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狀皰疹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癥性皮膚病,中醫稱為“纏腰火龍”、“纏腰火丸”,俗稱“蜘蛛瘡”。其主要特征是簇狀水皰,沿周圍神經壹側呈簇狀帶狀分布,並伴有明顯的神經痛。首先感染的是水痘,然後病毒可以在脊髓背根神經節潛伏很長時間。被削弱的免疫功能可誘發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再次運動、生長、繁殖,沿外周神經擴散至皮膚,發生帶狀皰疹。帶狀皰疹患者壹般可獲得對病毒的終身免疫力。
[病因學]
是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對這種病毒免疫的兒童在被感染後會出現水痘。壹些患者感染了這種病毒,但沒有任何癥狀。因為病毒是神經病性的,感染後可以長時間潛伏在脊神經後根神經節的神經元內。當身體抵抗力下降時,病毒就會繁殖,刺激帶狀皰疹。
[臨床表現]
大部分是中老年人。長期使用皮質類固醇或免疫抑制劑更為常見。
病程壹般為半個月左右。
易發區是肋間神經和三叉神經支配的皮膚區。
皮疹特點是在潮紅的基礎上出現壹簇簇丘疹和水皰,大小從小米到綠豆不等,水皰液清澈,嚴重者可為血性或壞死性潰瘍。皮疹單側分布呈帶狀,這是該病的特征。
自覺癥狀,自覺疼痛,劇烈難忍。疼痛可在皮疹出現前出現,表現為超敏反應和輕觸誘發的疼痛。疼痛通常會持續到皮疹完全消退,有時會持續數月。
皮疹開始是皮膚發紅,然後是壹簇綠豆大小的丘疹。1-2天後迅速演變成水皰,水皰沿神經近端呈帶狀發展。幾天後皰壁松弛,皰液混濁,然後逐漸吸收,幹涸。愈合後會留下暫時的紅斑或色素沈著。
[診斷]
水皰叢生,沿壹側的周圍神經呈條狀分布。
在明顯的神經痛中,伴有局部淋巴結腫大。
中間皮膚正常。
很少復發。
[治療]
原理是止痛消炎。保護當地,防止感染
1.藥物療法
抗病毒藥物:根據病因選擇抗病毒藥物,如利巴韋林、阿昔洛韋、幹擾素及口服中西藥,可不同程度抑制病毒,促進患者康復。及時有效的足量用藥有時可以減少後遺癥的發生。
增強免疫力的藥物:潑尼松、多核細胞、核苷酸等。
促進神經修復的藥物:如維生素B 1、維生素B 12、甲鈷胺等。
2.理療
目前使用的物理治療方法主要有紫外線、超短波、線偏振光、遠紅外線、激光等。治療的主要作用是消炎止痛。
3.椎旁和神經根阻滯
也可通過椎旁孔內神經根周圍註射治療藥物或使用相應的神經節阻滯用於急性帶狀皰疹的臨床治療,效果同樣滿意,但必須定位準確,臨床技術操作要求也較高,必須註意防止並發癥。
4.硬膜外腔註射藥物
硬膜外腔是黃韌帶和硬腦膜之間的潛在空間,充滿結締組織、血管、神經根和脂肪。註射藥物直接作用於急性帶狀皰疹患者的患處組織和神經,在臨床上可以達到及時滿意的止痛效果,縮短病程,促進急性帶狀皰疹的康復。
5.針灸和拔罐
針灸拔罐治療帶狀皰疹,是為了拔出體內的毒邪,驅除體內的邪血,從而達到止痛治病的目的。
6.綜合治理
帶狀皰疹的綜合治療,即口服中西藥物、局部註射藥物、神經根藥物封閉、物理治療、外用止痛搽劑等。尤其對於帶狀皰疹急性期,3-5次即可痊愈,壹般不會留下神經痛。
目前空軍總醫院理療科疼痛門診采用綜合療法治療急性帶狀皰疹,總有效率100%,2-3次即可痊愈。
偏方
蛇膽瘡:用壹小團幹煙油(或3支吸過的香煙過濾嘴),加適量水調勻,敷於患處,每日3次,3~5天即可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