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許多醫生,如江蘇省中醫研究院高研究員,通過對門診收治的51例心臟病患者的研究證實,患者舌象的不同確實可以反映心臟病癥狀的不同和心功能異常的程度,臨床上可以將觀察患者舌象作為判斷心功能異常的指標之壹。
中醫認為“心主血脈,又能開舌”,所以當心臟功能出現問題時,就會導致氣血運行不暢而引起的舌色變。當戒慎功能正常時,舌質趨於紅潤柔軟,當戒慎功能出現問題時,往往會有這些常見的變化:
第壹,舌紅心陰虛
原理:正常健康的舌常呈現淡粉色或肉粉色,但如果發現舌質紅暗,就要警惕可能是心血管疾病引起的心陰虛。由於陰虛,容易引起內火,血流加快,表現為舌紅。
癥狀:此類患者可能常伴有心悸、煩躁、睡眠差,或總感覺口幹舌裂。
第二,舌頭發青——血流不暢
原理:清代名醫金申敖曾說:“氣為血所運,血隨氣而行,血隨氣而凝。”東漢名醫張仲景曾在壹部醫書中寫道:“瘀血之夫,唇淡舌青。”所以,當發現舌頭發青發紫時,很可能是由於心臟血液循環功能異常,導致血流停滯緩慢,要警惕血液栓塞。
癥狀:這類患者嚴重時舌部會有深色瘀斑。如果伴有胸悶、胸痛、頭暈、頭痛,要警惕腦血管疾病。如果伴有失眠、心慌、氣短等癥狀,要警惕心血管疾病。
第三,舌白——氣血兩虛
原理:心功能異常時,會因造血不足或血液循環不暢,導致氣血不足,陽氣虧損,反映在舌象上,舌質淡,微胖。淡舌組患者常出現胸部隱痛、胸悶氣短,甚至呼吸時不能平臥,心悸、乏力、面色蒼白、易出汗、脈弱。或肢冷、舌淡胖、脈細弱等。,表現為氣虛(陽)。
癥狀:這類患者還可能出現胸痛、胸悶、畏寒、出汗、乏力、心悸等癥狀。警惕貧血、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等心臟病。
從上面我們可以知道,從舌象觀察心神,不僅僅是舌象的變化,還包括其他癥狀。心臟不好的人,日常飲食要養成少鹽、少糖、少油炸、戒煙戒酒、少脂肪的習慣,每天保證適當的運動,促進血液代謝和循環。
此外,還可以按摩穴位,疏通心臟血管,緩解心臟不適:
1,魚際
取穴:手掌向上伸直後,拇指下端至腕緣有壹條明顯的突出肌肉,醫學上稱之為大魚際。日常按摩可以用雙手搓大魚際,感覺熱就可以了。
作用:按摩這裏可以緩解心臟壓力,促進血液循環,在緊急情況下保護心臟。
2.內關穴
取穴:手腕伸直後,要從手腕橫紋處向手臂方向平指三指,內關穴位於此處兩索肌腱之間。
作用:在胸悶、心慌時按摩此穴,可安神定誌,有效緩解不適,對心臟有保健作用。此外,它對治療心律失常和心肌炎相當有效。
3.公孫穴
取穴:在沿著大腳趾的第壹個關節處,用力壹推,會發現壹個凹陷處,就是公孫穴。日常按摩可以直接用指腹摩擦,力度可以稍大,以有酸脹感為宜。
作用:廣東省中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周說,心臟不好的人要多按摩穴位,能有效緩解心臟不適。這個穴位可以調和全身的氣血,也有助於促進臟腑的造血。平時要註意多按壓緩解疲勞。
參考資料:
1,舌能見心勁(中醫論壇),2015,中醫雜誌。
2.潘秋香,高:心臟病患者舌象與心功能關系的臨床觀察,1990,南京中醫學院學報。
未經作者許可和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