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英文參考【國家基本藥物臨床應用指南:2012版。化學品和生物制品]
3概述幽門梗阻是指胃的幽門部分,是由潰瘍或癌癥引起的食物和胃液通過的障礙[1]。幽門梗阻是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的常見並發癥之壹[1]。其他可見於胃和胰腺腫瘤[1]。
幽門梗阻分為不完全梗阻和完全梗阻兩類[1]:
當幽門附近有潰瘍或炎性病變時,幽門括約肌會被擾亂,引起幽門區痙攣或水腫,由此產生的梗阻稱為幽門不全梗阻,或稱部分梗阻[1]。是暫時的,但也可能復發[1]。
另壹種情況,由於潰瘍愈合後形成的瘢痕組織,胃手術後粘連、牽引,或癌侵及幽門竇,可使幽門區狹窄,發生梗阻,難以或不可能緩解,稱為完全性梗阻[1]。
幽門梗阻是消化性潰瘍最常見的並發癥,多見於十二指腸潰瘍,偶見於幽門管或幽門前部潰瘍。據統計,幽門梗阻在十二指腸潰瘍中約占8%,而在胃潰瘍中僅占2%左右。
4幽門梗阻的病因消化性潰瘍並發幽門梗阻有四種:
4.1幽門附近痙攣性梗阻性潰瘍,由幽門括約肌反射性痙攣引起。
4.2炎性水腫性梗阻幽門潰瘍本身就是炎性水腫性的。
4.3瘢痕梗阻潰瘍愈合後出現胼胝硬結、瘢痕攣縮。
4.4粘連梗阻性潰瘍的炎癥或穿孔引起的粘連或牽拉。
5幽門梗阻的臨床表現5.1嘔吐是幽門梗阻的突出癥狀。其特點是:嘔吐多發生在下午或傍晚,嘔吐量較大,壹次可達壹升以上。嘔吐是停滯的食物,有酸味,沒有膽汁。嘔吐後腹部感覺舒適,患者常自行催吐緩解癥狀。
5.2胃蠕動波是上腹部可以隆起的胃型。有時可見胃蠕動波,從左肋弓開始,向右腹移動,甚至反方向蠕動。
5.3腹部脹滿水震,用手敲擊上腹部,可聽到水震聲。
5.4其他有少尿、便秘、脫水、消瘦,嚴重者呈現惡病質。
6幽門梗阻的診斷有長期潰瘍史、有典型胃瀦留和嘔吐癥狀的患者,必要時應做X線或胃鏡檢查,這樣診斷並不困難。
6.1典型的臨床表現為胃脘脹滿、嘔吐[1]。嘔吐是壹種又酸又臭的隔夜食物,不含膽汁。常發生在早上或晚上,嘔吐後感覺舒服[1]。
幽門梗阻患者可因怕吃而迅速消瘦,出現消耗癥狀和惡病質[1]。患者反復嘔吐可使胃液中氫離子和鉀離子大量丟失,造成低氯低鉀代謝性堿中毒,出現四肢無力、煩躁不安、氣短、抽搐等表現[1]。
6.2特征性體征振動音、胃型、胃蠕動波是幽門梗阻的特征性體征[1]。
6.3胃內b超胃內b超顯示胃內有大量食糜回聲[1]。
6.4胃鏡檢查在具備診斷條件的醫院是可行的,有助於病因診斷[1]。
7幽門梗阻的治療方案幽門梗阻患者應查找病因,盡快轉到三級綜合醫院或專科醫院進行內鏡檢查,消除腫瘤,以免耽誤治療[1]。
7.1壹般及對癥支持治療幽門痙攣或炎性水腫引起的梗阻宜采用非手術治療,方法如下:
空腹,胃腸減壓[1]。
水、電解質、酸堿平衡紊亂的患者應先糾正[1]。可輸註葡萄糖、氯化鈉或生理鹽水,尿量增加時可靜脈補鉀(靜脈補鉀濃度不超過3‰)[1]。可以用5%或10%葡萄糖溶液[1]補充水分。
7.2消化性潰瘍患者,首選奧美拉唑40mg,靜脈註射1 ~每日2次[1]。
也可選擇法莫替丁20mg靜脈註射(不少於3分鐘)或滴註(不少於30分鐘),每12小時1次;或雷尼替丁50mg靜脈註射(10分鐘以上)或滴註(1 ~ 2小時),每日2次或每6 ~ 8小時1次[1]。
嚴重腎功能不全、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禁用抑酸劑;8歲以下兒童也應禁用雷尼替丁。
酸抑制劑的不良反應很少,如頭痛、頭暈、便秘、腹瀉等,大部分癥狀較輕,無需特殊處理。偶見皮疹、白細胞減少、轉氨酶升高,輕度患者停藥後可自行恢復,需對癥治療[1]。
7.3對器質性幽門梗阻和內科治療無效的幽門梗阻,應進行手術治療。手術的目的是解除梗阻,使食物和胃液進入小腸,從而改善全身狀況[1]。
瘢痕性幽門梗阻和非手術治療無效的幽門梗阻應作為手術指征。手術的目的是解除梗阻,使食物和胃液進入小腸,從而改善全身狀況。常用的手術方法有:
7.3.1胃空腸吻合術胃空腸吻合術是壹種簡單易行的方法,近期效果好,死亡率低,但由於術後吻合口潰瘍發生率高,現已很少使用。對於老年人,胃酸低,全身狀況不好的患者,還是可以考慮的。
7.3.2胃次全切除術在患者情況良好的情況下是可行的,是國內最常用的手術。
7.3.3迷走神經切斷術迷走神經切斷術加竇切除術或迷走神經切斷術加胃引流更適合年輕患者。
7.3.4高選擇性迷走神經切斷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