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殼蟲往往是雄性,有翅膀,會飛。雌蟲和幼蟲壹旦羽化,終生以枝葉或果實為食,造成葉片黃化,枝葉枯萎,樹勢下降,易誘發煤煙病。
擴展數據
控制技術
壹、植物檢疫
介殼蟲往往是固定寄生的,身體較小,主要由寄主枝條、接穗、果實甚至樹幹攜帶並遠距離傳播。因此,苗木、接穗、果實的采購、運輸和保護區都要進行檢疫,防止傳播。
第二,農業防治
加強果園管理,適時中耕、施肥、灌溉,滿足果樹對水肥的需求,可以增強樹勢,提高果樹抗蟲性。結合整形修剪,燒帶蟲的樹枝可以大大減少蟲口數量。
在自然條件下,介殼蟲活動量少,自身傳播擴散能力有限,分布有壹定的局限性。但隨著生產的發展,花卉的交流和運輸頻繁,病蟲害的人為和遠距離傳播的機會越來越多。
檢疫工作規定,花卉可以不帶危險性有害生物(包括各種繁殖材料)運輸。如果發現病蟲害,要采取各種有效措施消滅,防止進壹步蔓延。
第三,生物控制
介殼蟲的天敵包括病原微生物和天敵昆蟲,其中後者最為重要。各地在保護和利用天敵、控制蚧蟲危害方面有壹些成功的經驗,應總結推廣。
例如,瓢蟲是介殼蟲的主要捕食天敵。通過提供庇護所或人工遷移,釋放澳洲瓢蟲、紅瓢蟲和黑邊瓢蟲,可以有效控制介殼蟲和介殼蟲的危害。
寄生蜂和介殼蟲真菌的種類也非常豐富。如太陽小蜂是控制梨小食心蟲的有效天敵,已成為國際上引種利用的對象,應加強進壹步研究。此外,在采取其他防治措施,尤其是化學防治時,應盡量避免殺死天敵。
天敵因素
蚧蟲的天敵種類很多,對其種群有壹定的抑制作用。捕食性天敵是蚧蟲的重要天敵,主要屬於鞘翅目、脈翅目和蟎類,也包括在皮翅目、雙翅目和百翅目中。
常見的捕食性天敵有澳洲瓢蟲、紅瓢蟲、紅瓢蟲和紅唇瓢蟲。
C.棕背草蛉、日本環首草蛉、中華草蛉、陜西草蛉等。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介殼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