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英文參考大薊[21世紀科技雙語詞典]
藍道漢英詞典
日本薊草或根[湘雅醫學詞典]
大薊[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版)]
大薊[中藥術語委員會。中醫術語(2004)]
日本薊草[中藥術語審查委員會。中醫術語(2004)]
日本薊根[中醫術語審查委員會。中醫術語(2004)]
3大薊概述
大薊是中藥的名稱,來源於《本草經註》[1]。大薊DC。是大薊DC的幹燥地上部分或根。大薊的莖為圓柱形,基部直徑可達65438±0.2cm;。表面綠褐色或褐色,有數條縱棱,毛如絲;切面灰白色,髓疏松或中空。葉片皺縮破碎,展平後全葉倒披針形或倒卵形,羽狀分裂,邊緣有不等長的針狀;上表面灰綠色或黃褐色,下表面淺色,兩側有灰白色絲狀毛。花頭頂生,球形或橢圓形,總苞黃褐色,羽狀冠毛灰白色。輕微的呼吸,淡淡的味道。大薊形狀像薊段或片,表面黑色,質地脆,有焦香味,味苦[2]。
大薊味甘、苦、涼[2][3]。心經和肝經[2][3]。具有涼血、止血、化瘀、解毒、消腫的作用[1][3][2]。用於鼻衄、吐血、血尿、便血、崩漏、外傷出血、癰瘡[3]。生大薊涼血消腫作用優於生大薊,常用於熱淋、癰腫、瘡毒、實熱邪等出血證[2]。大薊的涼性減弱,收斂止血作用增強[2]。用於嘔血、嘔血、咯血、咳嗽等急性出血患者[2]。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版)記載了該中藥的藥典標準。
4拉丁學名大薊(La)(《中藥術語(2004)》)
5英文名日本薊草(中醫術語(2004))
日本薊根(中醫術語(2004))
6大薊別名:大薊、大薊、紅花、大薊、大薊[1]。
壹般草,牛嘴刺,馬刺草。
大薊的配方為大薊和大薊。
大薊的來源是大薊DC的幹燥地上部分或根。菊科植物。
大薊的根也入藥,功效與地上部分相同。
9大薊的產地中國大部分地區都有生產[1]。
10大薊為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度0.5 ~ 1m。根叢生,圓錐形,肉質,表面褐色。莖直立,基部有細縱條紋和白色絲狀毛。基生葉叢生,具柄,倒披針形或倒卵狀披針形,長15 ~ 30cm,羽狀深裂,邊緣有齒,齒端有針,頂部有白色絲狀毛,下脈有長毛;莖生葉互生,基部心形。頭是終端;總苞鐘形,被蜘蛛絲毛覆蓋;總苞片4 ~ 6層,披針形,外層短;花兩性,管狀,紫色;花藥頂部有附屬物,底部有尾部。瘦果呈長方形,有多層冠毛,羽狀,深灰色。花期5-8月,果期6-8月。出生在山野,路邊和荒地。產於全國大部分地區。
11大薊采收及初加工;夏秋季節剪去地上部分,或深秋挖根,去雜曬幹[2]。
大薊的生藥學特征12大薊的莖為圓柱形,基部直徑可達1.2cm;。表面綠褐色或褐色,有數條縱棱,毛如絲;切面灰白色,髓疏松或中空。葉片皺縮破碎,展平後全葉倒披針形或倒卵形,羽狀分裂,邊緣有不等長的針狀;上表面灰綠色或黃褐色,下表面淺色,兩側有灰白色絲狀毛。花頭頂生,球形或橢圓形,總苞黃褐色,羽狀冠毛灰白色。輕微的呼吸,淡淡的味道。(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版))
13唐代大薊的加工方法有切制(前進方毅)、搗制原汁(食療本草)、酒漬(外臺秘制)[2]。
宋代有壹種烘烤方法(《盛濟宗錄》)[2]。
元代就有了燒骨灰的性質(十藥神之書)[2]。
明代有破(本草精華)泡後露尿的方法(奇方),有“消腫搗汁,止血燒灰”(罐裝大法)的描述[2]。
在清代,有壹些方法,如混合和油炸兒童糞便洗後與酒(草藥收集)和搗汁到兒童糞便和酒喝(匹配草藥)。
現在主要的加工方法有炒炭等[2]。
大薊的炮制方法13.1大薊1.1取原藥材,去雜,抓水洗凈,濕潤,切段(全草)或薄片(根),晾幹,篩去雜物[2]。
13.1.2大薊取小薊片或片,放入油炸容器中,用武火加熱,炸至表面黑褐色,內部褐色,噴少許水,熄滅火花,取出晾幹[2]。
13.2成品大薊的特征為不規則的小塊和少量圓形切片,莖、葉、花、根混合而成[2]。莖圓柱形,表面綠褐色或褐色,髓疏松或中空[2]。葉子皺縮破碎,邊緣有針葉。頭狀花序,總苞黃褐色,羽狀冠毛灰色[2]。莖和葉被絲狀的毛覆蓋。輕微的氣息和淡淡的味道[2]。大薊根切片呈類圓形薄片,表面灰色,周邊黑褐色,硬而脆,微有氣體,味甘[2]。
大薊的形狀像薊段或片,其表面呈焦黑色[2]。酥脆,有焦香味,味苦[2]。
13.3生大薊的炮制效果優於涼血消腫,常用於熱淋、癰腫、瘡瘍、實熱邪盛等出血證[2]。如鮮大薊根洗凈搗碎,用熱水燉1小時,飯前服用,治熱淋和血淋(福建民間草藥);對於心熱吐血、鼻衄、虛脫出血,可將本品搗碎擠服(太平盛輝方)[2]。
炭炒後涼性減弱,收斂止血作用增強[2]。用於嘔血、嘔血、咯血、咳嗽等急性出血患者[2]。如十惠散(《十藥神書》)[2]。
大薊加工工藝的研究。)Thunb。主要含有生物堿、揮發油等成分[2]。
動物實驗表明,大薊確實能縮短出血和凝血時間[2]。有人用正交試驗優化了大薊的加工工藝。結果表明,大薊的最佳加工工藝為220℃油炸10分鐘[2]。
13.5貯存方法:貯存於幹燥容器中,密封於大薊中,置於通風幹燥處[2]。
14大薊味甘、苦、涼[2][3]。心經和肝經[2][3]。
味甘,微苦,性涼。入肝腎經【1】。
功效與主治大薊15具有涼血、止血、化瘀、解毒、消腫的作用[1][3][2]。用於鼻衄、吐血、血尿、便血、崩漏、外傷出血、癰瘡[3]。
1.治療鼻出血、吐血、咯血、血尿、便血、月經過多、子宮出血、乳癰、腸癰、高血壓和肺結核。煎服:9 ~ 15g(鮮30 ~ 60g)。止血炒炭[1]。
2.鮮品舂癰癤,外傷出血[1]。
生大薊涼血消腫作用優於生大薊,常用於熱淋、癰腫、瘡毒、實熱邪等出血證[2]。如鮮大薊根洗凈搗碎,用熱水燉1小時,飯前服用,治熱淋和血淋(福建民間草藥);對於心熱吐血、鼻衄、虛脫出血,可將本品搗碎擠服(太平盛輝方)[2]。
大薊的涼性減弱,收斂止血作用增強[2]。用於嘔血、嘔血、咯血、咳嗽等急性出血患者[2]。如十惠散(《十藥神書》)[2]。
大薊的化學成分[16]全草含生物堿和揮發油。根中含有生物堿、蒲公英乙酸酯、α-香葉醇和β-香葉醇、β-谷甾醇等。[1].鮮葉含積雪草苷、積雪草苷等黃酮類化合物[1]。
大薊主要含有生物堿、揮發油等成分[2]。
大薊(17)水或酒精浸劑的藥理作用可降低貓、狗和兔的血壓。大薊能止血,有效成分為積雪草苷[1]。
動物實驗表明,大薊確實能縮短出血和凝血時間[2]。
18大薊的藥典標準18.1稱為大薊。
大吉
大薊
18.2來源本品為大薊的幹燥地上部分。DC除外。菊科植物。夏秋季花開時,剪去地上部分,除去雜質,曬幹。
18.3特點本產品莖為圓柱形,基部直徑可達1.2cm;;表面綠褐色或褐色,有數條縱棱,毛如絲;切面灰白色,髓疏松或中空。葉片皺縮破碎,展平後全葉倒披針形或倒卵形,羽狀分裂,邊緣有不等長的針狀;上表面灰綠色或黃褐色,下表面淺色,兩側有灰白色絲狀毛。花頭頂生,球形或橢圓形,總苞黃褐色,羽狀冠毛灰白色。輕微的呼吸,淡淡的味道。
18.4鑒別(1)葉表面觀:上表皮細胞呈多邊形;下表皮細胞呈長方形,垂壁呈波浪狀。氣孔不定式或不等式,3 ~ 5個附屬細胞。非腺毛有4 ~ 18個細胞,頂端細胞細長扭曲,直徑約7μm,壁有交錯的角蛋白紋理。
(2)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10ml,超聲30分鐘,過濾,濾液蒸幹,殘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用另壹種對照藥材1g大薊以同樣的方法制備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試驗(附錄ⅵ b),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 ~ 2μ l,分別點於同壹聚酰胺薄膜上,以乙酰丙酮-丁酮-乙醇-水(1: 3: 13)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幹,噴以三氯化鋁試液,晾幹。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主斑點。
18.5 1的雜質不得超過2%(附錄ⅸ a)。
18.5.2水分含量不得超過13.0%(附錄ⅸ H第壹法)。
18.5.3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超過3.0%(附錄ⅸ k)。
18.6提取物按醇溶性浸出物測定方法(附錄X A)下熱浸法的規定,以稀乙醇為溶劑,含量不得少於15.0%。
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18.7的含量(附錄VI D)。
18.7.1色譜條件及系統適用性試驗:以十八烷基矽烷鍵合矽膠為填充劑;以乙腈0.1%磷酸溶液(21: 79)為流動相;檢測波長為330納米。按六川魚的葉熙鳳計算,理論板數應不少於3000。
18.7.2對照品溶液的制備取對照品適量,準確稱取,加入70%乙醇,制成每1ml含55μg的溶液。
18.7.3供試品溶液的制備取本品粉末約0.5g,準確定容,置於帶塞錐形瓶中,準確加入l00ml 70%乙醇,稱定,加熱回流1小時,放冷,再次稱定,用70%乙醇補足失重,搖勻,濾過,取濾液。
18.7.4測定方法分別準確吸取對照溶液和供試品溶液各10μ l,註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產品。
以幹燥品計,本品含積雪草苷(C28H34015)不得少於0.20%。
18.8大薊飲片18.8.1加工去除雜質,水洗或潤發,切段,幹燥。
本產品呈現不規則片段。莖短圓柱形,表面綠褐色,有數條縱棱和絲狀毛;切面灰色,髓疏松或中空。葉片皺縮斷裂,邊緣有不等長的針葉;兩邊都有灰色的絲狀毛發。花頭壞了。輕微的呼吸,淡淡的味道。
18.8.2鑒別和含量測定同藥材。
18.8.3性味、歸經甘、苦、涼。歸心與肝經。
18.8.4功能主治:涼血止血,化瘀解毒,消癰。用於鼻衄、吐血、血尿、便血、崩漏、外傷出血、癰腫瘡毒。
18.8.5用法用量9 ~ 15g。
18.8.6儲存於通風幹燥處。
18.9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