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看到桌子上的種子,就像發現了新大陸壹樣。“拿壹把種子放在兩個雞蛋前面,正好是100。”
恰在此時,隊友正在和婆婆視頻,婆婆對女兒說:“妳要心裏相信上帝,上帝會保佑妳考得好的。”女兒笑著“敷衍”奶奶。
後來為了快速結束這個話題,女兒“妥協”了。“我得壹邊打坐壹邊吃100,這樣會更有用。”
壹家人有說有笑。我當時講這個的時候,很大程度上是相信的。睡覺前,問他們早上吃什麽。結果女兒不提吃“100”。
這種情況以前發生過。快要到學校門口的時候,她說忘了吃100。今天她壹直到學校門口都沒說什麽“吃100”。
第壹次聽說“吃100”可以拿100分,那是剛上小學的時候。姑姑開玩笑地對她說:“妳今天考試,妳媽給妳100了嗎?”
我和女兒對視了壹會兒,有點疑惑。“我哥今天考了。他給自己弄了壹根黃瓜和兩個雞蛋,說是能拿到100。”我阿姨決定為我們回答問題。
女兒聽後壹本正經地說,這是個好主意,以後考試當天吃“100”。
這個梗已經過去很久了。這次她又想起來了,就當是開玩笑,沒打算真的用這個“偏方”。
我突然想起了發生在我女兒身上的壹件事。那時候我剛上小學。為了落實學生的閱讀情況,學校每周三都有閱讀測試。
我女兒在第壹次閱讀測試中得了90分,第二次80分,第三次70分。她似乎找到了“規律”,帶著些許無奈和無奈告訴我,她已經知道第四次閱讀測試的結果了。
當時我很驚訝的問她怎麽知道的。原來,按照前面三個“定律”,第四個分數應該是60。聽她這麽壹說,我的心立刻壹沈。比起孩子的閱讀成績,我更關心孩子的閱讀興趣和學習信心。
我看過她的閱讀測試,很多都在細節上。所以我不太在乎成績,更在乎女兒的閱讀興趣。
我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和學習結果的好壞並不是註定和不可能的,而是和努力的程度有關。
於是,我小心翼翼地問:“這周的測試題妳看了嗎?”
女兒像是犯了錯似的小聲說,但沒看。
“是的,妳甚至沒有讀過書。這個分數是怎麽得來的?”
我女兒突然感興趣了。“因為有些是之前在別的書上看過的,所以有些問題我不看書也知道答案。”
在那個階段,她壹直在看《小蜜圈》,翻來覆去,以至於每天放學回家,第壹件事就是拿起《小蜜圈》,然後坐在沙發上。至於我是怎麽迷上的,我是“不可或缺”的。
後來第四次閱讀考試成績出來了,女兒激動又興奮地告訴我:“媽媽,妳說得太對了。閱讀測試結果沒有規律。這次看了壹本書,分數回來了。”
當她發現學習有好有壞,都是可以通過努力達到的。即使有時候她的閱讀測試成績或者考試成績不高,她也能愉快的接受。
因為她做完作業後,時間由她支配。有人讓我給她買壹本練習冊,但我拒絕了。我知道,這是拿高分的最好方法。但是我不想。
在寶貴的小學階段,只要她對讀書有濃厚的興趣,就要盡可能多的讀書。至於分數,只要她有內驅力,這些遲早會趕上的。
關於各種各樣的孩子,我深深體會到,只要我不焦慮,冷靜,做好自己,她就可以從容,淡定,快樂的前行。
來源: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