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蕁麻疹是壹種找不到病因的疾病。患者身上、臉上或四肢經常會時不時地發出紅、腫、癢的皮疹,越撓越癢、腫。發作次數從壹天幾次到幾天壹次不等。
寒冷性蕁麻疹
寒冷性蕁麻疹是壹種特殊類型的蕁麻疹,多發於冬季,是人體接觸寒冷環境引起的過敏反應。水腫和風團常發生在浸入冷水或接觸冷物質的部位,多見於面部和手部,也可累及其他部位,自覺瘙癢,有的出現頭痛、皮膚潮紅、低血壓等全身癥狀。在嚴重的情況下,會發生休克。此外,還有壹種家族性寒冷性蕁麻疹,常發生於嬰兒期,最早可在出生後1周見到。患者受涼後半小時到四小時出現皮疹,不癢。皮疹為紅斑和風團,並伴有發熱、感冒、關節痛、頭痛等全身癥狀。蕁麻疹
寒冷性蕁麻疹是蕁麻疹的壹種,其臨床表現主要是在寒冷條件下,不同部位出現瘙癢和風團。皮損可局限於暴露部位或寒冷條件下與冷物體接觸的部位,也可全身性,累及口腔黏膜,甚至表現為頭痛、畏寒、腹瀉、心動過速。冬天接觸冷物體的機會多,所以這種病容易發病。寒冷性蕁麻疹可分為兩類:獲得性和家族性。獲得性寒冷性蕁麻疹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組胺是最重要的炎癥因子,但前列腺素和激肽與本病的發生有關。自發性寒冷性蕁麻疹患者血液中存在組胺釋放因子。本病患者的風團或正常皮膚在冷刺激後可誘發風團。繼發性寒冷性蕁麻疹與壹些疾病密切相關,如冷球蛋白血癥、冷纖維蛋白原、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風疹、HIV、梅毒、結締組織病、骨髓惡性腫瘤等。
丘疹性蕁麻疹
丘疹性蕁麻疹是壹種常見於嬰幼兒的瘙癢性皮膚病。皮損常為圓形或梭形皮疹樣皮損,頂部有針狀至豆狀的水皰,呈散在或簇狀。常見於四肢、軀幹、臀部。壹般過幾天到1周,病變可自行消退,留下暫時性的色斑。皮損常可在壹段時間內成批出現。此病瘙癢劇烈,反復搔抓可引起膿皮病。本病病因復雜,大多認為與蟲咬有關,如跳蚤、虱子、蟎蟲、蠓、臭蟲、蚊子等。
急性蕁麻疹
急性蕁麻疹是各種原因引起的局限性水腫反應,如皮膚黏膜小血管擴張、通透性增加等。在蕁麻疹中,整個皮膚炎癥系統被激活。因此,在急性蕁麻疹的發病機制中,除組胺外,其他遞質也起協同作用。蕁麻疹
急性濕疹,發病迅速,出現多形性皮疹。主要表現為紅斑、水腫基礎上的丘疹、丘疹、水皰、糜爛、滲出、結痂,損害界限不清。嚴重時可擴散至全身,伴有劇烈瘙癢。
亞急性濕疹
急性炎癥緩解後,皮疹主要為小丘疹、鱗屑和痂,僅有少量丘疹、水皰和糜爛;皮膚病變是有限的,瘙癢仍然嚴重。
慢性濕疹
由急性濕疹和亞急性濕疹轉化而來。表現為皮膚粗糙、抓痕、結痂、浸泡肥大,部分苔蘚樣變性和色素沈著,周邊可散在青春痘。
陰囊濕疹
該病是指壹種常見的局限於陰囊的皮膚病,病因復雜,往往可能與局部不潔、內衣過緊或不透氣(化纖制品)或過敏、某些理化刺激或精神因素有關。該病最突出的表現是陰囊局部瘙癢,局部因素留下的抓痕,皮膚輕度糜爛或浸潤,皮膚皺紋深而寬。因奇癢而撓,導致撓癢多,病程較長,可影響睡眠和工作。
蛋白腖蕁麻疹
正常情況下,食物蛋白質分解的蛋白腖容易消化,不被或很少被吸入血液。但當壹次吃太多(吃豬肉和海鮮),且精神亢奮、大量飲酒時,蛋白腖可通過腸粘膜吸收到血液中而引起疾病,導致皮膚充血、發紅、起風團,並伴有頭痛、乏力。病程很短,僅持續1~2天,大部分可在1~4小時內消失。屬於抗原抗體反應,其致病介質為組胺。
日光性蕁麻疹
主要表現為皮膚在陽光下暴曬數秒至數分鐘後,局部迅速出現瘙癢、紅斑、風團和血管性水腫,持續1~2小時。其中大部分是女性。
皮紋學疾病
也稱人工蕁麻疹。用鈍器搔抓或抓傷皮膚後,沿抓痕出現條狀隆起,伴有瘙癢,很快消退。可單獨發生或伴有蕁麻疹。可以發生在任何年齡。該病往往沒有明顯的病因,也可能是藥物(尤其是青黴素)引起的。蕁麻疹
血清蕁麻疹
由藥物(青黴素、呋喃唑酮等)引起。)、疫苗或異體血。風團,尤其是多環風團是最常見的皮損,也可見中毒性紅斑和結節性紅斑。患者也有血清病或血清病樣反應的癥狀,如發熱、關節痛和淋巴結病。它仍然會損害心臟和腎臟。這是壹種抗原抗體復合反應。
壓力性蕁麻疹
皮膚在4~6小時的劇烈而持久的壓迫後出現,壓迫部位出現邊界不清的彌漫性水腫痛斑,累及皮膚和皮膚組織。好發於手掌、腳底、臀部,壹般持續8~12小時。有時會伴有寒戰、頭痛、關節痛和全身不適。發病機制與激肽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