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內服:非經期口服龍膽瀉肝湯(方劑:龍膽草、車前子、木通、黃芩、梔子、當歸、生地、澤瀉、柴胡、甘草),水煎取汁200毫升,早晚服用。方中龍膽為除下焦濕熱之君藥;黃芩、梔子為苦寒清熱瀉火之臣;佐以木通、澤瀉、車前子清熱利濕,使火從尿中出來;當歸、生地養血滋陰;柴胡舒肝膽;甘草調和各種藥物。本方清肝瀉火,消除濕熱,與本病病機相合,治則尋源,從而緩解濕熱所致的外陰瘙癢、帶下、尿頻、尿急等癥狀。
中藥外洗:月經幹凈3天後采用中藥外洗,處方為苦參、黃柏、蒼術、蛇床子、白鮮皮、百部、紫草、地膚子。外洗湯劑用65,438+000 ml的果汁沖洗,坐浴20分鐘,每天65,438+0次。中藥外洗方,月經前後1周治療即可停藥。處方中苦參、黃柏、蒼術清熱燥濕,百部、蛇床子、白鮮皮、地膚子燥濕殺蟲止癢,紫草涼血活血、化瘀祛邪。諸藥合用,活血祛邪,清熱解毒,燥濕殺蟲止癢,標本兼治。另外,支原體與柱狀上皮細胞有很強的親和力,容易在宮頸糜爛面和宮頸管上吸附和定植。中藥沖洗陰道可以增加藥物的接觸面積,使局部有效濃度更高,更有利於殺滅病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