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體質調理——上熱下寒體質(轉)

體質調理——上熱下寒體質(轉)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這種體質,也是最復雜的壹種,就是上半身熱下半身冷,身體忽冷忽熱。

這種人的身體特別矛盾。上半身如火,下半身如冰洞。

總是上火,口腔潰瘍,臉上長痘,嗓子疼,很煩。所有這些熱點圖像都集中在它上面。

但是再看下半身,腿腳發冷,腹部發冷,容易拉肚子,痛經。這種冰冷的影像集中在妳身體的下肢。

妳說用我們中醫的方法來調,但是都不對。吃點滋陰清熱的,那是拉肚子;如果吃了溫涼的東西,身上的火會更嚴重。

所以這種朋友很痛苦,說這體質不知道怎麽調。今天就和大家壹起分析壹下這個最難的憲法。

忽冷忽熱的人就是這樣。我們自己來對比壹下:

加熱:

復發性口腔潰瘍

牙齦腫痛,喉嚨痛

痘痘反復生長。

難睡,易醒。

虛不補,吃熱補就上火。

冷:

腳壹年到頭都是冷的

肚臍以下很涼

女性月經量少就會痛經。

想吃冷食,但是容易拉肚子。

舌像最好判斷。

舌尖發紅,部分舌邊發紅。

舌的中下部為白色,有的有厚白膩苔。

自己去吧。是的,勝率高嗎?14到42這個年齡段上熱下寒體質的人很多。我來告訴妳這個憲法是怎麽形成的。

以女性為例。女性14歲時,身體陽氣達到頂峰。這個時候體內的心火很旺,腎氣也很足。這樣,心臟和腎臟的楊琪累積起來,導致體內發熱。但是,很多年輕人不明白這種熱度有多可貴。他們就是想涼快,所以特別喜歡吃涼的東西,比如冰鎮西瓜,冰激淩,沙拉水果等等。總之,越冷的東西,她越喜歡。

這些寒性食物入胃,胃裏的陽氣最先熄滅。

胃中的陽是非常珍貴的。我總是喜歡把人放到大自然中去思考。這胃陽就像是泥土的溫度。如果胃裏沒有陽氣,就和土壤沒有溫度壹樣。

土壤沒有溫度之後,我們再來考慮壹下。生命能在土壤中生長嗎?

所以這些長期喝冷飲的小姑娘,傷了肚子的陽氣之後,身體的元氣壹點點消耗,首先表現出來的就是氣血不足。因為脾胃是氣血,胃裏沒有能量,那麽氣血怎麽轉化呢?

胃裏沒有熱能後,消化食物的能力開始下降,很多女生經常想著節食減肥,使氣血不能滿足供給。

如果只是氣血不足的話,那還是調壹下比較好,更嚴重的是會出現上熱下冷的復雜問題。

那為什麽胃陽虛會導致上熱下寒呢?胃火在中醫概念中屬於相火,肺火、膽火也與胃火相連。都是相位火。這個火是要下去的,是要把心臟的熱能導入腎水。

壹般情況下,心火要和腎中的水相交,這樣火才不會太熱,水才不會太冷。

現在胃火沒了,相火不足,沒有能力引導心火入腎水。

心火不能入水,火在上面燒,水在身下凍。就這樣,上熱下寒的體質開始形成。

這個時候人往往會很難受,要去找醫生治療。但是,大多數醫生對這個問題的認識還不夠。他們見妳上火,就清火,然後就繼續用感冒藥。妳想想,再用感冒藥會有什麽後果?這樣只會傷了肚子裏的陽氣,僅存的陽氣可能會被淹沒掉。

這種治療方式只會適得其反,只會讓身體越來越差。

身體上面越來越熱,身體下面越來越冷。這種體質其實不容易調整。赤腳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壹套調理方法。

壹、上熱下寒體質調理

1,先說泡腳的調理方法。

上熱下寒泡腳處方:黃連5g,黃芩8g,幹姜10g,法半夏10,肉桂5g,艾葉8g,甘草5g。

這個泡腳方子借用了張仲景先生經方的智慧。我來和妳拆解壹下這個方子的思路。

既然是上熱下冷,那麽在調理思路上就要寒熱並用,從上吸取熱量,從下驅散寒氣。

(1),第壹梯隊,用半夏分寒熱。很多朋友都很好奇,為什麽體內的寒熱不能中和?壹杯涼水倒入壹杯開水就變成了溫水。這種冷熱可以中和,何樂而不為呢?其實因為體內的氣不形成對流,熱在上寒在下,中間沒有漩渦,所以寒熱不能對流。半夏這種藥可以消腫,它的穿透力很強,可以分離寒熱的腫結,而且半夏本身是健康的,可以降心火。

(2)第二梯隊用黃芩、黃連清熱。黃連用於清心胃火,苦黃連力也降低,所以可以沿著心、胃、腎之路降火。

然後加入黃芩。黃芩主要作用於膽和肺,能從右側降火。這樣上面的火就會從兩個通道壹起下降,最終目的是下降到下面的水裏。

(3)第三梯隊用肉桂、幹姜溫陽散寒。肉桂性溫,能引火回元,作用於肚臍下部,在此處會繼續引火下行,引至腎水。幹姜性熱味辛,辛味散,氣自左向外展開,形成壹圈。同時幹姜是熱的,用來驅趕下面的寒氣。艾葉配合艾葉溫經,艾葉可以溫十二經寒氣,提高祛寒效果。

(4)、第四梯隊就是這個甘草,用來調和寒熱,讓方中這些藥物的氣機能夠很好的工作。

這個泡腳方子的使用思路,基本上是出自張仲景先生的經典方子思路。

2.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如何用中藥湯劑來調節這種上熱下寒的體質。

方劑方面,《傷寒論》甘草瀉心湯最為正確。

半夏9克,黃芩6克,幹姜6克,人參6克,黃連3克,大棗4克,炙甘草9克。

好了,我們來分析壹下張仲景先生的這個方子。

我們在分析上熱下寒的體質的時候上火了。主要問題是胃裏沒有能量。

(1),第壹步,去建中,建立脾胃之土。它是用什麽建造的?張仲景用的是人參+大棗+炙甘草。

張仲景當時的人參不是我們現在的東北人參,而是黨參。所以我們來看看這個方子裏人參的實際情況。如果脾胃虛寒比較嚴重,可以用人參。脾胃虛寒不嚴重的,改黨參,按原方精神。

紅棗人參可以穩定中焦。

(2)、第二梯隊是用半夏消除胃脘痛。很多朋友都知道半夏是祛痰的。其實半夏還擅長消腫。什麽是痞子?之所以是腫塊,是因為胃裏寒熱交織,這些寒熱交織,密不可分。那我們現在就來解決寒熱問題,壹定要把這些病理產物分開。半夏很擅長消除這些腫塊。

(3)第三梯隊是寒熱結合。用黃連、黃芩清除壹部分心熱、肺熱、胃熱,然後引火下行,用大辛熱姜散下焦寒。

所以張仲景被稱為醫聖的原因自然是最好的。藥方攻守兼備,寒熱並用。自然是最適合我們講的上熱下寒體質的藥方。

其實我們現代人也不知道這些方子怎麽用,只是單純的認為這個方子治什麽病,調什麽體質。

經方100余方,全書無壹病。如果治病,《傷寒論》只講六病,即太陽病、陽明病、少陽病、太陰病、少陰病、厥陰病。

我們這些現代中醫的學生,大多看不懂《傷寒論》,也都知道方子經典,但是不會用。事實上,如果我們理解了這100個處方,90%以上的疾病都會被治愈。但很可惜,我們現代人沒有足夠的智慧去研究經典中的東西。

以這首《甘草瀉心湯》為例。原文沒說治什麽病,只列了幾個癥狀,所以說用了甘草瀉心湯。我們只能在現代按照自己的理解去揣摩醫聖的含義。事實上,甘草瀉心湯可以治療很多疾病。

例如胃炎、腸炎、胃潰瘍、胃黏膜損傷、口腔潰瘍等。,都可以用這個方子。

我們現代對待疾病的思維其實是混亂的,而且越來越混亂。現代我們分了很多病名,於是我們就去追,結果我們研究了壹個病哪個方子最好,我們研究了,最後發現解決不了。《傷寒論》的思路是化繁為簡,將疾病分為六種。不管妳叫什麽名字,所有的病都逃不出六經的框架,最後都能為妳治好。

因此,妳可以去看看。當我與妳分享處方時,我優先考慮經典處方。我自己的方子也是基於經典的思維,大家都用的很好。就是這個原因。

瀉心湯在《傷寒論》中有三個方劑,半夏瀉心湯、甘草瀉心湯、生姜瀉心湯。其中,半夏瀉心湯與甘草瀉心湯相似,只是甘草用量有壹點變化,其他都壹樣。這裏不用分的那麽細,把它們當做壹個就行了。另壹款生姜止瀉湯是在甘草止瀉湯的基礎上,加入了生姜12g。

生姜瀉心湯:

半夏9克,黃芩6克,幹姜6克,人參6克,黃連3克,大棗4枚,炙甘草9克,生姜12克。

生姜主要用於止嘔散濕。所以,如果妳腸胃不好,吃藥後容易惡心嘔吐,或者胃裏濕氣比較多,就用這個生姜止瀉湯服用吧。

壹般來說,上熱下寒的人,用張仲景的“上熱下寒”的瀉下湯泡腳方,體質會逐漸改善。

看到微信官方賬號的“赤腳理論”,感覺挺好的。以上摘自《赤腳理論》。

  • 上一篇:寶寶感冒了,鼻塞和喉嚨癢怎麽辦?
  • 下一篇:孕婦可以吃烤肉拌飯嗎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