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少
壹般來說,月經量少有兩種情況,壹種是瘀,壹種是虛。瘀是由於某種原因,或寒邪或濕邪,駐留於子宮,阻滯經絡,特別是影響沖任經絡的氣血交換,導致月經稀少。虛是由於氣血本身不足,此時經絡是暢通的,但由於中氣虛弱,氣血沒有足夠的生化來源,月經量自然不增加。
艾灸有兩個作用,壹個是溫補,壹個是補益。溫熱是指艾灸對經絡的疏通作用,可以化解和排出經絡的堵塞,屬於活血化瘀的壹個過程。補益是指艾灸的壯陽固本作用。艾灸通過穴位和經絡給臟腑補充陽氣,使其發揮最佳功能,進而孕育出足夠的氣血,月經量自然會增加。
月經量少,經期艾灸選擇的穴位有中脘、關元、中脘、八角、雪海、三陰交。
月經過多
月經量多的時候艾灸會使經血多,艾灸可能會使經血多,但壹般來說,月經量多的時候艾灸也可以照常使用。我們開頭討論的原因是,它能促進體內垃圾和致病毒素的排出,很可能壹次排出會抵消多次正常渠道的排毒。
但是如果經血排出不幹凈,也就是“崩漏”,這個時候我們就有必要采取措施控制經血了。這個時候我們還是可以用艾灸的,因為艾灸是壹種通過氣血調和陰陽起作用的療法,補充人體的正氣,依靠人體的自我調節能力,而這種調節能力是雙相的。血少能生血,血多能控血,所以崩漏也可以艾灸。
經血滴落不幹凈,經期艾灸穴位:破紅、隱白、大墩。
痛經
嚴格來說,痛經是癥狀,是現象,不是病。痛經的表面現象下,往往隱藏著疾病。這就是痛經的本質和根源。值得壹提的是,如果疼痛的痛經是子宮腺肌病長期引起的,需要引起重視。艾灸可選用:脾俞、中俞、關元、子宮、會來、八角、地極、三陰交、白胤。
我們用艾灸來調理痛經,主要是通過調和氣血。當氣血調和,組織器官得到氣血的充分滋養,就會自然地發揮出本能的排斥反應,即驅病、祛邪、調和內環境的機制。疾病滋生的環境自然消失,疾病自然無法持續,痛經消失,可謂標本兼治。
但是在痛經的急性期,我們沒有時間去尋找病根,從根本上進行調理。這時候更重要的是緩解疼痛,對癥下藥。我們可以艾灸穴位:
痛經經灸穴位:關元、合谷、內關、太沖。
經期頭痛
經期頭痛,癥狀和我們常見的風寒頭痛差不多,原理也差不多。區別就是發病原因。常見的頭痛多由外感風寒、肝炎亢奮引起,而經期頭痛則多了壹個因素,即氣血變化、經血排出,導致頭部血液循環不暢,從而引起頭痛。
艾灸穴位:百會、痛點、合谷、雪海、太沖。
月經腰痛
大部分經期腰痛是由盆腔炎引起的。
經期艾灸穴位:命門、痛點、關元、合谷、三陰交、太沖。
月經期間乳房疼痛
多由肝郁氣滯、胃虛痰濁、陰虛火旺所致。
經期艾灸穴位:肝俞、痛點、鐘山、中間、三陰交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