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下珠學名:葉下珠。別名:葉下珠、偽尤甘(潮汕)、高山參、高山參(潮安、潮州)、甘草(普寧、登海)、葉下珠(揭陽、普寧)、紅芪(揭陽)、田尤甘、田青紫、葉下珠(南澳)。說明:本品為大戟科葉下珠。出生於山野濮院田坎路。壹年生草本植物。幾英寸到幾英尺高。莖紫紅色,有縱向邊緣。葉互生,排列成復瓦狀,形成兩排,與羽狀復葉十分相似。葉長圓形,二至三分長,全綠,先端尖或鈍,基部圓,葉柄少。夏秋兩季,沿莖葉有小白花,無花梗。花後結扁圓形小果實,形似珠子,排列在假復葉下。性味:微苦微甜,性涼無毒。功效:清熱解毒,理氣散結,內服;外用消毒消腫。入脾、肺經。主治:赤白痢、暑痢、暑傷發熱、目赤腫痛、小兒疳積、夜盲癥;外治毒蛇咬傷、手指蛇瘡、皮膚飛蛇卵、小兒暑癤。葉下珠,大戟科葉下珠的別稱,為黍屬葉下珠。它主要生長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分布於印度、越南、美國和我國長江以南地區。葉下珠的不同炮制方法直接關系到療效。大理白族自治州中藥制藥有限公司生產的葉下珠片以雲南天然植物葉下珠為原料,原料嚴格按照國家GAP標準種植。雲南葉下珠已被我公司申報列入雲南省中藥材標準(1992是我國第壹個批準列入中藥材標準的品種)。經驗表明,雲南產葉下珠在有效成分含量和藥理作用方面強於其他地區。葉下珠的主要化學成分:沒食子酸、甲氧基黃腐酸、卵清蛋白、琥珀酸、胡蘿蔔素、茶氨酸、阿魏酸、木脂素、燃素、短葉蘇木酸、柯裏拉京、黃酮、脫氫白屈菜酸、檸檬苦素、生物堿、蘆丁、檸檬苦素。沒食子酸是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抗病毒作用。動物實驗表明葉下珠片具有抑制乙肝病毒、保護肝細胞、提高細胞免疫力的作用。葉下珠體外抗HBV作用:通過對不同植物抗HBV活性的比較和篩選,發現葉下珠表現出最好的抗HBV活性。葉下珠體外抗HBV-DNA作用:實驗證實葉下珠對HBV-DNA和DNA聚合酶活性有明顯的抑制作用,能抑制2.2.15細胞系中HBSAG和HBEAG的表達,其抑制活性呈劑量依賴性。葉下珠片對動物肝臟的保護作用:動物實驗研究葉下珠片對D-氨基半乳糖和四氯化碳誘導的小鼠急性肝損傷的保護作用。結果葉下珠高、低劑量組對化學性肝損傷有明顯的保護作用。葉下珠片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通過動物實驗研究葉下珠片對動物免疫器官E-花結形成和胸腺增重的影響。兩次實驗結果表明,葉下珠能明顯增強動物的免疫功能。提高身體的抗病毒能力。珍珠草,葉下珠,大戟科葉下珠,葉下珠夏秋季采集全草,去除雜質,曬幹。微苦,甘涼。清熱利尿,明目消食。用於腎炎水腫、尿路感染、結石、腸炎、痢疾、小兒疳積、眼角膜炎、黃疸型肝炎;壹種治療竹蛇咬傷的外用藥物。0.5 ~ 1;適量外用,傷口周圍用鮮草搗碎。(1)用於治療腸炎、腹瀉、菌痢,本品1-2粒可單用,水煎服。也可以和天竺葵壹起使用。治療夜盲癥,可以用壹兩或兩片鮮草,加兩三片鴨肝燉湯,煮熟了再吃鴨肝和湯。《中國中草藥收存》中的原料名稱:葉下珠。特色:葉下珠、潮汕地區別名葉下珠、含羞草、烏石河、龍珠草、棒槌、甘草、天河、耶胡達、田青紫、葉下珠。外國別稱叫珍珠草、十字珠、晝開夜閉、夜閉草、夜閉珠、陰陽草、老烏鴉珠、葉底珠。本品為大戟科葉草本植物。分布於雲南、四川、湖南、貴州、廣東、廣西、江蘇、江西、福建、浙江等地,夏秋季采集。葉下珠葉微苦,性涼,無毒。入肝脾經。內服具有清熱平肝、清肝明目、消除營養不良、止痢利尿的功效。解毒消腫外用。主治赤白痢、暑瀉、腸炎腹瀉、尿路感染、腎炎水腫、夜盲癥、急性結膜炎、口瘡、頭瘡、風火目赤、單純性消化不良、小兒疳積。外治毒蛇咬傷、手指蛇瘡、皮膚飛蛇卵、小兒夏癤等。狹葉葉下珠
望采納
上一篇:經常用鹽水洗澡好嗎?下一篇:脈搏快吃什麽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