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煎服,每日1劑,1療程7天,4~8個療程。
外敷:將當歸、紅花、血竭、乳香、沒藥、水蛭、獨活、阿莎麗、松針、威靈仙、桃仁、冰片* * *研成細粉,用黃酒或醋外敷。若患處皮膚受損,應避開傷口,每日換藥1次,7天為1個療程。
主治:舒筋活血,祛風除濕,通絡消腫。
中藥內服外敷第二方由黃柏18g、蒼術15g、薏苡仁30g、土茯苓30g、威靈仙30g、秦艽15g、木通15g、桂枝12g、當歸12g、赤芍65438組成。
治療:每日1劑,連煎兩次,取藥汁500ml左右,分早、中、晚三次服用。
外用:加鴨蛋白或蜂蜜調成藥膏塗於患處,每日1次。
主治:清熱利濕,消腫止痛。
內服外用中藥由三種藥物組成:當歸、川芎、海桐皮、威靈仙、獨活、澤蘭各12g,薏苡仁、土茯苓各30g,秦艽、草烏各15g,甘草5g,姜黃10g。
治療:煎服,1劑量,每日三次。五天就是1個療程,服用1~2個療程。配合1號新傷藥外敷:黃柏40克,元胡和薛彤15克,白芷12克,羌活和木香8克,血竭4克。粉碎後過80目篩。根據患處的大小,將藥粉用冷水調和後塗在紗布上,然後敷在患處。換藥壹天1次,壹般3-5次。
主治:活血化瘀,通絡止痛。
6痛風消腫止痛的註意事項不要隨意使用止痛藥膏。止痛藥膏大多是溫熱幹燥的產品,不僅對皮膚有壹定的刺激作用,還可能加重局部關節充血。所以痛風患者不要隨意使用消腫止痛藥膏止痛,壹定要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痛風腫痛患者不要長期冷熱敷,也不要輕易采取熱敷、冷敷、按摩、理療等方法消腫止痛,因為熱敷、按摩等理療方法可能會加重病竈充血,加重腫痛;冷敷會降低病竈溫度,促進尿酸在血液中進壹步沈積,加重局部癥狀。
不過冷敷熱敷可以暫時緩解疼痛。如果疼痛難忍,可以考慮冷敷和熱敷,但不要直接接觸皮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