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容閎是平庸之輩嗎?他為什麽會得到慈禧的特別寵愛?

容閎是平庸之輩嗎?他為什麽會得到慈禧的特別寵愛?

當然不是平庸!

其實人生就是壹個肯定和否定,否定和肯定的循環。

比如李鴻章,最早只知道他簽了壹系列不平等條約,是個大漢奸。隨著見識的增長,對他的概念又會發生變化,感覺他不過是個清朝的裱糊匠,但也沒辦法。

但再深入研究就會有疑問,尤其是“壹代人只能做壹代人做的事”這句話,感嘆自己身居高位卻為自己開脫。

與李鴻章不同的是,清末還有壹位重要人物,李鴻章卸任後直隸總督的繼任者榮祿,但他卻被我們誤解了這麽多年。

1.榮祿,滿洲正白旗人,晚清重臣,深得慈禧太後信任。死後,他把禮物送給了太傅石文中和晉代壹等男爵。

受先入為主觀念的影響,我們總認為戊戌變法代表了先進,是完美的。無論是慈禧還是榮祿,都是純粹的改革頑固派,他們不僅阻礙了改革,甚至殺害了維新派,封殺了光緒皇帝。

其實壹切都不是非黑即白的,榮祿也不是反對政改。相反,他非常支持政治改革。只不過他的所謂變法講究循序漸進,而康有為、梁啟超等維新派卻想采取釜底抽薪的手段,甚至要殺光緒皇帝:

“殺幾個高官,法律就變了!”

治理壹個大國就像煮壹點新鮮的食物,不可能壹蹴而就。明白了這個道理,就明白了憤世嫉俗者在國家犯錯誤的道理。

戊戌六君子中的徐琳是榮祿推薦的,榮祿多次給他寫信,告訴他變法的方法和策略。不幸的是,徐琳沒有聽從榮祿的建議,反而變得更加激進。就連屬於“戊戌六君子”的楊銳也覺得徐琳有點“年少輕狂”。

後來榮祿寫給伊藤博文的信中,也有自己對變法的看法:

“老習慣依舊,但很難輕易移動。比如虛弱無力,輔之以好藥,效果緩慢但有效;壹劑猛藥,病未除,劇增。”

由於維新派過於激進,已經傷害了清朝的根基,於是榮祿進京與慈禧太後密謀,及時阻止了變法。

第二,榮祿真的很厲害。她壹直跟隨在慈禧太後身邊,為她的權力立下了汗馬功勞:

在心有政變中,榮祿支持慈禧太後,並親自參與政變。同治皇帝死後,也是榮祿再次支持慈禧太後聽政;戊戌變法期間,榮祿的貢獻自不必說。直到八國聯軍入侵,榮祿成為慈禧太後唯壹的依靠。

甚至,如果沒有榮祿,外國人也不會輕易放過慈禧太後。這是怎麽發生的?

在各種傳說中,都說榮祿其實是慈禧太後的情人。他們是青梅竹馬,他們訂婚了。連慈禧太後都給他生了。

關於這個傳說,壹部分來自高楊寫的《慈禧傳》:

書中提到了壹位宮廷畫家。他的名字叫巴克斯。他曾經寫過壹本書,叫《太後與我》,裏面提到榮祿經常以商量要事為由,半夜進宮,第二天天不亮就走。

光緒六年,慈禧太後四十多歲,正值壯年,有壹天突然病倒了。當時神醫束手無策,還是李鴻章和曾國荃推薦了兩位執業醫師進京診治,治好了慈禧的病。

兩人診斷慈禧太後患有嚴重的“骨蒸癥”,於是對癥下藥,使慈禧太後的病情逐漸好轉。

在清朝的皇宮裏,王公大臣都是掛號看病的,但是看太後的藥方總覺得有點不舒服。後來,我得知慈禧太後患了:

“流產了,血崩了,滴著水。”

第三,於是,禦醫神神秘秘,從外地請來的大夫編造骨蒸之病,偷偷為太後治療流產。

這件事之後,榮祿幹脆辭職了。直到六七年後,他才被釋放為Xi安將軍,又過了七八年,他才回京。

其實大家就當笑話看就好了。慈禧太後的壹舉壹動都在宮女或太監的監視之下。這麽多人,她怎麽會有機會和時間跟榮祿混在壹起?

而所謂的青梅竹馬也是不可能的。慈禧小時候在安徽長大,容閎小時候在北京生活,兩人根本不可能在壹起。

其次,榮祿是上三旗,慈禧是下三旗。論地位,榮祿比慈禧高。按照清朝的制度,旗人的女人必須先征招,然後才可以自由戀愛。僅此壹點就可以否定兩人曾經定下早婚的可能。

這裏就不爭論了。慈禧太後後來和榮祿關系好的原因其實很簡單:

壹方面,他們是姻親。論輩分,慈禧不得不稱榮祿為大侄子。資歷擺在這裏,他們也訂婚不了。另壹方面,榮祿是真心效忠慈禧太後的,為了她,甚至不顧清朝的利益。

他們是有血緣關系的,榮祿極力維護慈禧太後的統治。再加上此人能力不差,慈禧太後重用寵信他也就不足為奇了。

歷史劇《走向* * *與和諧》是壹部言情片,但對人物的刻畫還是很到位的。其實劇中李鴻章自稱清朝的裱糊匠,是因為主角光環的作用,而真正的裱糊匠應該是榮祿。

四、在《走向* * *和》中,榮祿的表演是壹流的,尤其是慈禧西逃的時候,他和慈禧太後的對話讓人嘆為觀止!

八國聯軍占領北京後,他的“怒火”還沒有消除,還想繼續擴大自己的政績,尤其是那些曾經仇視西方的官員。很有必要趕緊殺了他們。

於是,壹份100多名“戰犯”的名單交給了慈禧太後,第壹個就是慈禧太後。這壹次,慈禧嚇得尿褲子了,所以李鴻章和清親王必須和盟軍和談,只要不殺自己,什麽條件都答應。

於是就有了慈禧太後向榮祿“撒嬌”的故事:

慈禧太後試探地問榮祿:妳看他們能不能幫我把它從名單上去掉?

容閎回答:我覺得是。

慈禧太後對這個回答很不滿意:妳給我想想辦法?

榮祿還挺坦誠的:想不到!

慈禧有點失落:在我迷茫向聯軍宣戰的時候,別人沒有阻止我。妳為什麽不阻止我?

榮祿也挺委屈的:我記得當時有兩個人攔著妳,可是妳殺了我,我還不想死呢!

慈禧太後繼續“惱火”:那妳也應該阻止我殺人。

榮祿:當時幾個政府官員,包括劉坤壹、張之洞、李鴻章都反對,妳不聽。如果我阻止妳,妳會聽我說嗎?

慈禧太後:我還不想死...哎喲...天哪,不,為什麽妳的名字不在名單上?妳在和外國人勾結嗎?

榮祿在後面的表現真的很驚艷。他敢給慈禧太後壹記耳光。他威武霸氣:皇太後哦,我要勾結。可惜老外的大使館被妳老人家派來的義和團包圍了,我進不去!

慈禧太後:嗚嗚,我還不想死!

五、到這個時候,榮祿沒有告訴自己在整個義和團的變化中,他做了什麽,又是多麽有先見之明:

當初慈禧太後在莊王和段王的威逼利誘下,想取代光緒皇帝。因為時機不成熟,她決定開店。榮祿向慈禧太後建議,如果要立皇太子,必須得到洋人的同意,慈禧太後也認可,所以讓洋人祝賀妳,同時試探他們的意思。

萬萬沒想到,使節壹個都沒來,他們自己也反對廢除光緒皇帝,自然不願意讓清廷設立預備隊。無奈之下,慈禧太後退而求其次,聽從榮祿的建議,立蒲軍為大哥,刻意回避儲君的話。

但是蒲軍的父親在壹不高興,於是他和頑固派聯手,給外國人壹點顏色看看。這就產生了把義和團打入北京的想法。最後慈禧太後卷入其中,局面壹發不可收拾。

在這壹點上,是榮祿救了慈禧:

“我派了大炮規模的人去想辦法,但是炮彈打不到洋人的大使館,洋人的大使館裏死的人很少。我真的抓到壹個跑出大使館的外國人。我不僅沒有殺他,還給了他壹車水、蔬菜和食物……”

慈禧太後此時還在發呆,有點生氣。榮祿沒有聽她的。這本來是壹種對外來事物的崇拜,但不久榮祿的話讓她恍然大悟:

“奴才讓洋人回去告訴各國使館的人,北京亂了,但這絕不是我們太後的意思。這種情況不是她能控制的!”

容閎的聰明就在這裏,可以置身事外,日後相見。反正作為壹個有著美好前景的人,他知道打人家大使館是不合理的。

但是慈禧太後是個可敬的人,北京的情況已經很嚴重了。就算榮祿想阻止,也阻止不了,說不定還會丟了性命。但他又不能愚忠,所以采取了這種隱藏立場的做法。雖然他可能被稱為叛徒,但他確實留有談判的余地。

果然,有了這種情況,八國聯軍沒有堅持追究慈禧太後的責任,讓她繼續掌權。

還有慈禧太後,壹聽說榮祿勾結洋人,氣得把餃子都扔了。聽榮祿這麽壹說,她又破涕為笑,繼續撒嬌:

“餃子讓妳壹個人吃!”

榮祿不老實,明知他有功勞,還假裝不給慈禧太後好臉色:

“我吃了壹盤,那盤,太後,妳掉地上了!”

榮祿能做到這壹點,慈禧太後怎麽會不喜歡他,被稱為暗戀也無可厚非。

榮祿的兩次行動,壹次是戊戌變法期間,壹次是庚子之變期間,從某種意義上說,確實延長了清朝的壽命,所以稱他為清朝的裱糊匠也不為過。

  • 上一篇:民間偏方:用中醫常識制作“指紋”鑒別兒童疾病的方法
  • 下一篇:調理和滋養脾胃最有效的7種水果是什麽?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