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偏方大全网 - 偏方秘方 - 痰飲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痰飲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痰證表現為形體消瘦,胸中脹滿,食欲不振,嘔吐,胃脘水樣音,大便或背部冰冷,頭暈,心悸,氣短。舌苔白潤,脈滑。

治療方法:溫陽化飲。

藥方上的草藥

主方傅貴疏肝湯加減(張仲景《金匱要略》)

處方:茯苓20g,桂枝15g,白術12g,炙甘草6g,法半夏12g,生姜10g。用水煎服。

小便不利,加豬苓15g,澤瀉12g。胃脘痛、背寒者,加幹姜10g,吳茱萸9g,肉桂6g。飲滯轉熱者,可改用八角李荒丸(張仲景《金匱要略》)。

懸飲綜合征表現為患側脅肋間腫脹刺痛,特別是側翻和咳嗽吐痰,氣短氣短。舌苔白,脈沈。

治法,興利而飲。

痰飲方1

1.主方柴枝半夏湯(李詠《藥經》)、顆粒大棗謝飛湯(張仲景《金匱要略》)加減

處方:柴胡12g、黃芩10g、枳實12g、法半夏12g、瓜蔞10g、桔梗12g、赤芍12g、瓜蔞。用水煎服。

2.尹航湯單方(賈和賢等《百病方》)

藥方:桑白皮、茯苓皮30克,半夏20克,瓜蔞、葶藶子15克,花椒10克,生姜10克,紫蘇。用水煎服。65438+每天0-2劑。

扶飲之證,咳喘不止,痰多沫多,面部浮腫,不能躺下。舌苔白膩,脈緊。

治療方法:溫肺生津。

痰飲配方2

1.加味苓甘五味江新湯(張仲景《金匱要略》)

處方:茯苓18g,生姜10g,阿莎麗5g,法半夏15g,紫菀12g,款冬花12g,五味子6g,杏仁12g,甘草6g。用水煎服。

2.助方湯(袁貴生方)

處方:麻黃1.2g,桂枝1.2g,幹姜1.5g,阿莎麗1.2g,白芍1.5g,五味子1.5g,甘草1.5g,瓜蔞。用水煎服。

溢證表現為四肢或關節沈重,甚至輕微腫脹,惡寒無汗或氣喘咳嗽,痰多泡沫,胸悶,幹嘔,口渴。舌苔白,脈緊。

通過出版和飲酒來治療疾病。

痰飲配方3

主方小青龍湯(張仲景《金匱要略》)

處方:麻黃10g,桂枝12g,杏仁12g,生姜10g,茯苓12g,阿莎麗5g,法半夏12g,五味子6g,白芍12g,紫菀。用水煎服。

若肢體水腫明顯,加豬苓15g,澤瀉12g。熱郁者,加石膏30克。

痰飲的其他療法。

1.針灸療法

(1)痰飲:針刺可選擇哮喘、風門、舒菲、合谷、中脘、豐隆等穴位。耳針可選肺、腎、腎上腺、交感、平喘穴。

(2)痰氣:針刺可選擇內關、石霞、少府、中脘、足三裏,以養心脾。

(3)痰濕阻絡:針刺可選中脘、內關、足三裏、豐隆、白胤、三陰交、脾俞、舒威,健脾化痰。

  • 上一篇:如何自制白色染發膏
  • 下一篇:便秘吃什麽麥芽糖幫助潤腸?
  • copyright 2024偏方大全网