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藥物性皮炎有哪些表現?

藥物性皮炎有哪些表現?

藥物性皮炎是藥物進入人體後引起的皮膚或粘膜的反應。

經常引起藥物性皮炎的藥物有四種:①解熱鎮痛藥:其中以吡唑啉酮和水楊酸最常見;如阿司匹林、索馬托芬、安乃近等。:②磺胺類藥物:多為復方磺胺甲惡唑所致;③抗生素:青黴素引起最多,尤其是氨芐青黴素;④鎮靜抗癲癇藥物:如卡馬西平、苯巴比妥、苯妥英鈉。其他藥物如呋喃唑酮、血清制品等也很常見,中藥引起的藥物過敏近年來也逐漸引起重視。

1.過敏性休克是藥物過敏的嚴重反應,最常見於青黴素註射後,有時在做青黴素皮試時出現。必須積極搶救。

2.蕁麻疹型藥疹常由青黴素、呋喃唑酮、磺胺類、疫苗、酶、胰島素等藥物引起。

3.固定性藥疹常由磺胺類、巴比妥類、解熱鎮痛藥、四環素、青黴素、奎寧等引起。是圓形或橢圓形的水腫紫紅色斑疹,邊緣清晰,上面有小水泡。

4.麻疹樣和猩紅熱樣藥疹。這類藥疹常由磺胺類、鏈黴素、苯巴比妥、青黴素、解熱鎮痛藥、保泰松、對氨基水楊酸、灰黃黴素等引起。皮疹的特點是散在或密集的紅色斑丘疹,或針頭至米粒大小的斑丘疹,特別是四肢。

5.急性全身發疹性膿皰病。這類藥疹主要是由抗生素引起的。最常見的藥物是青黴素和大環內酯類抗生素。表現為在水腫性紅斑的基礎上出現小而淺表的非濾泡無菌性膿皰,皮損常發生在服藥後1~2周內。

6.多形性紅斑藥疹。皮疹為大小不等的水腫性紅斑或丘疹,中央有水皰,邊緣有紫色條帶,形成特征性靶或虹膜樣病變。這種類型的嚴重病例是嚴重的滲出性多形紅斑。皮膚損傷的進壹步惡化也會發展成中毒性表皮壞死松解癥。

7.中毒性表皮壞死松解癥常由解熱鎮痛藥、磺胺類、青黴素和抗驚厥藥(如卡馬西平、苯巴比妥和苯妥英鈉)引起。皮疹從頭部和面部開始,從上到下迅速擴散到全身。最初的皮疹為暗紅色斑疹,隨後融合成片,形成大小不壹的松散大皰和表皮松解,粘膜也可大面積脫落。皮疹疼痛,伴有高熱和內臟損害及全身中毒癥狀。

8.藥物過敏綜合征是壹種嚴重的全身性藥物反應,以急性和廣泛的皮膚損害為特征,伴有發熱、淋巴結病、多器官受累、嗜酸性粒細胞增多和非典型淋巴細胞等血液學異常。

初期皮疹多為斑丘疹或麻疹樣病變,部分患者可進展為紅皮病,伴有面部腫脹,後期皮膚幹燥有鱗屑,瘙癢劇烈。常可觸及頸部淋巴結腫大(> 2cm),肝損傷是最常見的內臟損傷。

最常見的致敏藥物是抗癲癇藥,其次是解熱鎮痛藥和抗生素。

1)抗驚厥藥:卡馬西平、苯妥英鈉、苯巴比妥、拉莫三嗪等。

2)抗生素:磺胺類、氨苯碸、米諾環素、萬古黴素等。

3)其他:別嘌醇、美西律、特比奈。阿爾弗雷德、阿巴卡韋、磷酸可待因、解熱鎮痛藥等。

藥物性皮炎的治療;

1.治療過敏性休克,應立即註射1:1000腎上腺素,靜脈註射葡萄糖溶液和氫化可的松。必要時也可將地塞米松加入人葡萄糖溶液中靜脈滴註或快速滴註。使用升壓劑、吸氧等。

2.停止使用可疑藥物,避免使用結構相似的藥物。

3.系統治療:

(1)加速藥物排泄:主要包括多喝水和靜脈輸液,必要時可使用利尿劑,尤其是對水腫患兒。

(2)輕度藥疹:可口服抗組胺藥、維生素C、鈣,必要時可每日少量短期口服潑尼松1mg/kg。

(3)重癥藥疹:早期應給予激素靜脈滴註治療,如氫化可的松6 ~ 10mg/(kg·d)或地塞米松0.3 ~ 0.5mg/(kg·d)。皮損好轉後,改為口服潑尼松,逐漸減量,壹般為7~10天。應適當給予氯化鉀、高滲葡萄糖溶液和高能飲食。吃不下的可以靜脈輸液,但要註意電解質平衡。必要時應停止使用血漿和氨基酸以支持治療。

(4)危重患者應采用激素聯合丙種球蛋白治療,可給予甲潑尼龍10 ~ 20mg/(kg·d)3 ~ 5天,靜脈註射丙種球蛋白[1g/(kg·d)]2 ~ 3天,但休克治療仍無效。

4.外用藥物治療和護理

(1)無明顯滲出的傷口:外用爐甘石洗劑或含薄荷的洗劑可止癢。

(2)對危重病人:保證攝入,溫浴,濕敷,清潔創面,使用消毒尿布,變換各種體位,床邊隔離。

註: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刪除。

參考資料:諸福棠應用兒科,過敏性疾病。

  • 上一篇:美女老師和壞男孩讀後感。
  • 下一篇:可以推薦壹些簡單的祛斑方法嗎?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