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肝郁氣滯血瘀辨證。
治氣滯血瘀,清熱通腑。
理氣化瘀消腫湯方劑。
它由瞿麥30克、防己9克、川椒5克、葶藶子15克、兩面針9克、莪術5克、枳殼5克、石效散15克、桃仁5克、丹參15克、香附6克組成。
用法:水煎服,1劑量,每日2次。
起源於李文亮。
(2)
辨證:氣滯血瘀,水濕內蘊。
治活血化瘀,理氣健脾,利尿消腫。
方明炙甘草湯。
包括金錢草30克、車前草30克、茯苓皮30克、澤蘭殼10克、大腹皮10克、丹參12克、山藥15克、澤瀉15克、黃芪65438。
用法:水煎服,1劑量,每日2次。
出處是姚公淑芳。
(3)
肝腎陰虛辨證。
治陰利水,輔之以祛瘀。
楊芳明李因水塘。
它由龜板25g、鱉甲15g、生地15g、寸冬15g、腹皮25g、茯苓15g、澤瀉15g、白茅根15g、阿膠10g、澤澤組成。
用法:水煎服,1次,每日2次。
起源於李文亮。
(4)
辨證分型脾腎陽虛、血瘀氣滯、水濕內蘊。
治療方法:健脾溫腎,化瘀利水。
方明·李貴福·湯種被修改了。
它由黨參15g、白術10g、豬苓10g、茯苓10g、附子10g、肉桂3g(另計)、丹參15g、雞血藤20g、當歸10g組成。
用法:水煎服,1劑量,每日2次。
出處是戴進。
最好找個好醫生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