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腰椎變寬是什麽病?如何看待?

腰椎變寬是什麽病?如何看待?

病理生理椎間盤在出生後繼續發育,20歲左右達到高峰,之後逐漸開始退變。髓核逐漸被纖維組織和軟骨細胞取代,液體含量逐漸減少。退變開始於不同年齡,有的稍晚,但往往在脊柱主要承重部位變化明顯,進展迅速。最後,髓核可以完全被纖維組織和軟骨細胞替代,椎間盤的高度降低。纖維環的發育也在20歲左右停止,退變的時間可能早於髓核。雖然纖維環非常堅固,但在劇烈運動時會導致相鄰層纖維在交叉處相互摩擦,產生纖維變性和透明度退化,最終可導致纖維環破裂,纖維層間出現向心裂紋。這種裂隙壹般位於纖維環的後方和外側,髓核可從裂隙中突出。纖維環的退行性變在40歲以上時更明顯。軟骨板上有從椎體進入椎間盤的殘余血管導管,這是壹個薄弱部位,椎間盤物質也可以通過這個導管疝入椎體,這就是施莫爾結節的起源。

在椎間盤組織退變的基礎上,如果再次受到不平衡的壓力,纖維環可在薄弱點處破裂,髓核會從破裂點處膨出,臨床上稱之為腫脹。如果進壹步突出,稱為疝和脫垂。髓核突出的部分和破裂的纖維環突入椎管,壓迫相應的神經根和神經錐,會產生嚴重的癥狀。

當腰椎間盤突然或持續受壓時,就會發生突出。如彎腰搬運重物、擡重物時與他人配合不好、腰部扭轉過大、摔倒時坐在地上等。真正因為腰部直接外傷造成的很少見,但洗臉、洗衣服,甚至咳嗽、打噴嚏的卻不少見。約30%的患者原因不明。當年輕人的髓核處於半液態時,突出的組織可以被吸收,癥狀就會減輕。但如果突出的組織是已有透明軟骨或纖維軟骨退變的髓核,則不能被吸收,會造成神經根長期受壓,癥狀持續,進而在神經根周圍發生粘連(圖100-27)。此時,即使突出物最終被吸收,疼痛往往依然存在。椎間盤的退變,椎間關節本身的不穩定,椎間盤高度降低引起的前後縱韌帶的松弛,也改變了後關節的結構。腰部活動時,椎體會經常前後移動,椎體邊緣和小關節處會出現骨贅和黃韌帶肥厚。這些變化本身也會壓迫神經根,所以後期患者出現癥狀的原因並不單壹。腰椎間盤突出多為單側,但也有少數人為雙側,有時中樞性突出同時壓迫雙側神經根。由於突起的位置不同,臨床癥狀也不同。因為神經根從硬膜囊發出後在通過椎間孔前要下行壹段,腰4、5椎間盤突出壓迫腰5神經根,而腰5、骶1椎間盤突出壓迫骶1神經根。

診斷描述

診斷與鑒別診斷根據病史、體征和X線表現,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診斷並不困難。特別是通過血管造影或CT、MRI檢查,診斷率相當高。但要和以下疾病相鑒別。

1.腰椎結核:可引起腰痛和下肢疼痛。X線片早期表現為椎間隙狹窄,有時也混有腰椎間盤突出。壹般腰椎結核多見於青少年,常低熱,血沈加快,有時出現寒性膿腫,病程進展後可見骨質破壞。

2.腰椎腫瘤:包括原發性和繼發性腫瘤,壹般有骨質破壞,可通過同位素檢查加以區分。

3、馬尾腫瘤:壹定要鑒別,因為兩種疾病有時會相互混淆。而馬尾腫瘤往往無明顯腰痛,癥狀逐漸加重(非間歇性),夜間疼痛突出,但臥床休息癥狀加重。鞍區感覺減退,排尿困難,腦脊液蛋白增多。脊髓造影能明確診斷,MRI分辨率高。

4.椎弓根骨折和滑脫可通過X線平片區分,但有時兩種疾病可並存。

5.腰椎管狹窄:有時腰椎間盤突出是椎管狹窄的原因,但真正的腰椎管狹窄不應該包括腰椎間盤突出(見腰椎管狹窄章節)。以坐骨神經痛為主要表現的椎管狹窄很難區分,但在平片、脊髓造影、CT或MRI上通過椎管測量可以知道椎管的矢狀徑和橫徑。

6、強直性脊柱炎:病變進行性,早期可有腰痛、坐骨神經痛。但起初常出現在雙側骶髂關節,血沈速度快。疾病發展後,小關節突會模糊或融合。後期脊柱有竹節狀變化。

7.椎間盤炎:多發生於兒童,成人少見。成年人往往有手術史,有全身炎癥。X線片顯示早期椎間隙狹窄,但後期可見兩椎體相對邊緣增寬,最後椎體融合。

臨床表現

臨床上這種病是青壯年的疾病,壹般發生在30-50歲之間。這是因為這個年齡段的活動強度高,椎間盤已經退變。男性比女性多約10:1;左側比右側多,可能是因為大部分人喜歡在右側發力,使右背部肌肉更發達,緊張感和對椎間盤的壓力向左側擴散,在左側突出。下腰椎是最常見的突出部位,據壹些統計可達98%,而腰4、5占60%。

腰椎間盤突出的常見體征

(1)腰痛和下肢放射性疼痛。這是腰椎間盤突出最常見的癥狀。壹般先出現腰痛,壹段時間後出現腿痛。有些人還會在外傷後立即出現腰痛和腿痛。疼痛壹般比較劇烈,影響生活和工作。嚴重者臥床不起、彎腰、咳嗽、打噴嚏、排便都會加重疼痛。癥狀多為單側,有時轉向對側,即兩側均有癥狀。在嚴重的情況下,可能會出現排尿困難、鞍區感覺喪失和雙腳癱瘓。癥狀往往在休息後緩解,時輕時重,但緩解間隔逐漸縮短,疼痛加重。少數患者壹開始就有腿痛而無腰痛。

(2)限制腰部運動。腰肌有保護性痙攣,使腰部僵硬,行動不便,上下鋪,坐起困難。做腰椎後伸時疼痛更嚴重,可以解釋為後伸將突出物推向椎管,黃韌帶使突出物松弛,增加了對神經根的壓迫。

(3)脊柱側凸稱為“坐骨神經痛性脊柱側凸”(圖100-28)。大部分患者偏向健側,少數偏向患側。壹般認為這與突起和神經根的相對位置有關,例如突起在神經根外側部分以上時向健側彎曲,在內側部分以下時向患側彎曲。原因是身體試圖避免突起物對神經根的壓迫。

(4)腰部壓痛和放射痛本病的壓痛點常位於中線兩側。以觸痛和向下肢放射為特征,陽性率可達90%左右,可作為診斷和定位的有力依據。

(5)直腿擡高試驗(拉塞格征)等。這是診斷這種疾病的重要測試。使患者仰臥,伸直雙膝,慢慢擡起下肢,正常可達90°左右。壹般先擡起健側讓患者做好準備,再擡起患側,往往達不到90°,這要看突出物壓迫神經根的嚴重程度。嚴重的時候舉不到30就疼。然後檢查者在下肢擡高到疼痛之前,用手彎曲腳背,會產生疼痛。這被稱為布拉加德氏征或強化試驗。過去認為直腿擡高試驗為陰性,現在發現在極少數情況下,直腿擡高試驗可以為陽性。有時當擡起健側時,患側會疼痛,這被稱為樂文征陽性。另壹種檢查方法叫坐位神經根試驗,即患者坐位,伸直膝蓋,逐漸擡起,觀察擡起的程度,同樣牽拉坐骨神經。股神經牽拉試驗,也稱踵髖試驗,患者俯臥將腳跟推至髖關節。如果股神經受到壓迫,病人會感到疼痛。另外還可以做屈頸試驗,患者仰臥,檢查者壹手托住胸部,壹手擡起頭,陽性者下肢疼痛,也是神經根被牽拉的原因。壓迫頸靜脈可使硬腦膜內壓力增加,加重突起對神經根的壓迫,也可加重疼痛,稱為Naffziger征。

(6)受壓迫神經根支配的皮段會發生感覺變化。先是感覺過敏,然後感覺遲鈍或消失。腰神經根5的感覺變化在小腿和腳背外側,骶神經根1受壓時在趾和足外側,對前突的定位有壹定的參考價值,但不能確定。

(VII)肌力減退股神經受累影響股四頭肌的肌力。腰神經根5受壓說明拇伸肌肌力下降,嚴重時還可影響足背伸肌,也有定位價值。

(8)腱反射改變股神經受壓,膝反射減少,骶神經根受壓引起的跟腱反射減少1,也有定位價值。

(9)實驗室檢查壹般無異常,少數患者腦脊液蛋白略有升高。

實驗考試

X線表現為常規X線檢查,目的是排除結核、腫瘤等其他脊柱疾病,觀察是否有椎間盤疾病的間接征象,如脊柱側凸、椎間隙變窄、椎體及小突退變、脊椎滑脫等。因為椎間盤不發達,從平片上無法診斷是否有椎間盤破裂和髓核突出,需要血管造影或其他方法。

(1)影像學檢查方法較多,如:①脊髓造影:向蜘蛛網膜下腔註入含碘造影劑,觀察其血流及是否有充盈缺損(圖100-32),診斷率相當高(60-95%)。但存在結塊、造影劑刺激、神經根粘連等問題(見頸椎病章節)。②髓核造影:直接向髓核內註射造影劑診斷率也高(68.9 ~ 91%),但操作困難,且註射造影劑常產生嚴重的坐骨神經痛,目前已很少使用。③硬膜外造影:將造影劑註入硬膜外腔,呈虛線形式,就像樹枝上掛的雪,可以描繪硬膜外腔的輪廓和神經根的走向。在有經驗的醫生手中,診斷率可達(98.2 ~ 100%),造影劑吸收快,蛛網膜內不會有粘連等。,但操作起來並不容易,合理解釋對比性能也相當困難。④靜脈造影:有兩種方法,壹種是棘突內註射造影劑,另壹種是經插管腰靜脈註射造影劑,缺點是X線設備特殊,顯影不清。

(2) CT和磁共振成像已廣泛應用於脊柱外科,具有患者無痛苦、顯影清晰、突出椎間盤和髓核、清楚查看與神經根的關系等優點,準確率高。但這兩種方法設備復雜,檢驗費用昂貴。因此,專項檢查的方式應根據具體情況而定。

治療說明

髓核突出治療後可逐漸萎縮吸收,纖維環受損部分也可被纖維組織修復替代,使神經根壓力減輕,癥狀逐漸緩解,故初次作者往往可通過非手術治療治愈。然而,雖然纖維環上的缺損得到了修復,但它始終是壹個薄弱環節。壹旦再次受損,椎間盤內壓力增大,可再次突出,於是癥狀反復,循環越來越重。有些初期突出嚴重的患者,神經根壓力很大,癥狀會讓患者難以承受。還有的由於突出引起硬膜外腔與神經根粘連,不能完全消失。所有這些變化。

(1)非手術治療

1,絕對臥床休息是最簡單有效的療法,強調絕對二字,即無論是吃飯還是排便都不要離開病床,髖膝關節可以稍微屈曲,減少椎間盤內的壓力,同時減少神經根的壓力。大多數首次發作的患者可在3周內癥狀緩解。

2、骨盆牽引,牽引的目的是希望破裂的椎間盤能夠變寬,使突出的髓核得以恢復。但實際上破裂很小,不規則,髓核破了,無法回。所以它的治療效果很可能是因為臥床休息。

3.按摩和推拿療法壹般被認為是壹種非常有效的方法,尤其是對於初次就診的患者。其治療機制可能是使髓核回縮或改變突出物與神經根的位置關系,結果可減輕或消除對神經根的壓迫,但尚未得到證實。方法是患者側臥。醫生將壹只手放在病人的肩膀上,另壹只手放在髂脊上,將肩膀向後拉,同時向前推動髂骨,突然用力穩定地扭動腰部,這樣腰部經常可以聽到壹種響聲,癥狀往往可以得到戲劇性的緩解(圖100-34)。對於急性患者,可以進行按摩。最近有報道稱,所謂全身麻醉下的大按摩有壹定療效,但由於麻醉完全放松肌肉,用力不當會造成不必要的損傷,加重癥狀,甚至引起馬尾麻痹,後果嚴重,不適合使用。

癥狀經非手術治療緩解後,要穿腰線,保護腰部不受進壹步傷害。但是做好腰肌鍛煉才是最重要的。

(2)化學核溶解

將能溶解軟骨的酶直接註入椎間盤破壞髓核的親水性,軟骨粘蛋白分解產生粘多糖酸隨尿液排出,使椎間盤內壓力降低。常用的是木瓜凝乳蛋白酶。因其操作簡單,在國外已被廣泛應用,療效可達70 ~ 80%。如果髓核溶解失敗,仍然可以進行手術,也適用於手術失敗的病例。然而,由於少數患者過敏反應、蛛網膜炎和截癱導致死亡的報告,它在美國被禁用。

  • 上一篇:求類似最好的小說。
  • 下一篇:咳嗽可以吃雞蛋嗎?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