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寶草藥》)
不同的名品豆根、黃結(經典方劑)、苦豆根(中草藥手冊)。
來源主要是豆科植物蠶豆的根。
植物形態學山豆根,又名苦豆子。
灌木,直立或近平臥,高1 ~ 2米。根通常2-5根,圓柱形,黃褐色。莖為圓柱形,表面有溝槽,密被短柔毛,莖的上部常彎曲成之字形。奇數羽狀復葉,互生,小葉11 ~ 17,長(卵圓形或卵圓形,長1 ~ 2.5厘米,寬0.5 ~ 1.5厘米,頂端1小葉較大,多為卵圓形,均為卵圓形。葉柄短,密被短柔毛。總狀花序頂生;長12 ~ 15厘米,密被短毛;花萼寬鐘形,被稀疏的毛覆蓋,頂部有5個三角形的短齒;蝴蝶花冠黃白色;雄蕊10,花藥背著,花絲纖細;雌蕊1,子房上位,圓柱形,花柱彎曲,柱頭圓形,簇生長柔毛。豆莢呈紫黑色,串珠狀。花期從4月到5月。
出生在巖石山腳下或巖石縫隙中。分布於中國南方。
4-5月或8-9月采收,挖坑,去莖、葉、須根,洗凈曬幹。
藥材的幹燥根不規則,呈結節狀,頂端常有莖基或莖痕,其下有數根。根長圓柱形,有時分枝,稍彎曲,長10 ~ 36厘米,直徑0.3 ~ 1厘米;表面褐色至暗褐色,有縱向皺紋,皮孔略突出。堅硬,不易折斷,斷面略扁平,呈淺褐色,可見環狀形成層,中央無髓。氣息微弱,味道極其苦澀。最好是粗的,大的,粉的。
地點:廣西。
除了上述主要的山豆根之外,商品山豆根還廣泛用於以下方面:
①蝙蝠葛
為防己科植物蝙蝠葛的根莖,在東北、華北、山西、山東、青海、甘肅等地均有使用(見“蝙蝠葛”、“野葛”)。
②馬鈴薯根
為豆科木藍、黃木藍、宜昌木藍、蘇木藍、陜西木藍、花木蘭的根及根莖,在江蘇、湖北、河南、甘肅、陜西等地均有使用。
藥材特征:根頭部為不規則塊狀,上端常留莖基部或莖痕,其下有數根。根長圓柱形,有時分叉。稍彎曲,長15 ~ 50厘米,直徑4 ~ 10毫米,表面灰黃色或黃褐色,有水平皮孔和縱向皺紋,偶有橫向裂紋,有時軟木有鱗片。堅硬,不易折斷,橫切面黃白色或淡黃色,表皮呈纖維狀,中心無髓。口氣淡,口苦。
③都雲根
它是豆科野生扁豆的根,也是毛茛科簡單升麻的根莖,在雲南使用。
加工、去雜、分級、泡水、撈出、潤透、切片、曬幹。
性苦性寒。
①《開寶本草》:“味甘,性寒,無毒。”
②孟茜比譚瑤義:“其味極苦。”
③《本草鄭錚》:“味苦,性寒。”
歸經:“入心、肺、大腸。”
功能:清火解毒,消腫止痛。治療喉癰、喉炎、喉炎、牙齦腫痛、咳喘熱、黃疸、痢疾、痔病、熱脹、脫發、疥瘡、蛇、蟲、狗咬傷。
(1)《開寶本草》:“主解諸藥,止痛。”消瘡、消腫、急性黃熱病、止咳、殺蟲。"
②《本草經》:“含以利咽。”
內服用法用量:煎服,3 ~ 5元;或者磨汁。外用:漱口或搗實。
應避免脾胃虛寒和寒性腹瀉。
(1)《本草經》:“虛寒者勿服。”
②本草:“脾虛泄瀉,少食者,不可觸唇。”
(3)《德培本草》:“虛火引起肺部炎癥、咽喉腫痛者禁用。”
藥方①治咽喉癰:用山豆根加醋研末,涎逐後愈。如果情況嚴重到說不出話,雞毛會被頻繁掃入喉嚨導致口水。(《雷勇·鐘芳》)
②治療急性喉風綜合征,咬牙加水谷:山豆根、白藥等。用水煎服。(“手術療法”)
(3)治積熱咽喉腫痛:山豆根壹兩,北大荒、四川升麻各壹半,硝(生)各壹半。最後,蜜丸被提煉,如肥皂。每粒藥丸都包在壹個薄薄的棉布袋裏,疼得不太厲害的時候裏面裝著咽液。(《任齋知止方》山豆根丸)
(4)治太陽少陰之火,受風寒拘束,通而不通,咽喉腫痛,痰稠濁,疼痛尷尬。發育成肉鵝的:射幹、麥冬、花粉、甘草、玄參、山豆根。用水煎服。(《善待兒童新書》山豆根湯)
⑤治牙痛:痛含山豆根壹根。
⑥治五黃:山豆根粉,空心水調二錢。
⑦治白痢:山豆根、蜜丸泥。空心,水煎20丸,分三次服。(⑤急診處方公布如下)
⑧咽喉上膈熱毒所致淋巴結核的治療:山豆根、紫蘇葉、細銼、煎服。睡衣。(《仁濟知止方》山豆根方)
⑨治熱腫:山豆根,水碾稠汁塗,幹即愈塗。
⑩治頭風,頭上白屑:山豆根,搗碎,塗油。
⑾治癬瘡:山豆根,搗碎,臘月塗豬脂。
⑿治白蟲:每天早晨將山豆根粉與三錢用熱空心酒調和。
【13】治五種痔瘡:山豆根、水燕服。
14.治療狗咬傷,蜉蝣瘡,蛇咬傷,蜘蛛咬傷和禿頭瘡:山豆根,水敷料。(⑨在“應急方”下面)
臨床應用①治療宮頸糜爛
將山豆根(品種未知,下同)研磨成細粉,高壓滅菌。先用1: 1000新潔爾滅消毒宮頸,再用棉球蘸山豆根粉塗宮頸糜爛,每1 ~ 3天壹次,10次為壹個療程。觀察320例。壹個療程後,治愈156例,好轉94例,無效70例。有效率為78.65438±0%。
②鉤端螺旋體病的治療
取山豆根5元,大青葉2兩,生甘草5元,用4倍的水浸泡半天,煎兩次,合並濾液,每日服用4次。治療12例,治愈11例;無效1例。觀察到平均體溫降至65438±0.63天,主要癥狀和體征大多在3 ~ 5天內明顯緩解或消失。
根據臨床研究,山豆根已用於多種癌癥,但其療效仍不確定。
提醒妳:山豆根1這種中草藥來自網絡。使用前請遵醫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