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性診斷以真菌尿為基礎,定位診斷常用以下方法:
①膀胱沖洗後無菌尿培養。排空膀胱後,患者用三腔導管將藥液(生理鹽水100ml,卡那黴素1g,α糜蛋白酶10mg)註入膀胱,然後排空膀胱45min分鐘,再用2L無菌生理鹽水沖洗膀胱數次。最後,為1培養標本保留幾毫升洗滌液。如果2號~ 5號尿樣菌落數> 102個/ml,則為上尿路感染(腎盂腎炎);
②尿中抗體包裹細菌的免疫熒光檢測:腎盂腎炎時,機體能產生抗體包裹細菌,此試驗為陽性;
③尿β2-微球蛋白的測定:β2-微球蛋白經腎小球濾過後被近端腎小管完全重吸收,然後降解。因此,同時測定血和尿β2-微球蛋白含量,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近端腎小管功能是否受損,從而區分上尿路感染或下尿路感染。
急性腎盂腎炎的診斷:根據全身中毒、腰痛、腎區叩擊痛、泌尿系統表現、真性菌尿等癥狀,可作初步診斷,最後確診需作定位檢查。表現不典型的患者需要多次查尿,參考多次實驗檢查結果才能確診。
2.識別點
(1)慢性腎盂腎炎:典型病例有急性腎盂腎炎病史半年以上或1年,尿細菌試驗陽性。臨床上有腎小管功能不全,如夜尿癥、缺鉀或缺鹽性腎病、腎小管酸中毒,晚期出現貧血和氮質血癥。x線或b超顯示腎盂、腎盞變形、狹窄,雙腎外形不對稱、骨瘦如柴。不典型病例表現為高血壓、血尿和低熱,或隱匿性表現為無癥狀菌尿。結合實驗室檢查,有助於診斷。
(2)腎結核:該病是由結核桿菌引起的特異性感染,以尿頻、尿急、尿痛較為突出,壹般抗生素治療無效。部分患者可有腎外結核病竈,如肺結核、附睪結核,出現血尿的機會較多。尿沈渣塗片可見結核分枝桿菌,X線檢查可見結核鈣化竈,腎盂造影腎盞有蟲樣改變。
(3)慢性腎小球腎炎:本病易並發尿路感染,導致腎功能衰竭時與慢性腎盂腎炎難以鑒別。慢性腎炎往往有較長的水腫和高血壓病史,尿蛋白較多。腎小球濾過功能比腎小管功能損害更早、更突出。復雜性尿路感染的治療容易改善,但腎功能很難恢復。
雙腎縮小,對稱壹致,腎盂腎盞無變化。
(4)尿道綜合征:又稱無菌性尿頻排尿困難綜合征,多發生於年輕女性,癥狀為尿路刺激,無全身中毒;尿細菌培養陰性;尿常規檢查,白細胞可略有增加。
其原因與局部尿路損傷、刺激或過敏以及尿動力學功能異常有關。有些患者是病毒和支原體感染,要註意排除。
治療原則是消除病原體,控制臨床癥狀,去除誘發因素,防止復發。
1.急性膀胱炎多由單壹大腸桿菌感染引起,部分患者為自限性。短期治療可給予3 ~ 7天,甲氧芐啶0.1g,2次/d或氧氟沙星0.2g,2次/d..也可以采用單次大劑量治療,可以選擇復方磺胺甲噁唑5片,阿莫西林3g,頭孢氨芐2g,治療後第4天和第2、6周檢查。不復發是現階段的治愈,復發者提示並發尿路感染或腎盂腎炎。
2.急性腎盂腎炎
(1)壹般治療:有發熱等明顯中毒癥狀者,或有嚴重血尿、尿路刺激者,應臥床休息;吃富含熱量和維生素、容易消化的食物;高熱脫水患者應給予靜脈補液,多飲水,使尿量達到3 000 ml/d以上,以保證尿路沖洗效果。
(2)抗生素的應用:原則上應根據病原菌和藥敏試驗結果選擇抗生素,因此給藥前應取尿樣進行細菌培養。由於多數病例是革蘭陰性桿菌感染,往往需要等待尿培養結果,即首選針對此類細菌的有效藥物治療。輕度患者應盡量服用單壹藥物,口服有效抗生素2周;重癥患者應肌肉註射或靜脈註射抗生素,壹般采取兩種抗生素聯合用藥。腎功能不全的人應避免使用腎毒性抗生素。臨床上常用的藥物有:
①半合成廣譜青黴素類。氨芐西林0.5 ~ 1g,3 ~ 4次/d;哌拉西林3g,4次/d,靜脈滴註1次。
②氨基糖苷類。阿米卡星0.2g,2次/d,肌肉註射,或0.4 ~ 0.6g,1次/d,靜脈滴註;慶大黴素80,000 U,2次/d,肌肉註射,或240,000 U,1次/d,靜脈滴註。
③喹諾酮類。目前治療尿路感染的常用藥物有諾氟沙星、氧氟沙星、環丙沙星、左氧氟沙星。
④頭孢菌素類。是壹種廣譜高效的抗生素,壹般不作為首選。當細菌產生耐藥性或嚴重感染時,選擇它。常用頭孢氨芐,2g/d,分兩次口服;頭孢唑啉(先鋒五號),4 ~ 6g/d靜脈滴註;頭孢哌酮(先鋒必),2g/d,肌肉註射或靜脈滴註;頭孢曲松(多菌靈)2g/d,肌肉註射或靜脈滴註;頭孢噻肟(福達欣)1 ~ 2g/d,肌肉註射或靜脈滴註。
⑤其他。甲硝唑、磺胺類、呋喃類也可選用。
使用抗生素直至癥狀消失,尿常規轉陰,連續三次尿培養陰性,直至3 ~ 5天後。
3.中醫辨證論治指的是“淋”、“腰痛”這兩個範疇。
預防和加強健康宣傳教育。多喝水,勤排尿。註意保持外陰清潔,尤其是經期、孕期和產褥期。避免醫源性感染,使用尿路器械,需要留置尿管者要定期更換和預防用藥,去除對身體的易感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