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孩子知道父母的不易,讓孩子懂得感恩和節約,父母為孩子哭泣是最常見、最有效的教育方式。
然而,這樣的教育真的正確嗎?
1哭窮的父母帶著自卑養孩子。
“如果孩子想買玩具,我會告訴他家裏窮,太貴了買不起,他會說我不買。”“是嗎?妳家孩子真懂事!”這些對話熟悉嗎?妳作為父母或者孩子有過這樣的經歷嗎?
家裏有個侄子叫梁瀟。他的父母希望孩子養成不亂花錢的習慣。從小他們就經常對梁瀟說:“家裏窮,妳要懂事。”在父母不斷哭窮的潛移默化下,梁肖試圖變得“什麽都不喜歡,什麽都不想要”。看到自己的孩子如此“懂事”,梁瀟的父母尤其高興。他們見人就誇孩子,我們都羨慕他們的好教養。
當梁肖長大後,他把自己“無欲無求”的性格付諸於愛情。他喜歡壹個女生,卻不敢追她,因為父母哭了,讓他覺得家裏“窮”,配不上別人。我也把它放在我的作品裏。我想升職加薪,但是我覺得我不夠格。我看著同事們贏得了比賽,默默為勝利者歡呼。慢慢地,老板覺得梁肖沒有上進心和競爭力,以能力不足為由解雇了他的侄子。
“窮”是孩子從父母那裏得到的關於家庭的認識。如果他們壹直哭窮,孩子就真的變“懂事”了。殊不知,這樣的“懂事”漸漸變成了自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