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這孩子因感冒發燒了。
(1)家長如何判斷孩子感冒發燒?
風寒發熱的中醫辨證要點是:清鼻、清稀痰、舌紅不出汗。
判斷孩子是否因風寒發熱,必須完全符合以上證型才能確定。只要有壹個不符合要求,就要繼續辨證。比如孩子的鼻子和痰不是稀的,而是黃的,說明是熱的;或者孩子的舌頭紅了,說明天熱了;或者孩子老是出汗,又不是感冒發燒。家長壹定要綜合判斷。
②小兒風寒發熱治療處方:蔥、姜、豆豉湯。
配方:洋蔥1(連根帶須),生姜2片(帶皮),豆豉5g(藥店買)。
用量:三歲以下兒童壹次少於半碗。三歲以上的孩子壹次喝半碗。六歲以上的孩子可以壹次喝半碗以上或壹碗。適當的頻率服用,服用後汗液和發熱會消退。
具體做法:將大蔥切成3厘米長的小段,將鮮姜切成1元硬幣粗細的兩片,放入5克淡豆豉,煮5分鐘。飯後半小時左右服用。
孩子發燒了怎麽辦?這些11的退燒方法立竿見影!
2.這孩子因風熱而發燒
(1)家長如何判斷孩子是否有風熱發熱?
風熱熱病中醫辨證要點:鼻涕黃濁,痰黃粘稠,腫痛(舌、喉、扁桃體、淋巴結),微汗。
②小兒風熱發熱治療方藥:菊花稀豆豉湯。
配方:菊花6克,薄荷6克,豆豉5克。
用量:三歲以下兒童壹次少於半碗。三歲以上的孩子壹次喝半碗。六歲以上的孩子可以壹次喝半碗以上或壹碗。適當的頻率服用,服用後汗液和發熱會消退。
具體做法:將菊花、薄荷、豆豉放入水中煮沸,再煮沸5分鐘。飯後半小時左右服用。
3.孩子積食發燒
(1)家長如何判斷孩子積食發熱?
積食發熱中醫辨證要點是:不想吃,腹脹,口臭,紅黃稠,大便不規則,睡眠不好。
其實除了上面提到的三點,食物瀦留的癥狀還包括:嘔吐、食物酸味或消化不良、口腔潰瘍、手足發熱、出汗、過敏等,但這些都不是必然的,所以家長主要以上述三組癥狀作為自己的判斷證候。
②小兒食積發熱治療方:山楂陳皮大脈湯。
配方:山楂8克,陳皮6克,大麥8克。
用量:三歲以下兒童壹次少於半碗。三歲以上的孩子壹次喝半碗。六歲以上的孩子可以壹次喝半碗以上或壹碗。適當的頻率服用,服用後汗液和發熱會消退。
具體做法:將山楂、陳皮、大麥放入水中煮沸,再煮沸5分鐘。飯後半小時以上服用。
孩子發燒了怎麽辦?這些11的退燒方法立竿見影!
4.這孩子發燒了。
(1)家長如何判斷孩子感冒發燒了?
熱性休克的中醫辨證要點是哭鬧、睡眠不安、手腳活動。
②小兒驚風發熱外治法:菊花枕
用藥:白菊花100g,綠豆衣100g,蠶沙200g。正規的中藥店都可以買到。
菊花枕對於受驚嚇上火的孩子是特別好的外治。它起源於隋代晁所著的《諸病源論》,是針對小兒易熱化火的體質特點而特制的。
5.這孩子感冒發燒。
(1)家長如何判斷孩子是感冒袋火型發燒?
壹般情況下,兒童發熱初期多為風寒發熱,但如果孩子體質過熱或治療不當,可能很快轉為風熱發熱。這種從風寒發熱到風熱發熱的中間狀態,稱為“寒包火熱”,也稱外寒內熱。“寒包絡火”,顧名思義,就是寒在外,火在內,內火被外寒所籠罩。這個時候孩子的皮膚肌肉表面表現為風寒發熱,表現為發熱,不出汗,但是妳再往裏走就表現為風熱發熱,表現為流鼻涕,痰黃,舌紅,舌苔黃。同時,咽喉、扁桃體和淋巴結也可能變得紅腫、疼痛,兒童也可能出現心煩和哭泣等癥狀,因為風寒進入體內轉化為熱量。
②治療小兒熱病的中成藥處方:麻杏石幹顆粒。
孩子感冒包火發燒,家長可以選擇麻杏石幹顆粒。
具體用量:壹般情況下,三歲以下兒童壹次吃成人的三分之壹,三歲以上六歲以下兒童壹次吃二分之壹,六歲以上兒童按成人服用。壹直吃到微汗發燒。
孩子發燒了怎麽辦?這些11的退燒方法立竿見影!
6.孩子發燒少陽。
(1)家長如何判斷孩子得了少陽熱?
首先是冷熱——孩子壹會兒覺得冷,壹會兒覺得熱,或者壹會兒發燒,然後就不發燒了。這叫冷熱。除感冒發熱外,患兒還可伴有惡心、嘔吐、口苦、咽幹或腫脹、眼睛發紅、酸脹、見物有黑影,或經常流淚,以及耳痛、發癢、耳聾、心煩哭鬧、不想吃飯、舌邊紅、苔白黃等癥狀。
少陽熱的癥狀很多,也很復雜,並不是所有的癥狀都可能出現。壹般情況下,如果孩子發燒,同時出現上述三種癥狀,如寒熱、惡心、口苦,或發熱、嘔吐、咽幹等。,那麽我們基本可以判斷發熱是少陽熱。
②小柴胡顆粒,治療小兒少陽發熱的中成藥處方。
和解少陽,可以給孩子小柴胡顆粒。
具體用量:壹般情況下,三歲以下兒童壹次吃成人的三分之壹,三歲以上六歲以下兒童壹次吃二分之壹,六歲以上兒童按成人服用。
7.這孩子感冒、潮濕、發燒
(1)家長如何判斷孩子是否感冒、潮濕、發燒?
寒濕發熱,除發熱本身外,首先表現為頭痛、頭暈。如果孩子發燒的時候總是抱著頭或者磕著頭,那麽我們就要考慮到發燒可能是寒濕引起的。同時,孩子還可能出現胸悶、惡心、嘔吐、腹瀉等癥狀,這些都是濕濁之氣影響胃腸功能的表現。上吐下瀉是指身體本能地想把寒濕排出體外;不想吃東西,胸部發脹,也是身體的壹種自我保護措施。
此外,還有壹些癥狀也可以幫助家長判斷孩子是否有寒濕發熱,如身體疲勞、肌肉疼痛、懶得動等。因為發熱是寒濕致病,孩子脾胃的陽氣也比較受傷,所以寒濕發熱的舌象是舌質淡胖,苔白膩,水淡。舌苔之所以滑,是因為孩子體內有濕。那麽,白膩是什麽意思呢?苔白表示體內無熱,邪氣寒;舌苔油膩是由於體內有濕濁之氣,所以在舌面呈現出壹層很厚很密的舌苔,就像奶油冰淇淋壹樣。
②小兒寒濕發熱外治法:藿香正氣水貼肚臍。
可以用衛生棉條蘸藿香正氣水,用膠帶粘在孩子肚臍上。藿香正氣水裏有很多祛寒濕的藥。寒濕之邪壹旦祛除,發熱、頭重、胸滿等癥狀自然就好了。
使用藿香正氣水需要註意兩個問題:
第壹,藿香正氣水裏有酒精,孩子的皮膚很嬌嫩,尤其是肚臍更嬌嫩,貼上去孩子可能會有刺痛感。所以,如果孩子還小,可以用藿香正氣膠囊,把膠囊裏的顆粒倒出來,用溫水調勻,貼在肚臍上。
第二種是貼在孩子身上,微微出汗,不要發燒就好,也不要貼太久,不然容易上火。
孩子發燒了怎麽辦?這些11的退燒方法立竿見影!
8.這孩子有濕溫發燒。
(1)家長如何判斷孩子是否有濕溫發熱?
濕熱的癥狀基本上是風熱、少陽、寒濕三熱的結合,表現為寒熱、微汗、鼻黃、頭重、胸痛、惡心、嘔吐腹瀉、倦怠身痛、口苦、咽幹或紅、目赤、酸、心煩、啼哭、不願進食等。因濕溫發熱後,舌雖也胖,但不像因濕溫發熱時那樣蒼白,反而更紅,尤其是舌尖。同時舌苔也不再白膩,而是變得白中帶點黃毛。
(2)用於治療兒童濕熱發熱。外治法:用小柴胡顆粒和藿香正氣水塗在孩子肚臍上。
濕溫發熱的孩子可以用小柴胡顆粒混合藿香正氣水貼肚臍。如果孩子能口服這兩種藥,那就更好了。
口服劑量:壹般情況下,三歲以下兒童吃成人的三分之壹,三歲以上六歲以下兒童壹次吃二分之壹,六歲以上兒童按成人服用。
9.這孩子發燒了,營地和健康不協調。
(1)家長如何判斷孩子出現了營衛不和的發燒?
其實還有壹種發燒,也是流鼻涕,痰稀。舌頭微紅,但是會出汗,時不時會出汗。是挺多的,但是燒退不了。同時伴有怕風、鼻塞等癥狀。
②桂枝顆粒,治療小兒營衛失調發熱的中成藥處方。
對於營衛不和的發熱,可以服用醫聖張仲景用《傷寒論》桂枝湯制成的中成藥桂枝顆粒。
具體用量:壹般情況下,三歲以下兒童壹次吃成人的三分之壹,三歲以上六歲以下兒童壹次吃二分之壹,六歲以上兒童按成人服用。
喝完桂枝顆粒,喝點熱米粥,然後蓋好被子,好好睡壹覺。全身微微出汗後,發燒自然就好了。
孩子發燒了怎麽辦?這些11的退燒方法立竿見影!
10.這孩子發燒是因為陽虛
(1)家長如何判斷孩子發燒是因為陽虛?
首先,孩子也發燒,不像感冒發燒那樣出汗。同時,孩子會更怕冷——雖然感冒發燒的孩子也怕冷,但不像陽虛的孩子那麽怕冷——他們總喜歡待在溫暖的地方,總喜歡用衣服或被子蓋住身體保暖。另外,孩子的狀態也會變得很“淡化”,臉色不是紅的,而是有點蒼白、無光甚至呆滯,不像感冒發燒時,臉色基本正常,精神也不錯。他應該吃飯,睡覺和玩耍。另外,舌圖也很重要。風寒發燒時,孩子的舌頭看起來是淡紅色,有薄白苔,但陽虛發燒時,根本不紅。因為孩子的陽氣較弱,熱量較少,所以舌體顏色比口腔黏膜內壁顏色淺,舌苔白。
②治療小兒陽虛發熱的中成藥處方:麻黃細辛附子顆粒。
陽虛發熱的中成藥可以選擇麻黃細辛附子顆粒,這也是醫聖張仲景的藥方。
具體用量:壹般情況下,三歲以下兒童壹次吃成人的三分之壹,三歲以上六歲以下兒童壹次吃二分之壹,六歲以上兒童按成人服用。
11.這孩子因氣虛而發燒。
(1)家長如何判斷孩子是氣虛發燒?
首先,我覺得很虛弱,很累。孩子可能不會說自己身體虛弱,但如果孩子總是很累,壹會兒玩不動,基本可以判斷他氣虛。孩子會經常大汗淋漓——因為氣虛,不能正常收汗,導致大汗淋漓。同時,因為氣虛不能很好地把血液推到臉上,孩子的臉也白了,缺乏光澤,就像撒了壹層粉。另外,因為氣虛發熱不受熱邪困擾,所以孩子的舌苔也是蒼白的,舌苔是白的。
氣虛發熱主要表現為疲乏倦怠,舌淡於營衛不和發熱,面色也白而無光澤。另外,氣虛發熱和陽虛發熱也需要區分:陽虛發熱不出汗,雖然也是精神疲勞乏力,而氣虛發熱常出汗。
②玉屏風顆粒,治療小兒氣虛發熱的中成藥處方。
陽虛發熱的孩子也可以服用玉屏風顆粒。
具體用量:壹般情況下,三歲以下兒童壹次吃成人的三分之壹,三歲以上六歲以下兒童壹次吃二分之壹,六歲以上兒童按成人服用。
這藥比較好。如果孩子沒有發燒,但是稍有征兆就容易發燒,也可以服用,可以預防感冒。但需要註意的是,玉屏風顆粒壹定要在孩子舌淡白有苔,且壹直乏力出汗時服用。如果孩子的舌頭發紅發黃,或者不是虛弱出汗,就不適合,否則容易上火。
其實與其對已經形成的疾病進行治療,不如在自己沒生病或者即將生病的時候提前發現,防患於未然,讓它沒有機會發展成疾病。其實這比懂得治病更重要。預防孩子發燒,無非就是用中醫的理念來指導孩子的飲食、穿衣、吃飯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