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重,有什麽辦法去除濕氣嗎?

重,有什麽辦法去除濕氣嗎?

身體水分過多的食療方法

清熱祛濕粥

原料為赤小豆30克,白扁豆20克,薏苡仁20克,木棉芡實20克,燈芯絨花10克,萆薢10克,茯苓15克。

制備:將萆薢、茯苓、木棉、燈心草洗凈,加水煎至2碗,去渣取汁,加入赤小豆、白扁豆、薏苡仁、芡實,煮成粥。

用法取其溫。

療效是清熱利濕。適用於暑熱引起的小便不利、胃脘郁結不適、腹脹惡心等癥。

註意事項:大便幹燥者不宜使用。

吃點熱湯面讓身體適度出汗,可以帶走體內的暑濕之邪。

消暑健脾祛濕湯

作文

蜜棗、紅小豆、生姜薏苡仁、扁豆、葛根、玉竹和陳皮。

功能

清熱解暑,鞏固排泄和消化系統功能。

綠豆百合薏米粥

材料:綠豆30克,鮮百合30克,薏米50克,粳米100克,冰糖80克。

方法:

(1),薏苡仁、綠豆、粳米洗凈,浸泡20分鐘;百合洗凈,切成小塊;

(2)將綠豆、薏米放入燒開的鍋中,煮幾分鐘,再用小火煮至開花;加入粳米和百合,煮粥,放冰糖。

夏季健脾通便祛濕的典型食療粥方。

鹹蛋西瓜粥。

材料:絲瓜100g,鹹蛋1,麥片50g,粳米100g,香油,蔥花,酒,鹽,味精。

方法:

(1)絲瓜洗凈,去皮切丁:鹹蛋1煮熟,去皮切小粒;粳米洗凈浸泡待用。

(2)將粳米放入開水鍋中,大火燒開後,用小火煮至米開花,將燕麥片、絲瓜丁、鹹蛋放入粥中,加鹽、酒、味精,撒上蔥花,滴上香油。

具有滋陰清肺、補益肝脾、生津止渴的功效。

蓮藕百合湯

原料:100g,百合50g,冰糖80g。

方法:

(1),蓮藕洗凈,去皮,切成細絲;百合去皮切絲備用。

(2)將蓮藕絲、百合絲加入開水鍋中,燒開,再用小火煮制汁,將蓮藕絲、百合絲煮至酥爛,再加入冰糖。

如何去除體內濕氣?排除體內濕氣的五種方法。

如何去除體內濕氣,教妳5個方法。

方法壹:越懶越應該運動。

大部分身體濕氣重的人是吃油膩食物和缺乏運動的人。這些人往往感覺身體沈重,四肢無力,不願意動,但越不喜歡運動,體內積累的水分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導致濕氣侵入脾臟,引發壹系列疾病。

運動可以緩解壓力,促進身體器官的運作,加速水分的排泄。跑步、散步、遊泳、瑜伽、太極等運動有助於激活血液循環,增加水分代謝。

排除體內大量濕氣的五種方法

如何去除體內濕氣,教妳5個方法。

方法二:飲食清淡適度。

腸胃系統與營養和水分代謝有關,最好的辦法就是適度均衡的飲食。酒、奶、肥肉、厚味等油性食物不易消化,容易引起胃脹、炎癥。甜食和油炸品會使機體產生過氧化物,加重炎癥反應。

生冷食物、凍品或涼性果蔬會使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停滯,不宜常吃,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烹飪時最好加入蔥和姜,以減少蔬菜的寒性。

排除體內大量濕氣的五種方法

如何去除體內濕氣,教妳5個方法。

方法三:避開環境中的濕氣

除了自身代謝的問題,我們體內產生的水分很大壹部分與環境有關。經常處於潮濕寒冷的環境中,容易導致濕氣侵入體內。

日常生活中註意以下事項:1。不要直接睡地板。地板潮濕,容易侵入體內,引起肢體疼痛。2.雨天減少外出。3.不要穿濕衣服,不要蓋濕被子,洗完澡後充分擦幹身體,擦幹頭發。4.如果室內濕度較大,建議多開窗通風。如果外部濕度也較大,也可以打開風扇和空調,用這些電器保持空氣對流。

排除體內大量濕氣的五種方法

如何去除體內濕氣,教妳5個方法。

方法四:巧用蔥、姜、蒜。

蔥、姜、蒜不僅是家中常見的調味品,而且具有不可替代的藥用價值。比如我們可以嘗試在家裏煮壹碗熱騰騰的姜湯,利用姜湯的奇妙功效,把體內的水分逼出來。全身出汗後,癥狀就會減輕。這種方法也適用於淋濕後預防感冒。

排除體內大量濕氣的五種方法

如何去除體內濕氣,教妳5個方法。

方法五:薏米煮粥,山藥煮湯。

要去除體內的濕氣,其實有很多我們經常吃的食物可以起到作用。比如薏仁味甘,微寒,有利於水消腫、健脾祛濕、舒筋活絡、清熱排膿;紅豆性平,酸甜可口,有健脾止瀉、利尿消腫的功效。青稞、紅豆用水煮,可以利尿、除濕,甚至美容。

此外,還可以選擇紅豆、茯苓、山藥、黨參等。,並放入湯料中,或做成粥煮水喝,能利尿除濕,特別適合水腫的人。值得註意的是,兩種方法都有利尿作用,不適合尿量過多的人。

如何擺脫體內的厚重濕氣

如何判斷自己的身體是否潮濕?如何祛濕?在網上看到壹篇文章,覺得很不錯。我自己試過。我覺得它很有效,適合當代人的體質。我轉過身來支持大家。

有句老話:“千感冒易除,濕感冒難除。又濕又粘,如油入面。”濕和寒合在壹起叫寒濕,熱合在壹起叫濕熱,風合在壹起叫風濕,暑合在壹起叫暑濕。吃再多的補藥,再多的藥,也是隔著山撓靴子打牛。很多人患有脂肪肝、哮喘、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甚至惡性腫瘤。其實這些病都和濕、痰有關。

1800多年前,東漢大醫張仲景在《傷寒論》壹書中說:“熱者欲得衣,寒於骨髓。”也就是說,壹個發燒的人,雖然體溫很高,但是覺得冷,想多穿點衣服,說明體內寒氣很重,寒邪已經深入骨髓。這時候用抗生素等感冒藥消炎退燒,會直接把壹些外界的寒濕之氣帶入體內。我們不都是這樣嗎?)

張仲景是《傷寒論》的作者。在他那個時代,人們饑寒交迫,疾病以寒邪為主,可以用熱藥直接治療。如今隨著生活環境的改變,單純的傷寒已經很少見了。反之,外寒內熱交織,形成濕邪。真正的寒證很少,主要是濕邪。濕為陰邪,抑制楊琪,阻礙氣機。換句話說,在陽虛時代,濕邪在作祟。

有壹個奇怪的現象,就是冬天很少見到真正感冒的患者,夏天卻比比皆是。

現代人生活在冬天有暖氣,夏天有空調的環境中,對四季的感覺越來越不清晰。夏天出汗時,因為有空調,汗液無法揮發,堆積在體內;冬天取暖,穿單衣出汗,陽氣盛,藏不住精。(冬天不藏精,春天就會生病。)在這種環境下,人體最容易生病,皮膚開合功能下降,抵抗邪氣的能力越來越差,容易導致體內濕邪積聚,造成陽虛。濕邪比寒邪對人體的危害更大。

炎炎夏日,人們貪圖空調,喜歡喝冷飲,吃涼菜。壹杯冰啤酒由內而外從頭到腳都是涼的。殊不知,為了貪圖這壹刻的迅捷,同時濕邪也深深的埋藏在體內,成為困擾我們身體健康的壹大隱患。

每年七八月稱為長夏,濕氣當令,人體內的脾與之對應。濕在中醫裏也叫“陰邪”,而脾最陰臟,喜燥惡濕,所以脾氣在七八月份最旺盛。如果在漫長的夏季濕度過高,很容易損傷脾臟。同時,脾主運化津液,表現為陽弱陰盛,脾陽最易受濕邪侵襲,脾陽虛弱進壹步助長濕邪侵襲。

還有人喜歡吃豬肉,鹹寒助痰。肉吃多了也會導致痰濕。如果妳覺得身體潮濕,妳最好堅持壹段時間的素食。長時間吃電飯煲煮的飯也容易濕。濕的人可以用薏米紅豆湯或者鍋巴來解決。喝了壹段時間的糯米紅豆湯,再喝點小米粥補補脾胃,脾久健濕。

  • 上一篇:太田胃散的功效太田胃散治療什麽病?
  • 下一篇:我的腳踝上有壹個大水泡。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