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薺菜100g,鮮姜10g,鹽少許。薺菜洗凈切碎,生姜切片,加水4碗,煮至2碗,加鹽調味。壹天吃兩次。服用3天。
黃精30克,冰糖適量。將黃精洗凈,用清水泡發,放入砂鍋中,加入冰糖,加水適量,煎湯飲服,每日兩次。
板栗250克,鹽少許,姜末,豆豉。栗子去皮,豬肉切塊,加鹽等調料,加適量水紅燒,煮至爛爛。
1活鯉魚,火腿切片,玉蘭花切片,香菇切片,蔥,姜,料酒,鹽,醋,奶湯(就是雞鴨肘子骨頭燉的湯)。鯉魚去鱗,開膛,洗凈切瓦,放入油煎勺中,放入蔥、姜,翻幾下,加入料酒、鹽等調料,再加入牛奶湯,加入適量火腿片、玉蘭花片、蘑菇片,燜3分鐘後上火鍋。
秋梨20個,紅棗1000克,鮮蓮藕1500克,鮮姜300克,冰糖,蜂蜜。先將梨、棗、蓮藕、生姜搗碎取汁,加熱煮糊,加冰糖溶解,再用蜂蜜收糊,早晚可隨意服用。
金銀花10克,牛蒡子12克,魚腥草15克,桑白皮10克,甘草6克,水煎,每日2次。
重樓、敗醬草、大青葉、魚腥草、虎杖、蘆根各30克,黃芩18克,桃仁12克,茜草、瓜蔞各20克。每日2劑,水煎,分2-3次。
紫蘇、白芥子木、栝樓、沙參各15g。每日1劑,水煎濃縮,分3-4次服用。
石膏60g、金銀花30g、連翹15g、瓜蔞18g、桔梗10g、麻黃10g、杏仁和甘草10g、魚腥草30g。發高燒時每天服3劑,每4小時服1次。退燒降到每天1劑。
銀杏100g(去殼),香油200ml。燒開香油,放入白果仁中,立即取下,放入缸中,密封,埋入地下50厘米,1個月後取出。第壹天嚼1片,以後每天增加1片,直至痊愈。
紫蒜(去皮)20g,糖10g,陳醋10ml。* * *泥它如泥,加適量開水,服1次,每日2-4次。
鮮蘆根、石膏、虎杖、蕎麥各30克,金銀花24克,連翹、黃芩各65438±05克,白花蛇舌草、牛蒡子各65438±02克,杏仁9克,生甘草6克,麻黃4.5克..水煎服,每日1-2劑,分兩次服。
石膏45克,蒲公英20克,蘆根15克,荊芥12克,黃芩10克,連翹和杏仁10克,炙甘草9克。水煎取藥液400毫升,每日200毫升,分2-3次服用。
馬勃粉200克,明礬粉20克。混合均勻,加入適量蜂蜜制成丸劑,每次服用10g,每日兩次。
/bencandy.php?fid=96。id=7510
1)飲食療法:
①貝母粥;首先用100g粳米和糖煮粥。粥熬完,加入川貝母粉5 ~ 10 g,再煮兩三次,早晚分食。用於咳嗽痰多的患者。
(2)竹瀝粥:粳米50g煮粥。粥好了,加入50 ~ 100 ml竹瀝,微煮,早晚或下午分溫。用於咳痰或偶爾意識不清。
③紫蘇粥:紫蘇15 ~ 20g,搗碎為泥,水煮成稠汁,去渣,加粳米50 ~ 15~20g,冰糖適量,共煮成粥,早晚溫服。用於咳嗽和哮喘患者。
④大蒜粥;紫蒜30g,去皮,沸水中煮10分鐘,然後撈出,再將粳米100g放入煮好的蒜水中,煮成粥,再將蒜放入粥中,壹起煮壹會兒,早晚溫服。用於感染肺炎黴菌的人。
⑤銀杏葉石韋燉冰糖:銀杏葉20片,去殼,去衣,搗碎,與石韋30g放入砂鍋中,加水2碗,煮至1碗,去渣,加入15g冰糖,溶解,飲用。用於咳嗽,咳痰和哮喘。
⑥百合糖漿:百合60 ~ 100g,糖適量,煎服,食療。
⑦川貝母雪梨煮豬肺:川貝母10g,雪梨2個,豬肺250g,去皮切塊,豬肺切去泡沫,放入裝有川貝母的砂鍋中,加入少許冰糖和適量的水,文火燉3小時後服用。用於陰虛痰熱者。
⑧山藥粥:幹山藥片45 ~ 60g(或鮮山藥100 ~ 120g)和粳米100 ~ 150g,同粥,早晚溫服。用於氣虛痰濁者。
2)單方處方:
①魚腥草、鴨跖草、半枝蓮各30g,水煎1 ~ 2劑,每日1劑。用於肺熱證。
②穿心蓮、十大功勞各15g,陳皮6g,水煎,分兩次服用,每日1劑。用於痰熱證。
(3)重樓、敗醬草、大青葉、茶葉各30克,水煎,分兩次服用,每日65438±0劑。用於肺熱證。
④魚腥草30g,桔梗15g,石膏60g,水煎,每日1劑。用於痰熱證。
⑤將肉桂、丁香、川烏、草烏、乳香、沒藥、紅花、當歸、川芎、赤芍、透骨草制成10%軟膏,塗於背部,每2天1次。用於肺炎的吸收消散期。
3)針灸療法:
體針:常見的有舒菲、舒歌、赤澤、足底、太陰、內關。配穴為大椎、曲池、合谷、孔嘴、委中、太溪、三陰交、十二經、高壹俞。在疾病進行期,每天打兩針,用瀉下法留針30分鐘。恢復期每日1次,用於補虛止瀉。
水針:取舒菲、風門、曲池、豐隆。每穴註射青黴素(40萬單位/2ml)聯合鏈黴素(0.1.25g/2ml),每日1 ~ 2次。其他用於肌肉註射的抗生素或抗菌中藥註射液也可用於穴位註射。
4)預防和善後護理:
(1)平時註意防寒保暖,如遇氣候變化,隨時更衣,易體質虛弱者可經常服用玉屏風散等藥物,預防外感疾病。
②戒煙,避免吸入粉塵和所有有毒或刺激性氣體。
(3)進食或餵食時,註意力要集中,並要求患者細嚼慢咽,避免邊吃邊說話和食物嗆入肺中。
AG/2005/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