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上癤子的護理方法1、臉上的癤子要用淡鹽水擦洗。
用醫用酒精或淡鹽水擦洗癤子,塗上抗感染藥膏,用無菌紗布覆蓋,避免衣物對癤子的摩擦,防止感染擴散。千萬不要為了擠出來而用手擠壓膿腫,因為這樣做往往會加重感染,帶來更大的麻煩,壹般只會等著膿液自己流出來。
2、臉上長癤子可以吃消炎藥。
切開引流應在癤形成後進行。口服紅黴素、交沙黴素等消炎藥。平日勤洗澡,保護皮膚清潔,不要撓皮膚,防止感染。夏天預防痱子,不要用堿性肥皂,以免過度脫脂,降低皮膚的保護作用。蚊蟲叮咬後,及時塗抹香油和蟲咬水止癢,防止劃傷。經常患癤子的人要註意營養,多吃維生素、胡蘿蔔素類食物,註意鍛煉身體,增強抵抗力。毛囊發炎和皮膚癤子可以用蘆薈治療。蘆薈能促進患處血液循環,抵抗細菌和病毒感染,促進組織修復,有效消炎,消腫止痛,愈後不留疤痕。
3、臉上長癤子註意防暑降溫。
註意保持室內通風,防止中暑降溫。定期給病人換衣服,保持皮膚清潔衛生。
4.千萬不要在臉上擠長瘡。
切忌擠壓或按壓癤子,這樣容易導致皮膚炎癥擴散,不利於控制。所以壹定要耐心接受治療,不要因為長在臉上就去擠去壓,這樣只會對面部皮膚造成進壹步的傷害。
5.保持臉上的癤子幹凈。
排膿後,用抗菌皂保持患處清潔。
6、臉上長癤子可以熱敷緩解疼痛。
用熱水浸泡過的毛巾敷在患處5分鐘。如果患處在下半身,可以洗熱水澡。熱敷幾天後,癤子往往會自動爆裂,流出黃色、有臭味的膿液。然後,妳會感覺好很多。
癤子的典型癥狀是白細胞增多、毒血癥、高熱、寒戰、癤腫、結節、淋巴結膿腫、丘疹和寒戰。癤子的嚴重程度不同,臨床表現也可能不同。
局部紅、腫、痛、硬結:發病初期,無全身癥狀,僅有局部紅、腫、痛感染,範圍直徑不超過2cm。小結節逐漸腫大,成為丘疹性凸起。數日後,病竈擴大約3 ~ 5 cm,結節逐漸變軟,中心呈白色,觸摸時稍有波動,然後出現黃白色膿塊,膿塊脫落。膿液流出後,炎癥逐漸消退。
發熱、淋巴結腫大:疔瘡感染嚴重時,局部區域淋巴結腫大壓痛,可伴全身發熱,有時淋巴結形成膿腫。鼻子、上唇及其周圍(稱為?危險三角?)面部癤腫加重或隆起時,細菌可通過內眥靜脈和眼靜脈進入顱骨,引起顱內化膿性感染。此時可出現發熱、頭痛、嘔吐、意識不清等癥狀。初期毛囊紅、腫、熱、痛、硬結、化膿,中心發白、起伏不定,可伴全身發熱,白細胞計數、分類計數增高。
癤子的治療1,癤子的壹般治療
1.1.促進炎癥早期消退:腫脹期可采用熱敷、超短波、紅外線等理療措施,也可外敷中藥黃金粉、尤魯粉或魚脂膏。
1.2.局部化膿時排膿不耐煩:當癤頂部出現膿點或有波動時,用石炭酸塗抹膿點或用針取出膿栓,或切開引流。禁止擠壓。膿液排出後補充呋喃西林、濕紗布或祛腐生肌中藥膏,直至病竈消退。
1.3、抗菌治療:如有發熱、頭痛、全身不適等全身癥狀,面部癤腫或並發急性淋巴結炎、淋巴管炎,可選用青黴素或復方磺胺甲惡唑等抗菌藥物,或使用清熱解毒的中藥方劑。
2.癤子的中醫治療
壹旦出現癤子,宜內外兼治。清熱解毒的內服中藥,可將金銀花、連翹、紫花地丁、蒲公英、野菊花、馬齒莧用水煎服。清熱解毒中藥外敷,取鮮馬齒莧60克、蒲公英60克、敗醬草60克,或芙蓉花嫩葉60克,加少許鹽,搗碎敷於患處,每日換藥2-4次,對尚未潰爛的瘡有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