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腹瀉是由多種病原體和因素引起的壹組疾病,以腹瀉為主。主要特點是大便次數增多,性狀改變,可伴有發熱、嘔吐、腹痛等癥狀,不同程度的水、電解質、酸堿失衡。病原體可由病毒(主要是人輪狀病毒和其他腸道病毒)、細菌(致病性大腸桿菌、毒性大腸桿菌、出血性大腸桿菌、侵襲性大腸桿菌、鼠傷寒沙門氏菌、空腸彎曲菌、耶爾森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引起。),寄生蟲和真菌。腸外感染引起的腸道細菌紊亂、過敏、餵養不當、氣候因素、濫用抗生素等也會致病。是2歲以下嬰幼兒的常見病。
兒童腹瀉的幾種常見原因分析
1,感染因素
(1)腸道感染
可由病毒、細菌、真菌、寄生蟲引起,過去常見,尤其是病毒。
1)寒冷季節兒童腹瀉80%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腸炎的主要病原是輪狀病毒,其次是諾如病毒、星狀病毒、科薩克病毒、埃可病毒、冠狀病毒等。
2)細菌感染①引起腹瀉的大腸桿菌包括致病性大腸桿菌、毒性大腸桿菌、侵襲性大腸桿菌、出血性大腸桿菌和粘附-聚集性大腸桿菌。②與腸炎相關的彎曲桿菌包括空腸型、結腸型和胎兒型三種類型的彎曲桿菌。95% ~ 99%的彎曲菌腸炎是由胎兒彎曲菌和空腸彎曲菌引起的。③其他包括耶爾森菌、沙門氏菌(主要是傷寒和其他非傷寒副傷寒沙門氏菌)、嗜水氣單胞菌、艱難梭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和變形桿菌。
3)引起腹瀉的真菌有念珠菌、曲黴、毛黴等。白色念珠菌在嬰兒中更常見。
4)常見的寄生蟲有賈第鞭毛蟲、內阿米巴和隱孢子蟲。
(2)腸外感染
有時引起消化功能障礙,也可產生腹瀉癥狀,即癥狀性腹瀉。越年輕,看到的越多。腹瀉不嚴重,大便性狀略有變化。稀薄粘稠,含少量粘液,無大量水分和膿血。大便次數略有增加,常見於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肺炎、中耳炎等。隨著原發病的好轉,腹瀉癥狀逐漸消失。
使用抗生素引起的腹瀉:常表現為慢性、持續性腹瀉。由於長期使用廣譜抗生素,壹方面腸道有害菌、耐藥金黃色葡萄球菌、艱難梭菌、綠膿桿菌等。大量增殖,另壹方面雙歧桿菌等有益菌減少,微生態失衡,導致腹瀉。大便的特征與細菌侵入的部位有關,病情可輕可重。
2.非傳染性因素
(1)飲食護理不當多見於人工餵養的嬰兒。輕至中度腹瀉(消化不良)可由餵養不規律、餵養不當或以澱粉類食物為主食、飲食中脂肪過多及斷奶後突然改變食物品種引起。氣候的突變和腹部的寒冷增加了腸道蠕動;天氣過熱,消化液分泌減少;因為口渴,過度吸乳,增加消化道負擔,容易誘發腹瀉。大便稀薄或蛋花湯狀,無膿血和酸臭味。如果不及時控制,很容易並發腸道感染。
(2)過敏性腹瀉如對牛奶或豆制品過敏引起的腹瀉。
(3)初級或次級雙糖酶(主要是乳糖酶)缺乏或活性降低,導致腸道對糖的吸收障礙而腹瀉。
(4)氣候因素:氣候突變、腹部受涼增加腸道蠕動;天氣過度、消化液分泌減少或口渴多飲牛奶,均可誘發消化功能障礙,導致腹瀉。
腹瀉的孩子可以試試這些小偏方。
(1)小米50克,炒香,研成細粉。2-3克/次,2-3次/天。
(2)將蛋殼10g、陳皮10g、雞內金10g(炒)研成細粉。1-2g/次,3個/天。
(3)茶葉2克,茴香3克,水煎服,每日2-3次。
(4)茄子根10g,生姜3片,水煎1-2次/日。
(5)青稞牙10g,生姜2片,水煎1-2次,每日1次。
(6)米糠50克,柿餅50克,炒熟研末。2-3克/次,2-3次/天。
大蒜還可以治療兒童腹瀉。
將大蒜去皮洗凈,用刀將蒜瓣的頭尾和大蒜的膜皮切掉。拉肚子的時候,排便後洗個溫水澡,然後把剁碎的大蒜送入直腸。效果越深越好。壹般情況下,加大蒜後腹瀉會停止,五六個小時後排便會變成條狀。每次放壹兩片花瓣,堅持兩三天,大便就可以正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