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中國古代誰被稱為藥王?

中國古代誰被稱為藥王?

在中國古代,孫思邈被稱為藥王。

孫思邈(541-682),京兆花園(今陜西省銅川市耀州區)人,唐代醫學家、道士。孫思邈壹生仕退,隱居山林。親自收藥治病。他收集民間驗方和秘方,總結臨床經驗和前人醫學理論,在醫學和藥理學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後人尊稱他為“藥王”。

孫思邈崇尚養生,身體力行。正因為他熟悉養生藝術,所以能活到100多歲,壹直不忘。他將儒家、道家和外國古印度佛教徒的養生思想與中醫的養生理論相結合,提出了許多實用的養生方法,至今仍在指導人們的日常生活,如保持心態平衡,不盲目追求名利;飲食要適度,不要暴飲暴食;註意氣血的循環,不要懶惰,不要萎靡不振;生活要有規律,不能違背自然規律之類的。

擴展數據

孫思邈認為“人命最重,有千金難買,壹面助之,德行在此之外”,於是將自己的兩部作品命名為《千女兒》,並稱之為《千女兒》、《千女兒與翅膀》。

孫思邈吸收了《黃帝內經》的臟腑理論,在《千金方耀》中首次提出了以臟腑寒熱虛實為中心的雜病分類和辨證論治。經過對張仲景《傷寒論》的整理和研究,將傷寒歸納為十二篇和十五忌,為後人研究《傷寒論》提供了壹個思路,尤其是對泛傷寒。他創立了從方、證、治三方面研究《傷寒論》的方法,開創了後世以方為證的先河。

30卷本的《千金方耀》收錄了5300個方藥和論著,方藥種類繁多,內容豐富。書中內容既有診斷、證候等醫學理論,也有內科、外科、婦科、兒科等臨床學科。分為232個分支,接近現代臨床醫學的分類方法。不僅涉及排毒、急救、養生、食療,還包括針灸、按摩、指導、呼吸等,可謂是對唐代以前中醫發展的壹個很好的總結。

百度百科-孫思邈(唐代醫學家)

  • 上一篇:有沒有治療甲亢的偏方?就是用吊蘭。
  • 下一篇:月經推遲怎麽飲食?月經推遲4天怎麽辦?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