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腦癱患者來說,康復治療非常重要。目的是改變肢體麻木障礙,改善肌肉緊張、關節運動障礙等癥狀,使其達到最佳狀態,逐步恢復部分肢體運動。尤其在肢體運動障礙的恢復中更為突出。
相信腦癱患者經過正規的康復訓練,可以明顯減少或減輕癱瘓後遺癥。有些人把康復看得特別簡單,甚至把康復等同於“鍛煉”。他們急於求成,往往事倍功半,導致關節肌肉損傷、骨折、肩髖關節疼痛、痙攣加重、痙攣模式異常和步態異常、足下垂和內翻,稱為“誤用綜合征”。
肌力訓練不當會加重痙攣,適當的康復訓練可以緩解這種痙攣,從而使肢體動作趨於協調。壹旦采用錯誤的訓練方法,如用患手反復練習用力抓握,會加強患側上肢屈肌的協調性,加重負責關節屈曲的肌肉痙攣,引起肘屈、腕屈、屈,使手功能恢復更加困難。其實偏癱不僅僅是肌肉無力的問題,肌肉收縮不協調也是導致運動功能障礙的重要原因。所以不要把康復訓練誤認為力量訓練。
在腦癱患者運動功能障礙的康復治療中,傳統的思路和方法只註重恢復患者的肌力,忽視了對患者關節活動範圍、肌張力和拮抗作用的協調康復治療。即使患者的肌力恢復正常,也可能留下異常的運動模式,從而阻礙其日常生活和活動能力的提高。
實驗和臨床研究表明,由於中樞神經系統的可塑性,腦損傷後的恢復過程中存在功能重建的可能性。
目前國內外普遍推薦在日常家庭護理康復治療中,使用壹種家用肢體運動康復儀來恢復受傷肢體的運動。它以神經易化技術為核心,通過低頻脈沖電刺激後,使肌肉群按照壹定的順序模擬正常運動。它除了直接鍛煉肌肉力量外,還通過模擬運動的被動對抗來協調和支配肢體的功能狀態,從而恢復其動態平衡。同時,反復運動可以將易化信息反饋給大腦,使其盡快實現功能重建,打破痙攣模式,恢復獨立運動控制,尤其是在家中。這種療法可以使癱瘓的肢體模擬正常運動,增強患者康復的自信心,恢復患者的肌張力和肢體運動。NS靶向定位治療儀精確確定治療部位,使神經生長因子通過介入快速、有效、直接作用於受傷部位。激活休眠的神經細胞,實現神經細胞的自我分化和更新,替換受損和死亡的神經細胞,重建神經回路,促進器官的重新發育。
神經靶向修復治療具有靶向性、高效性和微觀性的特點。
靶向性:機體受損和病變的組織會持續釋放壹些特定的細胞因子,稱為趨化因子。在遠離受損組織的區域,趨化因子濃度較低,與鄰近受損組織的高濃度形成濃度梯度。在濃度梯度的引導下,輸入患者體內的多能細胞可以逐漸匯聚到病變區域,從而在病變組織周圍形成相對高濃度的多能細胞群,可以充分修復病變區域。
效率:實驗表明,與人體普通修復過程相比,神經生長因子後的組織修復速度要快幾十倍甚至上百倍,使人體受損組織在短時間內快速恢復。
微觀:神經靶向修復療法的治療過程發生在分子水平,在細胞內對病變區域產生治療作用。整個治療過程僅依靠輸液和註射,無創無痛,無需承擔手術的負擔和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