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在中國的文化傳統中,藥物學的知識被稱為“唯物論”。
隨著醫學的進步,當然藥物也在逐漸增多。所以每隔幾年就有補充的本草書籍。
在熟悉了各種版本的“唯物主義”之後,李時珍把它們相互比較,然後證明,在他行醫過程中接觸到的各種藥物中,他通過類比學到了壹些東西:他掌握了關於壹種事物的知識,並在同類中推斷出其他事物,領悟了醫學中的許多道理。壹方面,他驚嘆於前輩們的辛勤工作,他們留下了寶貴的醫學遺產。但經過詳細研究,他也發現了歷代本草書籍中的壹些錯誤,有的是同壹件事,有的名稱各不相同,被誤認為是兩件。有的明明是兩件事,卻當成了壹件。此外,對其藥性的描述不切實際,誇大或縮小。更令人遺憾的是,宋代以來新發現和采用的許多藥物,並沒有記載在壹本全新的本草學著作中。
他越仔細地研究它,就越為它感到難過。漸漸地,他寫了壹本新的《本草》來總結ménɡ王朝的藥物學發展水平。他後來記得把這部傑作命名為《本草綱目》。
他決定四處旅行,增長見識。他去過河南、河北、江蘇等很多地方,甚至牛首山、天柱峰、茅山,都留下了他的足跡。
有壹次,李時珍聽說周俊(今湖北浚縣)太和山上有壹種水果,是壹種罕見的水果。人們稱之為仙果,吃了可以長生不老。李時珍根本不相信這些,他決定親自去看看。這壹天,走了好幾天的李時珍來到了太和山。爬到半山腰,山中有壹座古廟。李時珍問老看門人,山裏哪裏有李子樹。老人指著不遠處的壹座山說:“那座山後面,有幾棵李子樹。”老人吐了吐舌頭,很認真地說:“不能摘!如今,皇帝已經下令,李子只能由皇室采摘。別人摘了,政府要。”
李時珍不在乎這個。這天晚上,山風呼嘯,枯萎的草和樹葉被吹得滿天都是,虎狼的叫聲隨風從山上傳來,十分嚇人。半夜,李時珍起床走上山路。他腰間別著壹把短劍,手裏提著壹根棗棍,像過了景陽岡的宋武壹樣,堅如鐵。他趁著月光走在白天看好的山路上。他來到那座山峰後,終於發現了幾棵李子樹。他甚至折了幾根枝葉,連夜下山。家裏仔細研究後發現,山杏是榆樹的壹種果實,根本不是什麽“仙果”。說吃了能長生不老,完全是騙人的。
hónɡ李時珍看到陶虹寫的壹本書,說:河邊有壹種動物叫穿山甲,最喜歡吃螞蟻。螞蟻那麽小,穿山甲怎麽吃?李時珍來到河邊,找到壹只穿山甲仔細觀察。原來穿山甲身上覆蓋著壹塊塊可以開合的鱗片。當它打開所有的鱗片時,會散發出壹種特殊的氣味。螞蟻聞到味道,就鉆到鱗片下面。螞蟻爬遍全身,突然合上鱗片,然後潛入水中打開。不壹會兒,螞蟻都浮到了水面上,穿山甲可以飽餐壹頓了。為了進壹步證實,李時珍特意抓了壹只穿山甲,把它的肚子剖開。果然,它的胃裏有壹升多的螞蟻。就這樣,李時珍通過實地觀察,發現了很多書本上沒有解決的問題。
李時珍除了從書本上學習醫學知識外,還非常重視向人民群眾學習,收集老百姓的藥方。他受到壹件事的啟發。有壹次,李時珍從外地行醫回家,途中住在壹家客棧裏。晚上,他看見幾個司機在鍋裏煮壹朵粉紅色的花。他知道這種花叫旋花,但他能拿旋花怎麽辦呢?車夫告訴他:“喝這種花煮的湯可以治筋骨疼痛。”我們整天在外面跑,風在雨裏來來去去。筋骨受風濕影響,容易生病。生病是難以忍受的,所以我們經常煮些空心菜湯喝。”李時珍聽了之後,心想,“我經常治療骨骼和肌肉疼痛的病人,但是我還沒有找到明顯有效的藥。誰知道普通人有這麽好的治病經驗?找到鐵鞋真的很可惜,沒費多大力氣就拿到了。今後,我們壹定要多問人民群眾!“這件事之後,李時珍開始向民間征集藥方。他看病經常不收費用,只是讓別人給他講壹點方子和藥材方面的知識。什麽河豚(tún)眼睛和肝臟有毒,劍豆吃了能不打呼嚕。他就是這麽學的。他還記載了許多民間諺語(顏),如“穿山甲,無籽可留,婦人長流奶”(兩藥皆可飲奶)等。李時珍覺得人民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醫學寶庫,所以走到哪裏都認真向人民學習。
李時珍帶著他從各地收集的標本和藥方回到了周琦。
早在楚時,他就當過“封賜”並偶爾回到故鄉。他搬進了周琦玉湖北岸壹個叫紅園的地方的新居,李時珍把它命名為“尊索閣”。這個地方寬敞明亮,正好讓他敢於壹邊在花園裏讀各種書,種各種草藥,壹邊潛心學習寫作。
他長年奔波於全國各地,雖然準備了大量的資料,也寫了壹部分手稿,但這與他的目標相差甚遠:寫出壹部全新的大大超越前人的本草著作,增加了900多種藥物,增加了654.38+0多萬字。還有壹段非常艱難而深遠的旅程。他心想:“在我有生之年,我壹定要完成它,把我的心血獻給人民,為了利益。”我不能和植物壹起腐爛!“正因為如此,當他在書桌上擺滿各種歷代草書和壹疊疊資料的書房裏工作時,他當然是極度緊張的。甚至當他蹲在花園裏(pǔ)觀察自己種下的各種草藥時,也是全神貫註,非常努力:“如何使它們活起來:生動地描述壹下。“並生動地描述出來?”當他看著自己種下的艾葉、紫蘇、薄荷、絲瓜、鬼針草、鐵線蓮等植物時,總是全神貫註地沈思。如何恰當地寫出它們的形態,說明它們的功效,讓人壹目了然:壹目了然。,值得紀念?這時候,歷代文學名人的畫像,以及他讀過的恰如其分的精彩句子,紛紛浮現在他的腦海裏。他決定在必要時引用壹些著名的文學句子。他認為,只有這樣,這藥才能寫得更漂亮、更精彩。
此時,李時珍已有四個兒子,依次是建中、建元、房建和簡木。這些兒子繼承了李家的傳統美德,他們誠實、樂於助人。李時珍回鄉初期,在他急於寫作的時候,他們都成了他的左膀右臂。他們都知道他父親工作的深遠意義,願意幫助他。有人整理(kān)資料,有人搞繪圖,有人幫忙臨摹。有個孫子楷書寫得很漂亮,李時珍專門臨摹(ténɡ),以便將來交給書店作為刻印的藍本。可以說,為了寫《本草綱目》,李時珍動員了全家。
工作壹天比壹天進步,手稿連同地圖集的堆疊越來越高。在他的書房裏,歷代本草著作只有幾十種,加上各種典籍、歷史、書籍、藏書,還有很多標本;加上這些成堆的手稿,它幾乎就像壹個小圖書館。
他壹生都在努力,從來沒有肥胖過。到了晚年,他更瘦了。
李時珍寫完《本草綱目》後,又進行了三次大規模的修改,使之更加完善。1578(明萬歷六年),這部巨著終於完成。他34歲開始寫,1552,寫了27年。等他說完,李時珍已經是61歲的白發老人了。
《本草綱目》是中國藥物學偉大成就的代表作,它總結了16世紀中國的自然史成就。壹、全書龐大,共52卷,約1.9萬字,包含1.892種藥物,165,438+009張附圖,165,438+0.096張處方,而舊版僅包含2935張處方。二是內容豐富深刻,接收的信息非常廣泛。《本草綱目》引書800種,993種* *,其中歷代本草41種,古今醫家書目361種,古今經典、歷史書目591種。第三是內容寬泛而不復雜,深刻。這部《本草》老版本,把重復的都刪了(shān),刪了200多種,金元明又加了39種,李時珍自己加了374種。《本草綱目》近2000種藥物,大部分都經過他本人的考察,臨床驗證或有實踐經驗的人的采訪。第四,編制合理。《本草綱目》的體例比以往任何壹部本草書籍都要系統和先進。它將1800多種藥品劃分為16個科室並進行介紹。每個部門又分為若幹類別,包括60個類別。在釋義工作中,他將體例定為:用“名釋”壹欄,確定每種藥物的名稱;用“組裝溶液”壹欄說明其產地、形態、收集方法;用“修養”壹欄說明其炮灸(jiǔ)過程;用“氣味”、“主治”、“發明”三欄分析其性質和功能;最後將其收集的10000余張處方作為附錄放在“附方”壹欄,供各國醫生參考。
李時珍當時並沒有完全意識到這部巨著會對當時的中國和世界產生什麽影響,但他確信它會幫助成千上萬的醫生挽救生命,幫助成千上萬的病人脫離苦海。然而,這樣壹部1.9萬字,1,000幅插圖的卷帙浩繁的書,會在哪裏出版呢?壹個全新的問題又出現了。
雖然周琦是壹個著名的城市,也有壹些著名的人把刻書當作壹件高雅的事情來趕時髦(máo)和出名,但他們大多數都是刻經典和歷史之類的書籍,沒有人知道《本草綱目》這樣的學術著作的重大意義。他們沒有出版它的熱情。知道它價值的人沒有實力,幫不了多少。
李時珍四處尋找出版社,可惜聯系了很多,卻壹次次碰壁。壹年兩年過去了,我壹直什麽都不會(chóu):什麽都不會;我什麽也想不出來...
當時,南京是東南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李時珍很快去了南京尋找出路。同時他也想到:他認識的著名文學人物王世貞,就住在南京附近的太倉。為什麽不請他寫個序言,讓這本醫學書的出版更方便?
王世貞是當時著名的文學領袖。曾任山東巡撫使,後為刑部侍郎。他相當博學。像李時珍這樣的名醫,人脈很廣。七年前,王世貞任湖廣按察使時,兩人相識。
王世貞以前和這位名醫很熟,很親切地接待了他,留他幾天互相聊聊。當年他們壹起喝過酒,寫過詩,談經典,談山川,談性情,談醫學,談園藝,談民俗,十分投機。這位目光炯炯、面色紅潤、身材瘦長的來訪者學識淵博、談吐流利,王世貞暗暗吃驚。在他的人生經歷中,熟悉(ān)古今、習(xián)博物學的人很少。所以,當李時珍打開書包,拿出幾十本《本草綱目》手稿,請他作序,以便這本書能更好地流傳時,他翻了壹頁又壹頁,對這本書如此浩如煙海、插圖如此豐富感到非常驚訝。猶豫片刻後,他欣然同意了。
帶著王士禛寫序言的承諾,李士禛腋下夾著作品,去了南京壹家可以出版的書店。
李時珍搞清楚了:當時南京的出版社壹般是印50本為“壹帖”,壹本書印到“十帖”,也就是500本,這是很高的記錄了。李時珍憂郁:悲傷;沮喪。仔細想想:“這太少了!”500本能賣到幾個縣?它能傳播到幾個省?要讓這本耗費了我壹生心血的巨著在全國各地廣為流傳,這樣的印刷方法只能是遙遙無期。“但即使有這樣的印刷量,也沒有人願意進行雕刻。也可以說,僅憑少量的印數,書商是沒有把握賺錢的,更不要說輕易接受這麽大壹本書了。
有些書商知識淵博。他們說:“李先生能獨立完成這樣壹本本草新著,實在令人欽佩。但這部卷帙浩繁的醫書,是歷代聖旨(準)所撰,並任命大臣主持,由京師刊刻。唐本草、蜀本草如此,宋代開寶本草、嘉祐本草也是如此。像李燦先生這樣的新版《本草》出現在這個朝代是很自然的。但是如果沒有朝廷的力量,這樣偉大的事業是很難實現的。”
10年的艱辛和挫折,10年的失望和尷尬,沒有人知道李時珍是怎麽熬過那漫長而痛苦的日子的。他的書的巨大價值最終被非常了解醫學的書商胡呈龍發現了。胡呈龍被這本書的偉大所震驚,並下定決心要把它刻下來。
木塊是由胡呈龍的書店逐漸雕刻出來的。此時距離李時珍完稿已經10多年了,李時珍已經73歲了。
因為多年來壹直在寫《本草綱目》,生活極其勞累。書寫完之後,我為出版而疲憊不堪,遭受了很多打擊。在我七十五六歲的時候,我變得越來越虛弱,越來越瘦。他想:如果朝廷能重視,下壹道聖旨(zhào)就會讓全國風起雲湧,印刷傳播。想到這裏,他覺得這本書將來應該呈獻給朝廷。也許這樣,這本耗費了他壹生心血的書,就能發揮更大的作用,到處走紅。這麽壹想,他強忍著病痛,伏案起身,寫了壹篇禪定(吟),又趕著寫了壹篇《奏表》。
李時珍沒有纏綿病榻(à),久病不愈。他在衰弱的過程中猝死。是1593(萬歷二十壹年),他76歲。
李時珍之死在周琦地區引起了極大的震動。他的墓地在土耳其,玉湖南岸。下葬那天,受到他禮遇的人,欽佩他的善良,尊敬他的天才朱,朋友,鄰居和四面八方的人懷著悲傷的心情來為他送行,撒紙錢,發出悲傷的聲音。
李時珍的墓地與他的父親和母親張的墓地關系密切,他去世已久的妻子吳也與他合葬。
《本草綱目》在朝廷中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但在民間卻發揮了越來越大的影響。300多年來,已經出版了60多個不同版本,再版的無法統計。
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文明的發展,人們越來越認識到《本草綱目》不僅是壹部藥學和醫學的巨著,更是壹部自然史的大字典。李時珍不僅是醫學家,也是偉大的博物學家和自然科學家。他總結了16世紀中國燦爛文明的成就。至於從漢代到近代的壹系列古代自然科學家,現在中國的名字排在最前列。
《本草綱目》在公元17世紀傳入日本。最早的版本由藍山在《小野》中翻譯,並呈給幕府首腦德川家康(當時的日本君主)。德川見之,常置右座,謂之“禦書”。其在日本民眾心目中的地位可想而知。在江戶時代的200多年間,日本學術界對《本草綱目》的研究熱潮壹直風起雲湧,形成了專門的學問。在其影響下,出現了專門解釋日本藥物的《大和本草》。
日本很快有了《本草綱目》的刪節版,到1934,有了嚴格的全譯本。
在亞洲,《本草綱目》還流傳到朝鮮、琉球、越南等國家和地區,在朝鮮影響很大,成為醫生的重要參考書。在現存的韓國醫學書籍中,以《本草綱目》為基礎並加以引用的情況非常普遍。
《本草綱目》中提到的植物有1181種,動物有462種。而且它有著極其新穎的分類,在當時處於世界前列,所以引起了很多博物學家的關註。
達爾文在他的代表作《物種起源》和《家中動植物的變異》中,十幾次引用和贊美《中國古代百科全書》。科學家得出結論,達爾文所說的“中國古代百科全書”有時指《本草綱目》,有時指《齊姚敏書》。他在談到七種雞的信息和金魚馴化後的變異時,引用了其他學者對《本草綱目》的翻譯。
只是這樣,世界上很多國家的圖書館都有各個時期的各種版本的《本草綱目》。日本、美國和德國的圖書館有最早出版的金陵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