心理作用)。
(絕對好的建議,洗澡還可以讓他們玩壹會兒水,增加親子關系)
第八招
沒有奶水不夠的媽媽,只有不想母乳餵養的媽媽。
能吃到兩歲半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嬰兒。簡谷醫生說,沒有奶水不夠的媽媽,只有不想母乳餵養的媽媽。母親有多少奶,生了雙胞胎的母親的奶也夠兩個孩子喝了。我在這壹點上失敗了。顧博士雖然用筆畫了壹個圈,但她告訴我,妳的孩子吃多少,妳就能生產多少。妳認為沒有足夠的牛奶。如果加奶粉,真的會奶不夠,最後就沒了。原來我會越來越少,直到它消失。這孩子不會說話。很難知道她是否吃飽了。媽媽覺得奶水少了,就放棄母乳,補充奶粉。事實上,她告訴她的身體我只能生產這麽多。相信自己能成為壹個稱職的牛。如果妳有另壹個,妳必須證明它。生完孩子的第三天,我去醫院上了“護理課”。幾個媽媽帶著寶寶圍成壹圈,有黑人媽媽,白人媽媽,亞裔媽媽。護理班用的是非常舒適的沙發,腳邊有壹個特殊的凳子。醫生們脫光了嬰兒的衣服,包括尿布,然後稱出嬰兒的體重,精確到小數點後兩位。那我們抱抱寶寶餵餵吧。我們不能穿衣服,只能穿尿布。醫生壹對壹教媽媽們如何讓孩子壹口咬住乳頭,如何保護。在培訓期間,其他母親來使用免費提供的吸奶器,並將其裝在塑料袋中帶回家。我最初的羞澀和尷尬漸漸消失了。呵呵,我不知道妞妞在家吃了多少。太好了。壹節課下來,我馬上給孩子稱體重。我家妞妞吃的很多,那天好像是第二名。前後的數據證明我有奶。
(這種觀點簡直是我最推崇的,但是無論我跟多少中國媽媽講都沒用,因為家裏有老人心疼孫子吃不飽,肯定會逼著孩子加奶粉。好在婆婆很懂事,我們的孩子也很幸運。)
第九招
寶寶餵奶睡著了怎麽辦?
嬰兒被母親抱著既舒適又安全。不飽就睡著,醒了就多吃兩口,折磨媽媽,寶寶吃不飽睡不好,害人害己。培訓班學到的最有用的壹招,就是如何叫醒孩子,讓他們專心哺乳,也就是把妳的衣服脫了!當妳脫下尿不濕的時候,醫生告訴我,別擔心,妳抱著她用媽媽的體溫,可以保證寶寶不會感冒,溫度剛剛好。寶寶有點涼,他們會用心吃(她說的是真的吃,呵呵)。別擔心,這些看似脆弱的小東西,抵抗力是成年人的10倍,哺乳期女性不容易生病。這就是繁衍的力量。(當然室內溫度溫暖,國內沒有空調的寒冷地區的人不要模仿誤解。)
第十招
母乳是最好的“抗生素”
妞妞10天左右的時候,壹只眼睛發炎化膿。我和父親非常害怕,被送進了醫院。這是緊急情況。兒科男醫生問,妳是母乳還是奶粉?我說母乳。他說擠出來放到孩子眼睛裏,寶寶就好了。什麽?我在急診排隊等了很久,送我回家。所以做同樣的事情,母乳入藥。過了幾天,妞妞真的好了。是否母乳的原因還不清楚,美國醫生可能有道理。總之母乳是個好東西。
第十壹招
妳會換尿布嗎?
廢話,養孩子誰不會換尿布?不壹定。妳有沒有被小孩噴過尿或者有臭味的便便?壹天洗五次床單是我的最高記錄。換尿布的時候,新阿姨每次來都要再教壹遍。訣竅是把幹凈的尿布放在臭尿布下面,然後把尿布打開擦幹凈,這樣即使孩子那時候再尿,妳的床單也會留著。習慣這樣做之後,就再也不會出事了。
(我的經驗是買壹次性護墊其實是可以反復使用的。換尿布的時候壹定要穿上。不要認為妳有把握。孩子不會100%配合妳。“自信”就會“倒黴”)
第12招
妳會打嗝嗎?
姿勢壹,拍拍孩子的後背肩膀。這是傳統姿勢,很多情況下不容易拍出嗝來。
姿勢二:讓孩子坐在腿上,左手托住孩子的脖子,托起他的下巴,右手輕拍他的後背。這樣效率極高,壹般打嗝十下就打完了。睡前最後壹餐奶,壹定要餵飽。打嗝後,我們會繼續餵它。我的妙妙兩周內整晚都是這樣睡覺的。打嗝後,她可以再餵它2-3次,直到她真的停止進食,用她的小嘴把奶瓶推出來,這樣妙妙就可以睡到天亮了。
第13招
早點吃五谷雜糧。
吃米粉4個月然後和大人壹起吃。孩子長大後不會偏食。早點吃和大人壹樣的食物對孩子有好處。當她有六顆牙齒的時候,簡谷醫生說,她可以用這些牙齒吃很多東西,什麽都可以餵,沒有吃不到的東西。
第14招
不要破壞寶寶的註意力。
當最小的寶寶在玩玩具、看電視或看繪本時,請叫她的阿姨或家裏的任何人不要打斷他們。就算到了吃飯的時間,再晚也沒關系。培養孩子的專註力,就相當於培養孩子長大後做任何事都要專心。我家妞妞專註力很好。她最喜歡的東西,比如拼圖,下午幾個小時都不擡頭,也沒人叫她,除了尿尿。我最怕的就是那些對孩子大喊大叫,戲弄孩子的長輩。他們自以為聰明,邊看電視邊問問題。閉嘴,請安靜。給孩子壹個專註的環境。
(這個我想重點說壹下。現在我們大多數孩子都有註意力不集中的問題。其實這是外界環境幹擾造成的。回想壹下,父母有必要每隔20分鐘就逼著孩子尿尿嗎?在國內,更有甚者,第二個月就給孩子尿尿,很驕傲,不僅嚴重影響孩子脊柱發育,還在15分鐘內頻繁服用壹次。雖然看起來孩子不會把衣服弄臟,但這給家長帶來了多大的負擔?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有多大的負面影響?沒人在乎了。這樣的動作每天重復n次。時間長了,孩子的註意力怎麽集中?還有就是整天邊看電視邊提問。不要問問題,除非孩子自己問妳問題。
第15招
慢慢走,小聲說話。
練習很重要,大人可以學什麽樣的孩子。難得遇到壹個上海的魯老師,教孩子們走路慢點,說話輕點,讓人聽得見,不要那麽大聲。回到老家,小區裏的幼師教孩子們聲嘶力竭地唱歌。我看著,以為結束了。這位受過長期訓練的年輕女士被中國文化同化了。哈哈,今天的妞妞熱幹面,個性十足,整個壹個辣妹。環境那麽激烈,幾乎沒有不被同化的可能。
(父母在家壹定要會吼孩子,所以不要去打擾孩子,先看看妳平時都做些什麽。)
第16招
只要沒有生命危險,鼓勵寶寶去嘗試,去觸摸。
中國的父母太客氣,太膽小。“別動,危險,站起來,地上很臟,別碰,會刺痛的。。。。不要這樣,不要那樣。”美國父母常說的壹句話就是“試試看!”試試看,感受壹下。鼓勵寶寶,只要沒有生命危險,不要阻止他們用小手去嘗試和認識世界。大不了衣服臟了,在地上打滾的寶寶時間短了,飯菜湯都灑了壹地。他們會很早學會吃飯,甚至會用筷子,這是件大事。玩水大不了感冒,玩沙大不了鞋子難洗。總之,有很多阻礙孩子快樂的條條框框,讓我們的小天使越來越快地成為大人,成為聽話懂事的孩子。幸福第壹,衣服臟不重要,只要沒有生命危險,別攔著我的孩子。
孩子天生什麽都不怕。我們要做的不是讓他們害怕,而是讓他們知道世界上的真相。這幾天我很郁悶。兒子只去了外婆家壹個月。回來的時候他不敢碰這個,那個被奶奶嚇到了。什麽蟲子咬妳,他再也不敢碰任何蟲子,哪怕是蝸牛。)
第十七招
也是最重要的壹招,壹天只能批評兩次!
家長不能隨便批評寶寶,壹天只能批評兩次,等兩次用完明天的名額。美國老師解釋的好仔細。於是,寶寶的奶奶說:“妳家孩子壹天10次都不夠。如果是兩次,我會在10分鐘內用完。這太難了。我笑了。批評在嬰兒期有用嗎?拉個屎還被阿姨批評。”寶寶又幹壞事了。“我就問阿姨,妳有沒有停止拉屎?
我們的很多批評看起來總是像是玩笑,但實際上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我們的很多警告看起來總是真實的,但實際上它們完全是胡說八道。就像上面說的,拉屎怎麽會是壞事?但是說這話的人壹定覺得大家都這麽開玩笑。警告孩子不聽話狼就來吃妳也是壹個道理,讓孩子不知道動物和人是什麽關系,不聽話警察叔叔就來抓妳。為什麽要抹黑人民警察的神聖職責?我就不明白了,就不能忽悠壹下孩子嗎?)
我再補充幾個。
第18招
如何讓寶寶今天早上獨立進食
媽媽們最頭疼的就是給孩子餵奶。她們吃的不好,吃完了還會拉著妳去陪她們玩,媽媽們就沒時間吃自己的飯了。不然壹家人要輪流來,其中壹個人快點吃飯,陪他玩。反正壹家人很難在飯桌上壹起吃飯,吃飯也和戰場壹樣。
其實孩子在1歲左右開始練習拿勺子後,就可以逐漸讓他們自己吃飯了。我的經驗是給孩子穿上有袖子的圍兜,讓他們盡情地吃。多吃少吃。孩子自己決定。他們不僅訓練了自己的吃飯技巧,還逐漸學會了要在固定的時間吃飯。過了這個村,就沒有這個店了。妳會發現這是很好的訓練。不到半個月,媽媽就解放了。
我們兩個孩子壹日三餐自己吃。當然,這是我自己帶孩子的時候。如果老人在,壹定要餵他們,因為老人怕孩子們吃不好,營養不夠。老人走後,我要重新培訓,往往他們要餓上好幾天。唉,這個反復的過程對孩子來說是很痛苦的。
絕技十九
如何和寶寶玩耍
玩就認真玩。不要拿著手機盯著電腦。如果我們總是壹邊和孩子玩,壹邊做我們的事情,孩子會沒有安全感。他們會壹直害怕父母離開。他們覺得自己的註意力降低了,會哭著吸引父母的註意力。放下我們的成人世界,融入我們的孩子。
在他們的註意力完全集中在玩具上之後,我們慢慢坐在壹旁觀察他們。漸漸的,他們就會自己找樂子了。
第20招
盡早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孩子渴望模仿大人的所有動作,從上廁所、刷牙洗臉,到穿衣穿鞋、疊衣服被子。只要妳讓他做,他們不僅會開心,還會認真完成任務。最重要的是,他們在3歲左右的時候真的可以照顧自己了。我們經常在新聞媒體上看到有報道說壹個窮孩子三歲就要給家裏做飯,然後表達自己的驚嘆。沒什麽好驚嘆的。所有的孩子都可以。我不能。父母就是這樣慣出來的。
我們的老板從三歲起就壹直獨立生活。現在她每天幫我洗澡。因為我手有病,不能沾水,所以她是我的小幫手。她壹點也不自誇。她幫我洗得很幹凈。現在她也給我弟弟洗澡。不過最近弟弟壹直在練習自己洗,我也很欣慰。
第21招
出門不抱。
大部分媽媽會抱著孩子,因為孩子會走路,很痛苦。我也很痛苦。所以我有了壹個新方法。如果孩子說累了,想要壹個擁抱,我會陪著他們坐在路邊。如果他們真的累了,他們會很樂意坐壹會兒。如果他們是為了理解媽媽的溫柔而耍花招,他們只會坐在媽媽腿上抱抱媽媽。之後就好了。然後征求他們的意見。妳休息夠了嗎?我們繼續出發,但肯定沒帶。
但這壹招,如果妳和孩子有急事,就另當別論了。
第22招
帶孩子做家務。
很多媽媽遇到的最大問題就是沒有時間陪孩子做飯。所以家裏總要有另壹個人做飯做家務。
我覺得這個問題過去在中國,現在在國外都會遇到,但是人怎麽處理呢?我們搞不定這個嗎?那麽看來我們媽媽的生活習慣是有問題的。首先要樹立壹個觀念,就是要學會和孩子壹起生活,讓孩子從小學會生活。從買菜、做飯、洗衣服、做家務開始。推著孩子去買菜,讓孩子從小就學會認識各種蔬菜。把孩子放在廚房門口的推車裏,看她媽媽做飯;帶孩子洗衣服,讓孩子的小手沾濕,晾衣服的時候做媽媽的小幫手。做家務時給孩子壹條小毛巾,和妳壹起擦。家務做完後,專心陪孩子玩壹會兒。
凡事都會有第壹次,孩子的習慣也是大人培養出來的。不要對自己說:“我的孩子做不到。他不在車裏玩。他和我合作不愉快。。。。。。"這些都是他們互相適應之前的事。會沒事的。孩子是小天使。他們學得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