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藥熱敷的功效
1,寒寒
風寒感冒的癥狀包括鼻塞、流鼻涕、咳嗽和全身疼痛。風寒感冒患者要註意保暖和服藥,也可以熱敷輔助。感冒來了,建議熱敷大椎穴,驅除體內寒氣。
風寒感冒可以嘗試以下由中藥組成的偏方:
荊芥粥
荊芥10g、防風12g、薄荷5g、豆豉8g、粳米80g、白糖20g。將前四種草藥在水中煮沸,除去汁液;加入煮成粥的大米,加入藥汁和糖。
蔬菜根姜片飲料
大白菜1莖根,蘿蔔1根,* * *粗切片,生姜3片,紅糖50g,加適量水,煮3-5min,取熱服去汗。
蔥白胡須陳皮紅糖湯
選五六根蔥白須,陳皮可以做,藥店可以買到,加少許生姜和紅糖,煮好,有壹定效果。
桑葉薄荷飲料
取桑葉6克,淡竹葉15克,菊花6克,薄荷3克,糖適量,將桑葉、菊花、淡竹葉加水適量,煮沸,即把藥液倒入茶缸中。飲用時,加入適量白糖當茶飲用。(外感風寒無汗者不宜服用)
五參湯
取荊芥10g、生姜10g、紫蘇葉10g、紅糖30g、茶葉6g,將荊芥、紫蘇葉、生姜切成粗粉,用開水沖泡,蓋緊。將紅糖放入另壹個碗中,趁熱將開水浸泡過的藥液倒入,與紅糖混合,文火煮沸,趁熱飲用。
2、痛經
對於血瘀型痛經,可以用熱敷進行調理。
如果是氣滯血瘀型痛經,可將雲南白藥與酒混合攪拌,然後用棉布包裹,再用布熱敷於下腹部,每日2 ~ 3次,每次5分鐘左右,連用5天,有助於散寒通絡,止痛效果明顯;如果是寒凝血瘀引起的痛經,用吳茱萸藥液熱敷小腹,有助於活血通絡,行氣止痛。
益母草
具有活血調經、利尿消腫的功效。主治月經不調、痛經、閉經等。平時可以這樣吃:將75克益母草、6枚紅棗、200克瘦肉放入鍋中,將水煮沸2小時,加鹽,即可飲用。
當歸
常言道“歸頭補血,歸身養血,歸尾破血,活血通周”。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當歸是中醫常用藥,被譽為“血中聖藥”。臨床上常用於治療女性月經疾病,如痛經、月經不調等。平時可以將當歸切片,取5-10g開水或泡水當茶。也可以在燉雞、燉肉中加入少量當歸。
電子明膠
阿膠能促進血液中紅細胞和血紅蛋白的生成,還能促進鈣的吸收。常用於治療各種出血或貧血。優質阿膠1g,搗碎,放入大碗中,加入兩茶匙黃酒,放入蒸籠中蒸至阿膠完全融化,加入少量紅糖,糖融化後滴幾滴酒。
3.拉肚子
夏天如果空調吹的太多或者不註意保暖,身體會特別容易受寒,引起腹瀉腹痛。對於感冒引起的腹瀉,建議熱敷神闕穴。可以把粗鹽炒熟,然後用布包好,把熱鹽敷在神闕穴上,可以暖脾胃。
治療腹瀉的中草藥有很多。下面是壹些大家常用的偏方:
1.將黨參和大棗準備好,洗凈,放入鍋中,加水煎煮。這個偏方對治療腹瀉,尤其是脾虛泄瀉有很好的效果。
2.將新鮮的樹莓根用水煎服,可以有效止瀉。
3.按2∶1的比例準備好毛蕊花和華中五味子的根,然後用水煎煮。
4.將苦丁茶、鉤藤、五味子、白術炮制後用水煎服,能很好地止瀉,特別是對於那些慢性腹瀉的病例。
5.將桃金娘、車前草、木香加水煮沸,然後將炒好的澱粉加入汁中,攪拌均勻,再曬幹制成片劑。成人每次服用四片左右,不僅服用方便,治療腹瀉也有很好的療效。
2、熱敷粗鹽的好處
1,骨關節相關疾病等。
與骨和關節有關的癥狀,如風、寒、濕、關節痛、疼痛和關節僵硬,如風濕性炎癥和頸椎病、肩周炎、風寒引起的疼痛。將粗鹽包裹在疼痛耐寒的關節處,每次敷20-40分鐘,直到粗鹽逐漸冷卻。
專家提醒,“鹽袋”熱敷相對安全,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對於重癥患者,不能完全替代藥物和手術,應盡早就醫,以免耽誤治療的最佳時機。
2、體內濕氣大,體寒。
熱敷時可以熱敷腳底,每次泡腳後再熱敷,這樣除濕效果的強度增強,驅寒效果明顯。壹個月後,妳的身體會有明顯的變化。
3、勞動人民的肩頸疲勞、乏力、疼痛
長時間伏案工作,特別是長時間保持壹個姿勢,會造成頸、肩、腰的疼痛和僵硬。海鹽
在頸、肩、腰部熱敷,會使局部組織升溫,調節植物神經,改善運動神經功能,擴張毛細血管,加速血液循環,從而使肌肉放松靈活,起到消除疲勞,改善頸肩疼痛的作用。
4、婦科慢性炎癥、宮寒、不孕
有效緩解宮寒引起的痛經,盆腔炎、盆腔積液、附件炎等慢性炎癥,輸卵管堵塞引起的不孕癥。
女性平躺在床上,對照穴位圖,將海鹽熱敷在癥狀反射區或穴位上,壹般在腹部、腰部、臀部等疼痛的地方。非月經期可以壹天敷壹次,月經量少的話可以敷,但是太多的話壹定要暫停。這種方法需要長期堅持使用,才會有更好的效果。
註意:如果打算懷孕,壹定要註意。使用後可能會懷孕。如果孕期繼續熱敷,受精卵會變形。月經期到排卵期最好熱敷。孕婦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