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豨薟草的用法和功效是什麽?

豨薟草的用法和功效是什麽?

又名粘菜、粘日紮、綠草、豬漿草、肥豬草。

形態特征:黍稷,高30 ~ 100厘米。莖直立,上部分枝常分叉,所有分枝均為灰白色短柔毛。葉片三角狀卵形,寬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4-10厘米,寬2-7厘米,尖端尖,基部寬,向下延伸成具翅柄,葉緣有不規則淺裂或粗齒,兩側有毛,葉背面有腺點。花期4-9月,花黃色,花梗密被短柔毛;總苞寬鐘狀;總苞呈線形匙形或勺狀,腺毛濃密,粘在手上,故名粘菜,氣味如豬,又稱豬膏草;都是管狀花。6-11月果實倒卵形四棱形,黑色,頂端無冠毛,灰褐色環狀突起。夏秋開花前和花期最好將地上部分剪去雜質,少用或曬幹備用。

生長環境分布在長江以南省份和甘肅、陜西兩省。多生於山坡,村落,路旁雜草,灌木,林緣及田野。

性味辛、苦、寒。有壹點毒。祛風除濕,利關節,消腫解毒。

方子第壹方選:瘦草、雞蛋殼、甘草。

用法:分別研成細粉,按1: 1: 2的比例混合均勻,加水制成水丸,如梧桐樹大小,每次服用4.5g,每日2次。

適應癥:地方性氟中毒。第二面:虎耳草15g,紅藤15g,桑寄生10g,蜈蚣15g。

用法:水煎服。

適應癥:類風濕性關節炎疼痛。第三方:豨薟草適量。

用法:九蒸九曬,研成細粉,煉蜜為丸,每丸重6克,每次服2丸,每日2次,用米酒或開水沖服。

主治:半身不遂,產後風痛。第四方:虎耳草15克,防風10克,五加皮10克,紅花3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中風後遺癥,四肢麻木。第五方:鮮草120克(幹品60克)。

用法:水煎去渣,加雞蛋2個煮熟,喝湯吃雞蛋。

適應癥:乳腺炎。第六方:鮮豨薟草60克。

使用方法:將擰幹的衣服搗碎;取鮮半邊蓮60克,鮮白花蛇舌草60克,水煎為茶。

適應癥:食管癌。第七方:豨薟草15g,夏枯草15g。

用法:煎服,每日1劑。

適應癥:高血壓。第八方:豨薟草30克,鉤藤30克,蒼耳6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神經衰弱、失眠。第九方:豨薟草壹斤。

用法:用蜂蜜30克、米酒30克或陳醋30克逐層噴酒,蒸透曬幹;9倍,粉碎,研磨成細粉。然後用蜂蜜600克,熬煮至滴成珠子,藥丸大如梧桐樹。每日20克,早晚兩次,米湯或稀粥送服。

適應癥:腦血管意外後遺癥。

  • 上一篇:黃藥子的功效與作用,黃藥子的功效與作用及其食用方法。
  • 下一篇:行走甘南藏區,觀察洮河流域人民的生活變遷史。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