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白芍的功效:
白芍味苦微酸,性涼微寒。入肝脾經。功效可養血斂陰,柔肝止痛,平肝陽。養血有收斂,是“為肝之藥”。
現代醫學常用於治療血虛、面色萎黃、月經不調、自汗、盜汗、脅痛、腹痛、肢體攣縮、頭痛頭暈等。
赤芍味苦,微寒。肝經。功效可清熱涼血,化瘀止痛。王昂彥說:“白芍的主治與芍藥相似,特別是瀉肝火、散邪血,治腹痛、郁結、血瘀。腸風閉後,癰腫赤。”
自古以來,醫生都認為“白填紅粉”是兩者的區別。王昂彥道:“補了也沒用,反而松了,瀉了。白益脾,能脫土木;紅色祛邪,可致血滯。”
名著摘要:
經典:“治因邪引起的腹痛,祛瘀散結,散結散結,寒熱疝氣,止痛利尿益氣。”
《本草求真》:“赤芍與白芍的主治相同,但白芍有聚陰益營之功,赤芍只意為散邪血;白能在土中脫木,紅能在血中生。”
長沙藥用解:“入肝,則涼;當妳經過膽經、臟腑,可以瀉熱;當妳善於調節心中的焦慮時,妳最能消除腹中的飽脹,驅散胸脅的發熱,舒展腿腳,嘔吐,知痛,爆漏,瀉淋,痔漏* * *。
張錫純說:“白芍味苦微酸,性涼多水,長於滋陰養血,清熱除煩,能抑制上焦實熱降瀉。是陰虛小便不利者的重要藥物。因為味酸,能入肝生血;因為味苦,能入膽經,利膽;因其酸苦,善瀉肝膽之熱,以除痢疾。”
彭子儀說:“芍藥不如木,桂枝不如木。”
二、白芍的配伍與應用:
1.用於月經不調,經期腹痛,崩漏,自汗盜汗。白芍能養血調經、柔肝止痛,常用於婦科疾病的各種方劑中。若與當歸、熟地黃、川芎配伍,則為補血方勝四物湯。如有腹痛,可加元胡、香附。若腹寒、崩漏不止,可配阿膠、艾葉炭、炙甘草,即焦湯艾。用於營衛失調、外感中風、表虛自汗、盜汗等癥。常與桂枝、甘草、生姜、大棗配伍,即“組方始祖”桂枝湯,調和陰陽,調和營衛。其與桂枝配伍,壹溫壹涼,壹散壹收,壹開壹折,壹升壹降,可謂妙方。配以牡蠣、龍骨、柏子仁等。,能增強斂陰止汗的功效,治療陰虛陽浮引起的盜汗。
2.用於肝氣不和、脅痛、胃脘痛或肢體絞痛。芍藥養血柔肝,止痛最好。如與當歸、白術、柴胡等配伍。,是治療血虛、肝郁、肋痛的名方逍遙散。大劑量白芍合炙甘草是白芍和甘草合煎而成,擅長治療血虛引起的肝脾不和、腹肌抽筋、四肢抽筋疼痛。小建中湯也是取此思路。若與防風、白術、陳皮配伍,則為治療腹痛、腹瀉的名方。治腹瀉腹痛,常與木香、檳榔、黃連等藥同用。
3.主治肝陽上亢、頭痛眩暈。白芍善平肝陽,如生地、牛膝、赭石,為張錫純治療肝陽上亢型頭痛眩暈的名方健苓湯。
4.用於熱病血熱、體熱出疹、血熱吐血、鼻衄。赤芍能清血散結,常與牡丹皮或生地黃配伍,如犀角地黃湯或丹梔逍遙散的用法。如斑疹不紅不活潑,可與紫草、蟬蛻等配伍。,即紫草快速祛斑湯。
5.用於瘀血閉經,痛經,瘀血腫痛,跌打損傷。赤芍能祛瘀止痛。活血通常與當歸、牡丹皮、川芎配伍,即紫雪湯。若外傷瘀血疼痛,常與桃仁、乳香、紅花等活血化瘀藥配伍。
6.用於氣滯血瘀、中風後遺癥。如黃芪、地龍、當歸、桃仁、紅花等。,是王清任治療痿痹的首方補陽還五湯。
7.用於眼睛的癰腫疼痛。赤芍長於涼血化瘀、消腫消癰、止痛瀉肝火。治癰癤,可與金銀花、黃連、重樓等配伍。治肝熱目赤,常與菊花、木賊、夏枯草、桑葉等疏散風熱之品同用。
8.張錫純說:“(白芍)與當歸、地黃同用,新血誕生;與桃仁、紅花同用,可消瘀;與甘草同用,能調和氣血,治療腰痛。和竹茹壹起用,止嘔效果好;若與附子同用,則采自鴛鴦,歸屋洞。但力近而柔,必復用,始可成也。”可以說言簡意賅。王昂還說:“用白術,用人參,用補氣,用補血,用芎瀉肝,用甘草止腹痛,用黃連止瀉,用風熱粉刺疹,用生姜大棗溫經祛濕。”可以說理論詳盡。
三、白芍的用法用量:
芍藥常用於煎服,通常用量為幾克至十幾克。如果是用來柔肝止痛的,往往和甘草配合使用就有效果。
如果入血,取涼血活血之意,赤芍為宜;若澀肝止痛,或利便,芍藥適宜;如果服用滋補肝血,則以炒白芍為宜。
四、牡丹的應用註意事項:
因為白芍性寒涼,虛寒閉經者忌食。陽虛寒涼證不宜單用。另外,自古以來就有十八,另壹方面也要知道。
《本草》說:“石斛、芒硝、芒硝、鱉甲、大薊、反藜蘆。”可以大致了解壹下。
朱丹溪說:“須用其酸寒剪發,酒可入耳。”之所以這麽用炒牡丹。
李時珍說:“產後肝血本已不足,不宜多瀉。”
妳微笑著看了壹眼
於的本意
我心裏明白。
所以我崇拜妳
中醫實用筆記20.6.5
#中醫實用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