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梗塞又叫缺血性中風,中醫稱為中風或中風。該病是由於各種原因導致局部腦組織區域血供受阻,導致腦組織缺血缺氧性壞死,進而產生相應的神經功能障礙的臨床表現。臨床上,根據發病機制的不同,腦梗死可分為腦血栓形成、腦栓塞和腔隙性腦梗死。其中,腦血栓形成是腦梗死的常見類型,約占全部腦梗死的60%。本病的病理生理過程實質上是在動脈粥樣硬化的基礎上,局部腦組織缺血性壞死的過程。臨床上,由於腦動脈具有壹定程度的自我代償功能,腦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長期形成沒有明顯的臨床表現。在腦梗死的檢查中,頭部CT是壹種方便、常用的腦結構影像學檢查。超早期CT可發現壹些細微的早期缺血性改變,如大腦中動脈高密度征、灰質與豆狀核界限不清、腦溝消失等。標準MRI序列可清晰顯示缺血性梗死、腦幹、小腦梗死及靜脈竇血栓形成,但對發病數小時內的腦梗死不敏感。
如果發生急性腦梗死,應及時使用溶栓藥物,如尿激酶或阿替普酶,並使用抗自由基藥物依達拉奉進行治療。同時需要長期服用阿司匹林腸溶片、阿托伐他汀等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