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水腫病又稱豬大腸桿菌病毒血癥,俗稱仔豬“搖擺病”,是斷奶仔豬的常見病、多發病。發生在斷奶後1-2周,發病率低,死亡率高。該病無明顯季節性,春季4-5月和秋季9-10多發,特別是在氣候突變、雨季和飼養條件突變時。1.發病情況:某飼養小區壹戶人家從外地買了40頭55日齡的仔豬。餵了兩天,兩頭豬突然發病,1頭豬瞬間死亡,然後4頭豬發病。據店主說,這些豬是在某畜牧場買的,按程序免疫了豬瘟、豬丹毒、豬肺病、仔豬副傷寒,於是開始懷疑。經屍檢和實驗室診斷,確診為溶血性大腸桿菌引起的仔豬水腫病,對另外2頭仔豬進行了對癥處理。病情很快得到控制,逐漸康復。2.臨床癥狀:發病的4頭仔豬突然出現高度抑郁,食欲不振或被遺棄,體溫正常。眼、面、結膜、耳增厚,頸、胸、腹部皮下水腫,觸摸時有波動感,不能站立或爬行或雙前肢或後肢麻痹,步態障礙,繼而不能平臥,四肢劃水如遊泳,呼吸先急後淺,後深後緩。部分仔豬出現興奮、過敏、共濟失調、口吐白沫、聲音嘶啞,最後抽搐死亡,病程1-2天。3.病變:營養好,結膜蒼白。屍檢時以胃壁水腫、腸系膜水腫及肝、脾、肺、眼瞼、下頜間隙等皮下組織水腫最為突出,胃底部黏膜彌漫性出血,胃彎、賁門水腫。胃曲的直徑為3厘米,水腫的厚度為2-3厘米。水腫切開後,可見粘膜層和肌層之間有壹層果凍狀水腫,無色或黃色或紅色。腸系膜像胃壁水腫,水腫部分受壓。膀胱粘膜也有輕度充血;硬膜下充血和腦水腫。4.實驗室診斷:4.1無菌采集豬肝和淋巴結,接種於普通瓊脂平板上。在37℃培養65438±02小時後,在培養基上形成凸起、光滑、濕潤的灰白色菌落。將單菌落鉤在培養基上,接種於麥康凱平板上,37℃培養24小時後,可見在麥康凱培養基上形成光滑、濕潤、凸起的粉紅色菌落。4.2取培養物的塗片,並使用革蘭氏染色。鏡檢後發現細菌為單壹或相連的革蘭氏陰性球菌。5.防治:隔離病豬,預防未感染豬。給病豬靜脈註射25%葡萄糖註射液5 ml和維生素C 0.15mg/kg體重,肌肉註射鎮安黴素0.1mg/kg體重,呋塞米10 ml和呋喃唑酮200 mg口服,每天2次,連續3天。調整了整群豬的飼料,加強了圈舍的清潔消毒。6.總結:根據對發病情況的調查,認為斷奶仔豬發病主要是由於飼養管理條件的突變、生活環境的突變、仔豬長途運輸產生的應激,導致仔豬抵抗力下降,誘發仔豬水腫病。本病的主要原因是長途運輸,飼養條件和飼料的變化引起水腫。因此,在生產過程中,要加強對仔豬的管理,對癥治療,采取綜合防治措施,減輕環境的應激,定期消毒,保證仔豬的正常生長發育。
上一篇:誰知道白血病和艾滋病的癥狀和治療方法?下一篇:體質虛弱的人平時應該註意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