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汗是陰虛引起的。吃六味地黃丸。主要是腎陽虛。老年人盜汗壹般是腎虛引起的。。找個好點的中醫開點補腎的藥,癥狀就能減輕~!出汗是對身體的壹種保護,盜汗的原因有很多,不僅與睡眠環境的空氣流通、被褥是否透氣有關,還與某些疾病如肺結核、心內膜炎或淋巴瘤等惡性腫瘤有關。此外,內分泌失調,如糖尿病、甲亢患者,以及情緒障礙、植物神經紊亂的人,晚上也會大量出汗。從中醫的角度來說,盜汗可能是氣虛或者陰虛引起的。如果盜汗是氣虛所致,血管舒張功能壹般較差,可用補中益氣湯加減調整。心血不足引起的盜汗、心悸、失眠,可用歸脾湯加減治療。如果是陰虛體質引起的,身體會燥熱,也會出現盜汗。此時可用六味地黃丸加減方改善陰虛火旺引起的盜汗,宜滋陰降火,故應以當歸黃流湯為加減方,但仍建議辨證後服用中藥改善。盜汗有兩種,壹種是生理性的;壹種是病理性的。現代醫學認為,兒童新陳代謝旺盛,活潑好動,出汗往往比成人多,這是壹種生理現象。該證的名稱來源於《金匱要略》,又稱睡汗。指入睡後出汗,醒來後停止。多為疲勞,尤其是陰虛者。詳見疲勞、陰虛盜汗。中醫說“陰虛盜汗”,“陽虛自汗”。睡眠時出汗稱為“盜汗”。盜汗是中醫的壹個證候名稱,表現為入睡後異常出汗,醒後停止出汗。《金匱要略·水氣》中“吃飯出汗也是累人的,常常盜汗。”《景嶽全舒汗證》指出:“自汗盜汗也有自己的陰陽之證,不能說自汗壹定屬於陽虛,盜汗壹定屬於陰虛”。此外,張景嶽在《經越全舒汗證》中也說,自汗和盜汗有不同的陰陽證候,所以不能說自汗壹定屬於陽虛,盜汗壹定屬於陰虛。此外,還有陰虛所致的陰陽兩虛、血瘀所致的水濕瘀阻等。,辨證時需要仔細考察,所以細分為:陰虛盜汗、陽虛盜汗、氣虛盜汗、血瘀盜汗、血虛盜汗、濕阻盜汗、外感盜汗。可以選擇中成藥二至丸、白質地黃丸、六味地黃丸。中醫認為“汗為心液”。如果盜汗長期堅持,心陰受損非常嚴重,應該積極治療。在治療的同時,要特別註意自我保健。要點如下:(1)在藥物治療的同時,要加強必要的體育鍛煉,養成規律的生活習慣,註意勞逸結合。(2)飲食方面,要探索對自身病癥和證候有利或有害的飲食忌口規律,進行最適合自身的飲食治療和調理。在陰虛血熱、陰虛火旺患者的情況下,應戒辛辣辛辣食物,不飲酒,多吃滋陰清熱的新鮮蔬菜,使汗腺的分泌功能在身體健康的基礎上得到牢固的恢復。(3)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適當調節居住環境的溫度和濕度。比如陰虛血熱的人,生活環境要稍微涼快壹點。(4)患者的被褥、被褥、睡衣等。應勤脫勤洗或涼曬保持幹燥,並應勤洗澡以減少汗液對皮膚的刺激。(5)盜汗嚴重、長期臥床的患者家屬要特別註意加強護理,避免發生褥瘡。還要註意觀察病人的面色、意識和出汗情況,如有特殊變化要及時向醫生匯報。夜間出汗屬於自汗範疇,中醫稱之為盜汗。分為原發性多汗癥和繼發性多汗癥兩種。前者未知,可能與中樞神經系統紊亂導致自主神經系統汗腺分泌纖維過多有關,而個體則與遺傳有關。中醫把出汗分為自汗和盜汗,盜汗又分為外感盜汗和內傷盜汗。外感盜汗是由於外感邪氣侵入內表,外接於表所致。睡眠時,邪氣乘虛表陽,衛氣不密,迫使津液外泄。壹覺醒來,氣散於表,止汗,乏力盜汗多為腎損傷所致。腎邪襲肺,衛氣不固,心液不能積,稱為盜汗。其中有陽虛、陰虛、氣陰兩虛、心腎兩虛。從妳目前的情況來看,妳的盜汗和心腎兩臟的盜汗差不多,可以水火相濟。試試以下中藥:生曬參10g黃芪15g當歸25g煆龍骨30g(先煎)。遠誌10g熟地黃10g肉蓯蓉10g山藥15g菟絲子10g三七10g鹿茸10g蛇床子10g白芍12g,水煎服,每日壹劑。
上一篇:如何去除白蚜蟲?下一篇:《李成》中的兩種巫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